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病理病因,蛋白丢失性胃肠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能引起蛋白质丢失的胃肠病甚多。  生理学的研究已证实,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分解产物中,仅10%左右从肠道排出,因此认为正常人生理情况下胃肠道蛋白质的丢失可以忽略不计。

  二、发病机制

  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

  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

  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入肠腔。

  3.肠淋巴管阻塞,肠间质压力升高,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但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入血循环,反而使其溢出,进入肠腔而丢失。肠道炎症引起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机制还不清楚,可能是由于炎症区细胞外液和炎性液体渗出所致。

  在正常情况下,漏入胃肠道的血浆蛋白量不多,估计这些蛋白质不到血循环白蛋白的6%,只相当于这些血浆蛋白每天分解率的10%~20%,其中90%以上被消化后又重新吸收,因此,胃肠道的分解代谢在血浆蛋白总的分解代谢中并不占重要地位。

  在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时,血浆蛋白质从胃肠道的丢失远越过正常丧失量。每天蛋白质在胃肠道的降解率可高达循环血浆蛋白质总量的40%~60%以上。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时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与蛋白质的分子量无关。血浆蛋白大量漏入胃肠道,致使血浆蛋白质半衰期缩短、周转率加快。有研究表明,本病时由于血浆蛋白质无论其分子大小均从胃肠道黏膜漏出,因而合成率越慢和(或)半衰期越长的血浆蛋白下降越明显。白蛋白和IgG的半衰期较长,即使机体进行代偿性合成,其能力有限,肝脏合成白蛋白的速率最多能提高1倍;而IgG等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还不受血浆浓度降低的刺激,所以白蛋白和IgG的血浆浓度在本病时下降程度最重,使得本病患者常伴有低白蛋白血症。周转率快、半衰期短的血浆蛋白,如转铁蛋白、铜蓝蛋白、IgM等不易受到影响,本病时仅轻度降低。而纤维蛋白原半衰期最短、合成速率最快,故血浆浓度一般正常。丢失入胃肠腔的蛋白质在肠腔内被分解成氨基酸、肽而被再吸收入血循环,作为机体的氮源,如果丢失入胃肠道的蛋白质量较多、进入肠道的速度较快或肠蠕动较快,则有大量的蛋白从肠道排出。因肠淋巴管阻塞而致蛋白质从肠道丢失者,可同时有淋巴细胞从肠道丢失而致血淋巴细胞减少。此外,其他血浆成分如铜、钙、铁、脂质等也可从胃肠道丢失。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鉴别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大多数原发病可确诊,主要是与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蛋白血症相鉴别。

   1.失代偿期肝硬化

有肝病史,肝脏缩小、脾肿大等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及肝功能异常等。这些肝硬化的特点有助于与其鉴别。

  2.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有大量的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从尿中丢失,尿蛋白排出率>3.5g/d,以白蛋白为主。血浆胆固醇增高,伴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增高。尿化验有红细胞、颗粒管型。还可有肾功能损害和高血压的表现。

  3.血浆蛋白消耗过多性疾病

长期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可引起消耗过多性低蛋白血症。但各有其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特点,有特异的实验室等辅助检查异常。找不到血浆蛋白从胃肠道过多丢失的证据。

  4.蛋白质消化吸收不良

主要见于胃大部分切除术、慢性胰腺炎及某些小肠吸收不良疾病。粪便中蛋白质及其不完全分解产物增多,常伴粪脂含量增高。胰外分泌功能试验和相应的小肠吸收功能试验有异常,找不到血浆蛋白从胃肠道黏膜过多丢失的证据。但要注意有些引起蛋白质吸收不良的疾病也可引起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故不排除二者可同时或先后存在的可能性。

  5.先天性低白蛋白血症

在儿童期就有明显的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常<10g/L,血沉很快,血清胆固醇很高,球蛋白正常或增高。

  有时还需与长期透析,多次大量抽胸、腹水,蛋白质摄入不足,大出血,大面积烧伤等导致低蛋白血症的情况鉴别。根据特有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找不到血浆蛋白从胃肠道丢失的依据而得到鉴别。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症状,尤其是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早期症状,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有什么表现?得了蛋白丢失性胃肠病会怎样?

