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空鞍综合征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空鞍综合征的病理病因,小儿空鞍综合征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鞍隔缺损和不完整是本病征的解剖学基础。
1、原发性空鞍。原发性空鞍指非鞍内手术、放射治疗或垂体梗死引起,而是由于鞍膈孔(即漏斗孔)变大,不能被垂体柄充填,致使鞍上蛛网膜下腔经此孔隙疝入鞍窝。据尸检资料,原发性空鞍的发生率为5.5%~23.5%。本病的发生原因尚未充分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先天性鞍膈发育缺陷:在鞍膈发育缺陷的基础上脑脊液向鞍内的搏动性压力增加,在此种压力的持续作用下,使蛛网膜挤入鞍窝。
据许多资料证实正常人有鞍膈缺如或发育不全者高达20%以上,但未必均发生空鞍综合征,所以鞍膈发育缺陷并非造成空泡蝶鞍的惟一因素。
(2)肿大的垂体缩小后发生空鞍:例如,妇女妊娠期垂体常增大2~3倍可能使鞍膈孔及垂体窝撑大,分娩后(尤其是多次妊娠者)垂体复原而缩小遂可造成空鞍。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因负反馈抑制解除可使垂体增大,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因负反馈抑制使垂体缩小,也可能引起空鞍。
据文献报道,因此类情况引起者并不多见。应当指出的是:催乳素瘤是一个较常见的肿瘤,于应用多巴胺促效剂后,偶尔因腺瘤(一般为大腺瘤)缩小而导致空鞍甚至垂体卒中。文献中还曾报道,催乳素巨腺瘤自发变性可使第三脑室疝入扩大的鞍窝,导致空鞍突发颅内高压症状,脑脊液检查示无菌性脑膜炎样异常,值得加以警惕。
(3)颅内压增高:肥胖综合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良性颅内高压症(又称假性脑瘤)、高血压脑积水以及其他颅内疾病健康搜索,可引起脑脊液压力增高并可使第三脑室扩大,压迫蛛网膜下腔,尤其在鞍膈缺损及鞍孔扩大的基础上,更易促使蛛网膜下腔挤入鞍窝。
(4)鞍区蛛网膜粘连及鞍上蛛网膜囊肿:此类蛛网膜病变可使脑脊液局部引流不畅,即使正常的脑脊液压力也可因持续冲击鞍膈使之下陷变薄进而缺损开放迨至一定程度后,蛛网膜下腔及第三脑室的前下部即可疝入鞍窝。
(5)下丘脑-垂体疾病:以往认为,少见有垂体供血不足及自身免疫性垂体机能不全等引起垂体萎缩的病变可发生空鞍综合征,但近年来注意到在青少年中因下丘脑-垂体疾病而发生空鞍者却并不少见。
Cacciari等观察了339例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尿崩症、继发性性腺机能不全、青春期延迟,性早熟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其中10.9%的患者经磁共振检查证实有空鞍,亟应引起注意以免空鞍综合征延误诊治而导致下丘脑-垂体机能减退及视力受损。Bianconicini等分析1组71例的空鞍综合征,发现有57例(占80.2%)
(6)其他:文献中尚报道有黏多糖贮积病、女子男性化性腺发育不全肾小管性酸中毒、某些染色体异常症、尖头-多指(趾)畸形(Carpenter综合征)等偶尔可与空鞍并存但其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综合征)偶可并发空鞍综合征,可能由于本病常有颅脑中线融合缺陷,鞍膈发育不良可能是发生空鞍的病理基础。
2、继发性空鞍。
继发性空鞍一般指鞍内肿瘤经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引起者,尤其是伴有颅内压增高时健康搜索,不论是否伴有脑积水都可引起继发性空鞍综合征。
此外,鞍内肿瘤,尤其是垂体巨腺瘤变性坏死。使鞍内形成空隙,并因该区炎症引起鞍旁局部粘连而牵引蛛网膜下腔。鞍内肿瘤囊性变或鞍内囊肿向上扩展,破坏鞍膈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也可引起空鞍。继发性空鞍较易并发垂体机能不全,并易于手术后视神经因瘢痕收缩牵拉至垂体窝内而引起视野缺损或视觉障碍,慎勿误认为肿瘤复发而错误地施行放射治疗,应作影像学检查,若证实为空鞍综合征可避免不适当的治疗。
