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虚是心之阴阳失调的证候之一,指机体虚寒内生而出现的温养,卫外、气化是指的临床正候的总称。心阳虚的临床表现为心悸、胸痛、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困倦乏力、面色武广、小便清长、舌质淡、苔体胖,脉迟细无力等。心阳虚是怎么引起的,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心阳虚的病因

  心阳虚是怎么引起的?据中医师所言,外感六淫邪气最易损伤心之阳气。在六淫中,寒最易损伤心之阳气。劳倦过度或久病未愈,也可伤及心之阳气,或先由心阴失养继而心阳虚。小儿先天元阳不足,可见阳气虚证,此类小儿最容易患风寒,或咳嗽反复发作,影响脾胃。老年人体弱多病,命火不足,导致阳气虚弱,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大便糖稀、小便清长。另外,有部分人阳气偏虚,平常被外邪入侵,患心阳虚证。

  心阳虚治疗

  心阳虚证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即可影响气血津液的代谢,又能影响脏腑生理功能的活动。如果心阳虚证候得不到及时治疗,则阳损可以及阴,从而导致阴阳两虚证。严重的阳虚证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虚阳浮越,甚至发生忘阳证。因此,必须及早治疗。

  1.心阳虚证治疗

  证候: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心悸气短、舌淡胖、苔白滑。  

  治则:补心气,温心阳。 

  主方:桂枝甘草。 

    


  2.心阳暴脱治疗  

  证候:四肢不温、精神不振、神志模糊、大汗淋漓、脉微欲绝。

  治则:回阳救逆。

  主方:参附汤。

    


  心阳虚是怎么引起的,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中医师会 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告知大家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39疾病百科官方微信获取,关注有惊喜哦!

  

  

健康专栏 >>

5456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