  一、症状

  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因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而各不相同。

  2.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γ球蛋白(IgG,IgM,IgA,但常常无IgE),人纤维蛋白原,转铁蛋白,脂蛋白,血清铜蓝蛋白的减少。

  3.下肢水肿

  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从毛细血管渗出增加,虽然全身性水肿非常少见,但是上肢或颜面水肿和(或)单侧水肿在淋巴管扩张可见,如果仅仅是血清蛋白质而白蛋白的减少不明显,则几乎很少出现临床症状。

  4.消化不良

  脂肪和(或)糖类吸收不良,可引起腹泻,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临床表现。

  5.免疫功能降低

  淋巴管阻塞,淋巴细胞减少症可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二、诊断

  临床上凡是不明原因的低蛋白血症,如能排除肝、肾疾病所致的营养不良或消耗性疾病,即应疑及本病;如伴有胃肠道疾病的表现,更应考虑本病。本病的诊断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有低蛋白血症存在

临床表现为水肿、低血浆蛋白。

  2.有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的证据

粪51Cr白蛋白测定及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测定对诊断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具有较大意义,但其检测方法复杂,临床上难以普及。目前尚无简便的临床试验方法可确定胃肠道蛋白丢失。

  3.病因诊断

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检查或特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有哪些并发病症,蛋白丢失性胃肠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并发症

  1.主要为血浆白蛋白和IgG的降低,早期常有易疲劳、消瘦、乏力、性功能减退。严重缺乏时,可见皮肤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有时出现褥疮、头发干枯、易脱落。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兴奋和激动,甚至可表现为表情淡漠。有些患者,尤其小儿可有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2.由于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的下降,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转至组织间隙,以及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水钠潴留所致。出现全身性水肿时下肢水肿最常见,也可见面部、上肢、或脐周水肿但全身性水肿罕见。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就诊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就诊指南针对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挂什么科室的号?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蛋白丢失性胃肠病要做哪些检查?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患者就医,解决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 常见问诊内容:

  • 建议就诊科室:

  • 最佳就诊时间:

  • 就诊时长:

  • 诊断标准: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 重点检查项目: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检查

向您详细介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血清胰蛋白酶腹水检查琼脂扩散试验腹部平片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检查

  1.51Cr-氯化琥珀胆碱

  过去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诊断,依赖于测定血管内注射的放射性大分子的粪便丢失来确定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诊断,虽然这项检查较精确,但这些实验有放射性活性的暴露并且繁琐,昂贵和不方便,因此,不适用于儿童的常规临床检查。

  2.α1-抗胰蛋白酶检查

  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人类丝氨酸激酶的主要抑制剂,这种蛋白质分子量与白蛋白分子量相似,并且具有总血清蛋白质的5%,由于它的抗蛋白水解酶的活性,α1-抗胰蛋白酶很少被肠道激酶消化,因此,主要以原形从粪便中排出,它的排出,不像其他蛋白质或粪氮,因此可以作为丢失在胃肠道的白蛋白的间接测定,研究者已用随机干燥的粪便中的α1-抗胰蛋白酶的浓度测定丢失于胃肠道的蛋白量。

  更近一些,研究者在血浆中定量测定α1-抗胰蛋白酶并定时收集粪便测定这种蛋白,计算出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表达为ml/d,文献表明,α1-抗胰蛋白酶随机粪便浓度与其清除率测定之间无相关性,目前认为血浆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是检测胃肠道蛋白质丢失的最好方法(成人或儿童),但该方法仅适用于检测幽门到结肠的蛋白丢失情况,因为当胃液中pH<3时这种蛋白质不能测出,同时由于胎粪中α1-抗胰蛋白酶浓度明显较粪便中高,故该检查不能在1周以下的婴儿中做。

  在无腹泻的患者,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值>24ml/d;有腹泻的患者,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56ml/d,表明胃肠道蛋白质丢失异常,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和血清白蛋白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当血清白蛋白<30g/L,α1-抗胰蛋白酶>80ml/d,诊断明确。

  大便隐血阳性可使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异常,因为肠道出血可明显增加肠道的清除率,因此,容易引起误诊。