二、发病机制
正常鞍膈孔(漏斗孔)仅容纳垂体柄通过。如鞍膈孔较大,垂体柄周围留有空隙,由于垂体包膜与颅内蛛网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脑脊液的搏动压力下,脑脊液可循此蛛网膜通道进入鞍内,使鞍内充满脑脊液,形成所谓蛛网膜囊肿。蛛网膜囊肿大多位于垂体的前方将垂体压向后方而被压扁,最后紧贴于鞍背,使蝶鞍在解剖上成为空腔,并促使蝶鞍扩大。
本病的发生还与以下诸因素有关。
1、鞍内垂体囊肿破裂。鞍内或鞍旁囊肿、垂体中间部小囊肿可汇合增大压迫垂体或破裂到蛛网膜下腔,均可产生症状。鞍内囊肿在儿童并不少见。
2、脑脊液压力的传递作用。鞍隔缺陷时,鞍上的蛛网膜下腔经不完整的鞍隔疝入蝶鞍内。当有颅内压增高时,如高血压、肥胖、心衰等更易促使发生空鞍征。脑脊液压力升高,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量也增多,可能是发生本病的原因之一。
3、垂体病变。垂体血供不足而引起垂体缺血、萎缩和梗死亦是引起本病原因之一。
4、内分泌因素。在甲状腺、肾上腺或性腺功能减退性疾病中,垂体代偿性增大而使鞍隔孔扩大。上述功能减低症给予替代疗法,增大的垂体渐复原,而扩大的鞍隔孔,可造成空鞍征。
5、鞍区的蛛网膜粘连。该处蛛网膜粘连,致使脑脊液局部引流不畅,压力增高,而造成本病。
小儿空鞍综合征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空鞍综合征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一、鉴别:
与颅内肿瘤相鉴别,脑CT扫描、气脑造影可助鉴别。
1、CT扫描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蛛网膜囊肿:因囊肿内含脑脊液,并可压迫脑室使之扩大,CT显示低密度影,注射造影剂后也无增强,因而易误诊为空鞍,需借助脑池造影加以鉴别。因蛛网膜囊肿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故囊肿内无造影剂充盈。
(2)上皮样囊肿:CT扫描多呈分叶状,鞍上池常有变形,且密度低于脑脊液,注射造影剂后无增强。
(3)垂体瘤囊性变:注射造影剂强化后,显示肿瘤呈高低混合密度的增强。
2、空鞍的X线诊断必须与鞍内肿瘤及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相鉴别。
鞍内肿瘤的X线表现按病变程度表现不一。蝶鞍扩大变形,呈杯形、球形或扁平形,鞍背抬高且伸长变细,后床突吸收变薄,但仍残留索状或片状影像,鞍结节前移;鞍底下陷。若肿瘤不均匀增长可出现双鞍底或双鞍背现象。
颅压增高症的X线表现随病程及病情而定。轻症颅内压增高及颅内压迅速增高的患者,X线检查大多阴性或仅有疑似改变。而慢性颅内压增高症则常有蝶鞍骨质吸收的征象因为蝶鞍属松质骨,当颅内压持久的增高,早期示后床突及鞍骨质稀疏模糊,鞍底也逐渐萎缩吸收,而前床突及鞍结节因骨质致密,其形态仍保持正常。长期的颅内压增高鶒,蝶鞍可因骨质吸收而扩大,重症患者呈球形均匀的增大,而鞍背多无抬高,可被吸收甚至消失。
3、气脑造影。这是一项经典的诊断手段造影时应使患者头部尽量后仰以有助于气体进入鞍区鞍内有气体存在是诊断本病的特征性征象。气脑造影属创伤性检查,有一定并发症近年来已被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所取代。
4、与垂体瘤鉴别,垂体功能性细胞瘤有相应内分泌功能亢进表现。确定诊断需用CT扫描或MRI以明确增大的蝶鞍是肿瘤引起抑或空泡蝶鞍所致。
5、注意与慢性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蝶鞍扩大伴骨质破坏相鉴别。
小儿空鞍综合征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空鞍综合征症状,尤其是小儿空鞍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小儿空鞍综合征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空鞍综合征会怎样?
