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C指数解读
- 正常值:
-
PC活性 70%~140%
PC浓度 70%~140%(3~6mg/L)
可疑因子Ⅴ莱顿 正常蛋白C活化率≤0.8
高于正常值:
升高:游离蛋白S浓度降低引起C4b结合蛋白浓度增高,即蛋白S总浓度和活性正常而游离蛋白S抗原浓度和活性降低。
低于正常值:
降低:蛋白C、蛋白S活性降低与临床有关,其遗传缺陷有两种形式。
Ⅰ型:由于合成减少使两种蛋白浓度和活性降低。
Ⅱ型:存在无功能蛋白,即浓度正常而活性显著降低。
蛋白C检查作用
蛋白C检查对血栓形成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蛋白C检查过程
1蛋白C浓度测定(免疫化学)与蛋白C活性测定方法(生理止血活性)是不同的。在某些条件下如急性反应期,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
(1)酶免法:测定蛋白C抗原浓度。
2 (2)凝固法:在凝固法中,测定目标为蛋白C抗凝活性,即对因子Ⅷa和因子Ⅴa灭活能力。
3(3)氨基溶解法:这种方法是用发色底物来测定蛋白C酶活性。与凝固法不同是磷脂结合部位发生改变,如口服抗凝药治疗时较明显,不产生任何影响。
蛋白C注意事项
有商品试剂盒子报道了其他参考值。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推荐文章
-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症状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是一种以家族遗传为病因的疾病,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PC抗凝活性和抗原含量同时下降的Ⅰ型,第二种类型为抗原含量正常,但抗凝活性下降的Ⅱ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症状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症状诊断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症状 3345人看过 353点赞
-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应该如何预防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合子型,一种是杂合子型,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都为静脉血栓,并发症为肺血栓栓塞、动脉血栓。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患者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据医生指导做检查,若血浆蛋白C含量降低、活性降低,则可初步确诊疾病。确诊疾病后,患者可口服3~5mg/d的华法林或输注100U/kg的蛋白C浓缩剂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还要注意预防。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应该如何预防,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疾病预防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应该如何预防 3345人看过 35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