何谓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可分为1、2、3、4型)。全球每年约有五千万宗登革热个案,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域。近年登革热转趋活跃,影响全球各地,在东南亚部分*,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登革热病媒是什么?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亦会在户内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五、六时),及早上八、九时。室外及室内皆可叮咬人。
登革热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六至七日)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
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
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
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最要紧是请教医生。
切断登革热传播途径
登革热是国境口岸卫生检疫监测传染病之一,各国境卫生检疫所应当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加强对来自疫区的入境人员和由国内疫区出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集装箱应加强卫生监督,必要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
急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新发疫点的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6天。隔离室应有防蚊设施,如纱窗、纱门、蚊帐,没有防蚊设施者应在室周围100米范围内定期杀灭成蚊。在病人较多的疫区,卫生部门要派出医疗队划片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尽量减少远途就医,防止扩散和降低病死率。对疫点、疫区内不明发热患者做好病家访视,接触者要进行15天医学观察。对疫点、疫区必须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尤其要作好流行区内医院和学校范围内的灭蚊工作,在灭蚊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蚊媒孳生地。在流行区尽量减少集会。必要时可实施对交通工具灭蚊和对有关人员进行检疫。
目前对登革热没有特异性预防措施, 据多年国内外防治工作的经验,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在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爆发流行时,使用杀虫剂杀灭室内外成蚊是必需的和紧急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可以使用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进行超低容量或热雾喷雾,杀灭孳生地周围的成蚊。室内可以采用合适的杀虫剂剂型,如纸烟剂、块烟剂熏杀成蚊或喷洒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需要到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的*和地区的人员,可用蚊虫驱避剂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洒在衣领、袜子等处防止蚊虫的叮咬。
家庭灭蚊莫忘细节
除了按照12条“锦囊妙计”行事之外,还要注意细节。爱卫专家强调,过去曾经发生过登革热疫情的地区,居民区的排水系统,有条件的要改造成暗渠,排水口设置防蚊闸,没有条件的也应该每天疏通下水道。
家庭灭蚊时,市民要特别注意房前、屋后、院子内、平台上和阳台上的各种敞口小容器,甚至冰箱的接水盘、垫在花盆下面的接水碟和帆布塑料布盖物造成的浅积水,也可能成为蚊虫孳生的“摇篮”,应该及时清除。家养水生植物改为泥种或沙养,沙养时水不浸过沙的表面。如果不能改为沙养,则不能对家养水生植物“续水”,而是要勤换水,至少每三天换水一次,对容易残留积水的叶片、 部等部位更要仔细冲洗。居民区各种坑洼地、死水塘等若不能填平,应定期施放杀虫剂加以控制。
5456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