一、症状
1、头部胀痛。
最常见见于50%病人。1/3病人因头痛前来求治,故其发生率高于垂体腺瘤病人。头痛大多位于额眶部,无定时,往往单独出现,可能是由于硬脑膜被牵扯所致。不伴有恶心呕吐。
2、视器官的障碍。
见于38%病人,其中有视力减退者占30%、视野缺损12%、视盘水肿10%、视神经萎缩10%。视野缺损的原因有别于垂体腺瘤鞍上扩展压迫视交叉所致而是由于视交叉被压迫向下而推入鞍内,有时第三脑室前部疝入鞍内,以致引起视神经扭曲视交叉嵌塞在鞍背嵴上导致不规则视野缺损。主要累及鼻侧或双鼻侧,或单鼻侧缺角等。亦可出现双额侧偏盲。
Wilkinson报道本病16例儿童患者,7例有视器官障碍,其中3例有晶体和虹膜异常,3例严重视力下降,2例有视神经萎缩或视野缩小。总之,不对称且多变。
3、其他症状。
发生率为高血压15%~30%、脑脊液鼻漏10%、良性颅高压11%。其他少见症状有癫痫、意识障碍等。
4、内分泌改变。
垂体被蛛网膜囊肿挤向后紧贴在鞍背壁上,但临床上大多数病人无垂体功能障碍的表现,仅少数病人有垂体功能亢进如闭经或泌乳、高催乳素血症、肢端肥大症或腺垂体功能减退的症状。
成人患者多无内分泌改变的症状或体征,部分可有垂体前叶和后叶功能减低。儿童可有下丘脑-垂体轴功能检查异常。
5、骨骼畸形。儿童病例可伴有骨骼发育不良综合征。
二、诊断。
根据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可诊断。
小儿空鞍综合征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空鞍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空鞍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一、并发症:
1、内分泌功能紊乱,如甲状腺、肾上腺或性腺功能减退性疾病。
2、并发垂体瘤。
3、骨骼畸形。
4、可有视力视野改变或脑脊液鼻漏。
小儿空鞍综合征就诊
小儿空鞍综合征就诊指南针对小儿空鞍综合征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小儿空鞍综合征挂什么科室的号?小儿空鞍综合征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小儿空鞍综合征要做哪些检查?小儿空鞍综合征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小儿空鞍综合征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小儿空鞍综合征患者就医,解决小儿空鞍综合征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就诊前准备:
常见问诊内容:
建议就诊科室:
最佳就诊时间:
就诊时长:
诊断标准: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重点检查项目:
小儿空鞍综合征检查
向您详细介小儿空鞍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空鞍综合征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实验室检查
1、继发感染者,可有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显著增高。
2、脑脊液检查。可见脑脊液压力增高,颅内感染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可显著增高。
3、内分泌功能试验。内分泌改变者,下丘脑-垂体功能检查结果可有异常发现。
原发性空鞍患者垂体激素的血浓度大多正常,即使作垂体激素的兴奋试验,多数患者也基本正常。但Bianconcini等对71例原发性空鞍综合征作了全面和详尽的垂体激素测定,包括垂体贮备功能的兴奋及抑制试验。结果显示,50.7%的患者存在1种或多种内分泌异常,其中催乳素增高占14%,腺垂体功能减退占10.4%,性腺机能减退7%,尿崩症2.8%,ACTH增高1.4%,生长激素降低15.4%,垂体腺瘤8.4%。
有学者曾对10例重症原发性空鞍作垂体-靶腺体动力学试验,其中腺垂体叶机能减退、催乳素增高(然CT扫描无微腺瘤迹象)、生长激素缺乏、促性腺激素降低及ACTH降低各1例。5例显示垂体贮备功能正常,其中1例绝经后妇女的促性腺激素仍然增高。1例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显示生长激素呈弱反应,然该例明显肥胖,而正常人单纯性肥胖的生长激素也可呈弱反应。因此,空鞍综合征仍宜定期随访内分泌功能。
二、影像学检查
