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分离性焦虑症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分离性焦虑症的病理病因,小儿分离性焦虑症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分离性焦虑症(separation anxiety)的诱发因素包括强制性的分离,如父或母的亡故、患病或父母离异。这些因素对那些有遗传素质的儿童来说,易诱发焦虑。

  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患有焦虑症的父母所生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所生的子女。而且同卵双生子焦虑症的同病率可高达50%,这些都说明分离性焦虑症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2.亲子过分依恋 患有分离性焦虑的小儿平时一直与母亲或固定的养育者呆在一起,不与外界接触,而母亲则往往对孩子过于珍爱、过分保护,事事包办、处处代劳,从而使小儿养成胆小、害羞、依赖性强、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一旦与母亲突然分离,就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

  3.生活事件影响 在出现分离性焦虑之前,往往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因,常见的生活事件为与父母突然分离,在幼儿园受到挫折,不幸事故如亲人重病或死亡等。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分离性焦虑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1.广泛性焦虑症 患儿焦虑的范围大,主要是对自己的能力、外貌及所做的事过分担忧,而分离性焦虑症却主要因分离所致的焦虑。

  2.强迫症 此症患儿在离家时也可有焦虑,但这常常是一种特殊的强迫或仪式样症状。这类患儿因此不愿离开家庭。此外,强迫症患儿也有担忧父母安全的焦虑,但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即使父母在眼前也不能解脱,而且患儿还会害怕自己对父母的侵犯性冲动行为。

  3.学校恐怖症 儿童在学校中有意外创伤后,产生害怕学校环境而拒绝上学,这与年幼儿童分离性焦虑而拒绝上学是有区别的,后者是因为害怕分离所致。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分离性焦虑症症状,尤其是小儿分离性焦虑症的早期症状,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分离性焦虑症会怎样?

  一、症状

  对于分离性焦虑症,儿科医师应当用发育进程的观点看待这个疾病,正常的分离性焦虑最早发生于婴儿6~8个月的时候,至3岁后,当小儿理解与依恋的人分离是暂时性的,这种正常的焦虑便消失了,所以5岁前小儿诊断此病应谨慎,30个月前的小儿则不作此病的诊断。

  分离性焦虑症表现为小儿与亲人分离时深感不安,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多数小儿常无根据的担心亲人会离开自己发生危险或意外的事故,因而不愿离开亲人,不去幼儿园或拒绝上学,即使勉强进学校,也是哭哭啼啼或有挣扎,有的小儿还会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出现呕吐,腹痛,头痛等,病程持续数月至数年。

  二、诊断

  一般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美国精神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中,分离性焦虑症的标准如下:

  1.≥3个以上的下述焦虑症状

  (1)离开家或亲近的人出现过分的痛苦。

  (2)持久和过分的忧虑失去亲近的人,或灾祸可能降临于亲近的人。

  (3)持久和过分的忧虑不祥的事导致与亲近的人分离。

  (4)由于害怕分离,出现持久的拒绝上学或去其他地方。

  (5)没有亲近的人陪伴,或在其他情境中没有成人做伴,经常过分害怕,或不愿独自一人。

  (6)没有亲近人的陪伴,常拒绝上床睡觉,或不愿离家睡觉。

  (7)因害怕分离而出现反复的梦魇。

  (8)当与亲近的人分离时有反复的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

  2.病情至少4周。

  3.疾病发生在18岁之前。

  4.症状明显影响社会交往,学习或其他重要的功能。

  5.该疾病排除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神经症。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分离性焦虑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心慌,胸闷、尿频,尿急等。易出现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或呈营养不良容貌,夜间入睡困难、夜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偏差,有时演化为学校恐怖症。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就诊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就诊指南针对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挂什么科室的号?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小儿分离性焦虑症要做哪些检查?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小儿分离性焦虑症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患者就医,解决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 常见问诊内容:

  • 建议就诊科室:

  • 最佳就诊时间:

  • 就诊时长:

  • 诊断标准: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 重点检查项目: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检查

向您详细介小儿分离性焦虑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

  胸片、B超等检查无特殊发现。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分离性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分离性焦虑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小儿分离性焦虑症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1.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的方法颇多,包括脱敏法,即逐渐使患儿接近害怕的情景;认知行为治疗法,减少患儿过多的焦虑;家庭治疗,即帮助父母以适当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焦虑。无论哪一种方法,治疗的核心是逐渐暴露,使患儿能面对害怕的情景。

  2.药物治疗 自20世纪50年代苯二氮卓类药出现后,取代了一些镇静药,而称为“抗焦虑药”,其中常用的为地西泮(安定),日口服剂量为1~2.5mg,分2~3次服(>5岁)。

  三环类抗抑郁剂丙米嗪在临床上已用于分离性焦虑的治疗,此药也常在单独行为治疗时,疗效不明显的情况下,与行为治疗合用。据报道此药结合行为治疗对年幼儿童拒绝上学的疗效较好,但此药不作为分离性焦虑症的首选治疗。

  近年来,对于行为治疗和(或)丙米嗪疗效不明显的患儿用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显示一定的疗效,但仍有待于临床的随机试验证实之。

  二、预后

  大多数纵向研究着重于患儿的拒绝上学症状,年幼儿童早期发病的预后较好,一般能较早回到学校;而青少年儿童在发病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学习困难,则预后相对比年幼儿童差一些。作为一个群体来说,儿童患分离性焦虑症是成人期焦虑症的一个风险较大的高危因素。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分离性焦虑症应该如何护理,小儿分离性焦虑症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一般护理

  加强儿童的心理护理,多与外界接触。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饮食

饮食适宜:1.宜吃营养神经的食物;2.宜吃安神的食物;3.宜吃DHA含量高的食物。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牛奶 具有一定的安神效果,能够改善孩子的睡眠,从而减少本病造成失眠的发病率。 250毫升直接饮用。
西红柿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故应多食。 100g与鸡蛋同炒食用。
核桃 含有丰富的DHA,对于本病而言具有很好的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3-5个每天食用。
饮食禁忌: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2.忌吃营养睡眠的 食物;3.忌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浓茶 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对心血管有很好的防御性作用,但是可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增加本病的发生率。 宜吃淡茶。
咖啡 含有咖啡因,能够兴奋交感神经,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睡眠质量,故对于本病的患者是不宜服用的。 宜吃新鲜的果汁以及牛奶。
巧克力 含有丰富的热量,且含有一定程度的咖啡因,小孩子应该避免吃这类兴奋性物质含量高的食物。 宜吃果汁以及牛奶。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饮食原则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及富含各种维生素的各种新鲜蔬菜、瓜果等。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小儿分离焦虑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病因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鉴别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症状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并发症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就诊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检查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治疗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护理 小儿分离性焦虑症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