  α1-抗胰蛋白酶在诊断肠道蛋白质丢失的敏感性为58%,特异性80%。

  3.X线检查

  胃肠道X线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以下X线征:胃肠黏膜皱襞巨大肥厚(见于肥厚性分泌性胃病);吸收不良的X线征(肠腔扩张,雪花样或羽毛样钡剂沉着,钡剂呈分节状分布,见于各种伴有吸收不良的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疾病);小肠黏膜皱襞普遍增厚(淋巴瘤,克罗恩病,原发性肠淋巴管扩张症或继发性肠淋巴管阻塞);小肠黏膜呈结节样改变后指压征(淋巴瘤,克罗恩病),腹部CT扫描有助于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

  4.空肠黏膜活检

  多块空肠黏膜活检对淋巴瘤,乳糜泻,嗜酸性胃肠炎,胶原性胃肠炎,肠淋巴管扩张症,Whipple病等诊断有意义。

  5.淋巴管造影

  经足淋巴管造影对鉴别先天性或继发性肠淋巴管扩张有很大帮助,前者可见周围淋巴管发育不良和胸导管病变,造影剂滞留于腹膜后淋巴结,但肠系膜淋巴系统不充盈;后者造影剂可反流至扩张的肠系膜淋巴管,并溢出至肠腔或腹膜腔。

  6.腹水检查

  有腹水者可作诊断性穿刺,查腹水细胞,蛋白质,乳糜微粒,酶,恶性细胞等。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应该吃什么药。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一般治疗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西医治疗

  (一)手术治疗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各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症治疗,包括低盐饮食、利尿药等,静注人血白蛋白仅有暂时的效果。

   1.病因治疗

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只有彻底治愈引起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病因,本病才有可能治愈,一旦病因明确,即应给予相应治疗。应特别指出,引起本病的一些病因需手术治疗才能治愈,如恶性肿瘤、缩窄性心包炎、巨大肥厚性胃炎等。只有在病因尚未明了,或对病因不能采取有效治疗时,才能采用对症支持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对因低蛋白血症而导致水肿或浆膜腔积液者,可适当选用利尿药,补充人血白蛋白;对伴有脂肪泻及维生素缺乏者,可补充胰酶制剂和维生素。

  (1)饮食:

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对于高度水肿者应给予限盐饮食;对于淋巴管阻塞性疾病患者,饮食给予低脂或中链三酰甘油(MCT)治疗,以降低肠道淋巴管的负荷。

  (2)利尿药:

可联合应用保钾与排钾利尿药,如螺旋内酯类和噻嗪类药物,必要时可用速尿类强利尿药,以减轻水肿和减少腹水。

  (3)纠正低蛋白血症:

前已述及,静注人血白蛋白仅有暂时效果,一般不主张仅靠输注人血白蛋白来纠正低蛋白血症,而宜通过病因治疗和饮食调节来提高血浆蛋白质浓度。

  (4)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

维生素缺乏者补充维生素族,有抽搐应补充钙、镁等。

  (二)预后

  总之,确定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病因,采用适当的外科、药物和(或)饮食干预,可部分或完全减轻这些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水肿和其他临床症状。

  恶性肿瘤所致者预后不良。儿童患者诊治不及时引起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个别成人患者可因诊治不及时而死于严重的营养不良和继发感染。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应该如何护理,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一般护理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饮食

饮食适宜:1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2宜吃保护胃粘膜的食物;3宜吃膳食纤维类食物。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牛奶 牛奶是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的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对患者的恢复有帮助。 每天350-500毫升为宜。热饮为佳
香蕉 香蕉具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润便,通肠道,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对患者的肠道疾病恢复有帮助。 每天2-3根为宜。两餐中间食用
冬瓜 冬瓜是属于膳食纤维类食物,具有促进食欲,容易被肠道粘膜吸收,对肠道营养,保护,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每天200-300克为宜。
饮食禁忌:1忌吃产气的食物;如芋头、土豆、洋葱;2忌吃难消化的食物;如板栗、粽子;3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奶油、肥肉、猪油。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芋头 芋头是属于容易产气的食物,容易导致肠道胀气,肠道疾病患者食用,容易加重患者病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宜吃不产气的食物。。
板栗 板栗是属于难消化的食物,容易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加重肠道疾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奶油 奶油含有大量的油脂,油脂是滋养细菌很好的培养物质,容易滋养,细菌,加重感染,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宜吃低脂的食物。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饮食原则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饮食