根据病史及有限临床症状可拟诊为ESS但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头颅平片,多表现为蝶鞍增大。气脑造影和CT颅脑扫描对本病征诊断有确切帮助,可发现气体自由进入鞍内并可见液平这是本病征的主要诊断依据。儿童病例X线骨骼检查可发现畸形。
1、X线检查 蝶鞍平片和体层摄片(典型形态改变占75%),如:
(1)变形:侧位片示蝶鞍扩大,蝶窦发育不良时,鞍深径增大呈卵圆形。蝶窦发育良好时,鞍扩大呈矩形。正位片示鞍底呈均匀对称下陷呈凹形。
(2)鞍底骨质变化:侧位片上,空蝶鞍时鞍底骨质均匀性增厚,而垂体腺瘤时则鞍底骨质变薄。
2、同位素脑池造影,惟有发生脑脊液鼻漏者才有需要进行此检查。
3、气脑造影(PEG) 显示鞍内有气体充盈,偶见垂体呈新月形影被推挤在蝶鞍后下部。
4、颈动脉造影,未能显现有鞍内肿瘤向鞍上扩展的情况,有助于否定垂体腺瘤的存在。
5、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高分辨力的CT冠状位扫描或磁共振成像能迅速而又无创伤地作出诊断。典型图像示鞍窝扩大,垂体萎缩变形,被充满与鞍上池同样低密度的脑脊液取代。若作造影剂强化直接冠状位CT扫描,则未见增强。重症患者垂体严重受压,被推移至后下方呈薄片状,垂体柄可深达鞍底,形成特征性的“漏斗征”(infundibulum)。
6、部分性或完全性空泡蝶鞍的CT诊断标准, 目前尚有争议。
Krysick依据106例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缺陷的妇女,经CT测定垂体容积及凹入鞍内的蝶网膜疝的结果,提出垂体容积150mm3的影像改变可作为完全性空蝶鞍的诊断标准。
小儿空鞍综合征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空鞍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空鞍综合征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小儿空鞍综合征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空鞍综合征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无特殊临床表现者,不需要进行治疗。
2、有明显视力障碍及鼻漏者,则需手术探查或蝶窦入路手术修补,经蝶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有报道为7%,也可采取鼻腔镜手术治疗。注意手术禁忌证和恰当的术式选择。
视神经明显下陷,使视神经拉长,可用干冻硬脑膜,脂肪、肌肉或丙烯酸类海绵填塞,作人造鞍膈,以抬高视神经。视力严重减退可行粘连松解术。严重脑脊液鼻漏可作鞍底再建术,重症良性颅高压可行脑脊液引流术。
3、激素替代治疗。内分泌功能紊乱者可以纠正之(如腺垂体功能低下者用靶腺激素替代,高PRL血症者可用溴隐停抑制)注意定期复查,使补充或替代治疗的剂量处于合适水平,防止过量或不足。
4、并发垂体瘤要特别注意根据肿瘤的大小及性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5、对症治疗。
6、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指征:
(1)严重的视力障碍及视野改变。
(2)疑有鞍区肿瘤并引起垂体机能低下。
(3)难以忍受及不能解释的头痛。
(4)大量蛛网膜充填伴鞍底骨吸收。
(5)脑脊液鼻漏。
(6)严重颅高压伴脑回压迹象及颅缝分离。
手术方法视病因及病情而定,非肿瘤的囊肿可行引流术及囊肿包膜部分切除。术后应进行相应的激素检测,做好术后的处理有。
二、预后
本病征预后与原发病因有关。
小儿空鞍综合征辨证论治
中医主要以辩证施治为主,以证用药。可作后期调理。
小儿空鞍综合征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空鞍综合征应该如何护理,小儿空鞍综合征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小儿空鞍综合征一般护理
一、护理
1.加强营养,少食多餐。
2.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3.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小儿空鞍综合征饮食
小儿空鞍综合征饮食原则
平时注意饮食,最好还是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饮食。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