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病步态详述

  本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已为世人所瞩目。数十年来,相继提出的有血管性、神经性、肌纤维再生错乱和细胞膜缺陷等学说,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细胞膜缺陷在本病发生有重要地位。三分之一新生男婴患儿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引起。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阐明。已明确本病是一类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多样,不少致病基因已得到定位和克隆,部分基因产物已得到阐明,有的致病基因尚不明。相关基因位点突变可引起其表达产物肌膜结构蛋白的缺陷和异常而致病。

  对其不同类型、不同亚型的分子机制也有了新的认识。其中以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DMD,BMD)的研究最为深入。DMD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已定位于X染色体短臂2区1带2~3亚带(Xp21.2~21.3),其基因的cDNA已经被克隆,全长为14kb,有60~65个外显子,基因表达产物为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当基因出现大片段缺失、重复或其他形式变异如点突变时,导致Dys缺如或结构功能异常是DMD致病的根本原因。BMD基因与DMD处于同一区域,互为等位基因。Dys位于肌纤维膜的内层,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有稳定肌纤维膜的作用。在DMD患者中,由于肌纤维缺乏Dys,肌膜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大量富含钙离子的细胞外成分流入肌细胞内,最终导致肌纤维变性、坏死而发病。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定位于xq28,其编码蛋白为emerin。近年来发现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的发生与附着于肌纤维膜上的抗肌萎缩蛋白-糖蛋白复合物(dystrophin-glycoprotein complex,DGC)的遗传缺陷有关。DGC在维持肌纤维膜的稳定和防止膜损伤坏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为成年人最常见的常染体显性遗传肌病。其基因定位存4q35,基因尚未克隆,编码蛋白尚未分离,但已证明FSHD与4号染色体长臂末端3.3kb串联重复序列拷贝数的缺失有关。其他如远端型肌营养不良不同亚型的分子机制也有新的认识。

肌病步态就诊指南

肌病步态就诊指南针对肌病步态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肌病步态挂什么科室的号?肌病步态可能患上什么疾病?与肌病步态容易混淆的症状?医生一般会问什么?等等。肌病步态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肌病步态患者就医,解决肌病步态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可能疾病
1、 肌营养不良症,可能伴随不能露齿及突唇、肌肉假肥大、肌肉肥大等症状,应去神经内科或脑外科就诊。
2、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可能伴随表情淡漠、易跌倒、声音变低等症状,应去神经内科就诊。
3、 肌病,可能伴随肌病步态、围产期心肌病变等症状,应去神经内科就诊。
相关检查
1、羊水细胞性染色质,羊水细胞性染色质检查可以用于预测胎儿性别,以及估计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可能发生概率。
2、步态分析,步态分析是一种对动物肢体运动的系统研究,或者更准确点来说,一般是指对人类步行运动的研究。
3、姿势与步态,

姿势与步态是体检的项目之一。

肌病步态常见检查

肌病步态可能疾病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 肌病步态起因
  • 肌病步态详述
  • 肌病步态常见检查
  • 肌病步态就诊指南
  • 肌病步态可能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