  1、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食疗方

(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菱肉烧豆腐:

鲜菱肉〔搓去薄衣洗净)200克,鲜蘑菇(剪去菇柄,洗净)100克,嫩豆腐350克,精盐、味精、麻油各适量。将菱肉每只切作4块,蘑菇切为4瓣,豆腐切小块备用。将炒锅放在旺火上,烧热后下油,烧至七成热,下菱肉入锅,稍炸一下,捞出沥油。炒锅烧热,下油烧至七成热,放入姜丝,煸出香味,下豆腐,稍炸一下,加、水,放入菱肉、蘑菇,并放精盐,加盖烧10分钟,放味精调味,淋上麻油,起锅装盘即成。用于佐餐食用,有利于健胃,益中

  (2)红枣鸭子:

鸭子1只(重约750克,宰杀,去毛和内脏,剁去嘴、爪,将鸭腌刮洗净,鸭肉用温水洗净,沥干备用),大枣(洗净,加温水浸2小时)60克,葱、生姜、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将炒锅放在旺火上烧热,放油烧至八成热,放入鸭肉,加大枣,并放生姜片、葱段、黄酒、精盐,用小火偎煮2小时捞出鸭肉,切成块,排放成鸭子形状,放上大枣,锅内拣出葱段、生姜片,加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浇在鸭肉上,即可。用于佐餐食用,有利于养胃,益心脾,补气生津。

  (3)冬瓜汤原料:

火腿50克,冬瓜25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将火腿肉50克,用温水洗净,放碗中,上笼蒸半小时;冬瓜去皮、籽及瓤,洗净。将火腿肉切成3厘米长、1。5厘米宽的薄片,冬瓜切成4厘米长、1。5厘米宽的条块。将冬瓜块放锅内,加水足量,用旺火烧沸,改用中火,烧至七成熟,放入火腿片,并放精盐,烧至冬瓜熟,用味精调味即可。有利于养胃,益脾,利水。

  (4)参蔑烧鲤鱼:

鲜人参100克;黄茂饮片20克,加水浸1小时;鲤鱼1条(重约750克),剖杀,去鳃、鳞、鳍及内脏,洗净;香菇30克加水泡涨;调料适量。在鱼身两面斜切成十字花刀;鲜人参切成斜片;香菇一切两半。将炒锅置旺火上,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下鲤鱼炸成金黄色,烹上黄酒,捞出沥去油。在炒锅旺火上,放猪油、白糖炒成枣红色时,加葱段、大蒜,然后加清汤,下炸好的鲤鱼,并加入人参片、黄芪片,烧沸后用小火偎,至汤汁变浓。将鱼捞出放在盘上。将黄芪片、人参片、香菇放锅内,稍煮后,调人精盐、味精、酱油,用湿淀粉勾芡,淋上猪油;浇在鱼上,即可食用。人参片一并吃下。用于佐餐食用,有利于补中气、益脾胃.

  (5)黄芪内金粥:

生黄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鸡内金粉7克,金橘饼1个,糯米80克。将生黄芪加水煮20分钟,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鸡内金粉即可。有利于健胃和补充蛋白质。

  2、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吃那些对身体好?

  (1)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2)宜供给高蛋白、高脂肪、高热能、低碳水化合物、少渣、易消化食物。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及铁、钾、钠、氯等,如可从瘦肉、鱼、肝、全麦面包、土豆、花生等食物中摄取。

  (3)食用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松软食品,如面条、米粥、牛奶等早点。

  (4)肉、肝脏、海带、木耳、菠菜、油菜可满足50岁以下成人每日所需的20毫克铁的需求量。

  3、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最好不要吃那些食物?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5)戒酸性食物:酸度较高的水果,如:凤梨、柳丁、桔子等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病因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鉴别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症状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并发症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就诊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检查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治疗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护理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