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在常规袢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乙酰唑胺,可提高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早期减充血的成功率。


乙酰唑胺已投入临床使用了70多年,并且在过去数十年中都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目前这项研究发现,它同时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减充血药。


这项试验对来自比利时27个医疗机构的519名ADHF(NT-proBNP**水平中位数为6173 pg/mL)和容量超负荷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治疗,平均年龄78.2岁,62.6%为男性。


将乙酰唑胺500 mg(n=259)或安慰剂(n=260)加入标准化的袢利尿剂注射液(剂量相当于口服维持剂量的2倍),每天1次静脉输注。


所有患者至少1个月前都在服用剂量相当于至少40 mg呋塞米的袢利尿剂,使用综合充血评分判定是否存在容量超负荷,评分项包括是否存在水肿、胸腔积液和腹水(最高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情况越差)。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主要终点是成功减充血,定义为:随机分组治疗后3天内没有容量超负荷的迹象,并且没有减充血治疗升级的指征。次要终点则是包括了在3个月的随访中因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或因心衰重新住院的综合情况。


与安慰剂组相比,乙酰唑胺组减充血的成功率更高[42.2% vs 30.5%;风险比(RR) 1.46,P=0.0009]。


在这个患者群体中,标准化的袢利尿剂注射液+500 mg静脉注射乙酰唑胺与3天后减充血成功率提高46%是存在相关性的。


对出院存活患者进行探索性分析时,也可发现乙酰唑胺成功减充血的表现优于安慰剂的类似趋势(78.8% vs 62.5%,RR 1.27,P=0.0001)。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研究中观察到乙酰唑胺的益处是“压倒性的”,并且在所有预先指定的亚组,如年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水平、性别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之中,这种优势也是基本一致的。


在关键次要终点方面,乙酰唑胺组比安慰剂组住院时间更短(8.8天 vs 9.9天),但在3个月后的全因死亡率和因心衰再住院的综合结果方面,则没有发现组间差异。


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接受乙酰唑胺的患者有更多的排尿量和尿钠排泄(第2天的绝对差异分别为:0.5 L,P=0.002,98 mmoL,P<0.001)。


而这些乙酰唑胺组的患者也更可能在出院时没有残余的容量超负荷迹象,这些发现凸显了早期积极减充血的重要性,并支持了将尿量作为利尿剂反应的一项指标。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各组之间的不良事件和肾功能恶化、低钾血症和低血压的发生率是相当的。


ADVOR是有史以来最大的ADHF利尿剂研究,并且以减充血作为其非常重要的临床终点,这也是欧盟以及美国指南中对于ADHF的I级建议。


因此,ADHF的治疗模式发生全球性的重大改变是可以预见的。


由于乙酰唑胺易于使用、安全、便宜、不在专利保护期内并且非常有效,因此很有希望在全世界推广应用。


一篇临床研究写道对于存在某种程度的利尿剂抵抗或对袢利尿剂治疗初始反应不足的患者而言,乙酰唑胺可能是更快实现减充血的合理辅助手段。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明确这项治疗策略在患者治疗前景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心血管综合健康专栏 >>

3197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心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