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色素痣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外阴色素痣的病理病因,外阴色素痣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外阴色素痣是由于色素细胞生长过度所致。
痣细胞来源于两种细胞,即表皮内的色素细胞和皮神经的施万(Schwann)细胞。交界痣主要来源于色素细胞。黑痣来源于上皮色素细胞和真皮神经鞘细胞。
痣可生长在全身各部位,生长于外阴的痣由于位于被刺激的部位,故有可能发生恶变。
二、发病机制
病理上将色素痣分为3型,即交界痣、皮内痣、混合痣。
1、皮内痣:
完全位于皮内,较少见。
2、交界痣:
指痣细胞位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早期的痣或儿童期的痣大多是交界痣。
3、混合痣:
当交界痣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进入真皮内时,称为混合痣。混合痣细胞呈圆形或立方形,胞膜清晰,胞质均匀一致,含有黑色素,胞核大,染色淡。
色素对类固醇(甾体)激素的反应非常敏感,幼年时色素痣往往不明显,到青春期以后,色素痣逐渐加深,体积也增大。
亦有人主张妊娠妇女应做预防性的色素痣切除,而Allen等则认为妊娠与色素痣恶变没有关系,这方面尚缺乏明确的证据。
外阴色素痣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外阴色素痣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外阴色素瘤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一、色素性乳头状疣(老年性疣)
1、简介:
老年性疣又名脂溢性角化病、老年斑、基底细胞乳头瘤,是一种良性表皮性肿瘤。
为中年以上多见,好发于面(尤其是颞侧)、手背、上肢、下肢、躯干部,皮疹初为深浅不一的淡褐色或黑色的扁平斑丘疹,缓慢增大,表现粗糙或呈乳头样改变,数目多少不定。
2、鉴别要点:
表面有颗粒状或刺状感觉,镜下两者容易区分。
二、某些不典型外阴色素痣:
1、简介:
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
2、鉴别要点:
具有轻微的核易型性,注意与恶性黑色素瘤相区别,前者为成熟的痣细胞,而且细胞内无有丝分裂存在。
外阴色素痣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外阴色素痣症状,尤其是外阴色素痣的早期症状,外阴色素痣有什么表现?得了外阴色素痣会怎样?
一、临床表现
1、黑痣:
好发部位为大小阴唇,多呈黑色,表面平坦而隆起呈乳头状。
临床无特别症状。如长期刺激或者摩擦后,局部可出现疼痛、发痒、出血或者炎性反应。
色素痣对性激素敏感,常在青春期增大变黑。
如果色素痣颜色突然加深,部位变浅或呈放射状改变,面积增大,周围发红,出现溃疡出血,病人出现瘙痒等应警惕恶变为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来源于痣细胞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病年龄较年轻,肿瘤生长快,恶性程度高,易出现早期转移。
2、蓝痣:
为0.2~0.5cm,稍隆起、边界清楚的蓝黑色小结节,多无症状。
二、检查
妇科检查时发现痣的颜色从淡褐色到黑色,大阴唇处见棕色、浅褐色或者青黑色斑块。局部稍隆起或者扁平,有的长毛,病变一般较小,单发常见。
三、诊断
依靠临床特征及病理切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其中外阴黑色素痣的正确诊断对黑色素瘤的早期防治有特殊意义,尤其是年轻女性,两者的鉴别更要加以重视。
外阴色素痣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外阴色素痣有哪些并发病症,外阴色素痣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刺激或摩擦可使局部炎症扩散,并发外阴、阴道炎。
阴道炎是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
正常健康妇女,由于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特点,阴道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
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如外阴软纤维瘤感染,则病原体易于侵入,导致阴道炎症,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阴道上皮薄, 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高达7左右,故阴道抵抗力低下,比青春期及育龄妇女易受感染。
外阴色素痣就诊
外阴色素痣就诊指南针对外阴色素痣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外阴色素痣挂什么科室的号?外阴色素痣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外阴色素痣要做哪些检查?外阴色素痣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外阴色素痣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外阴色素痣患者就医,解决外阴色素痣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体重下降多少,饮食每日多少,比平时增加多少,体重与饮食的关系。
3、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4、有无痣细胞、结节等伴随症状?
5、大便、睡眠情况。
6、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7、治疗情况如何?
8、有无药物过敏史?
9、3家中是否有外阴色素痣患者?
建议就诊科室:
妇科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诊断标准:
依靠临床特征及病理切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色素沉着变淡后,不适随诊。重点检查项目:
1.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阴道分泌物即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又称为白带。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颜色和性状可以明确外阴部或者阴道的病变。
2.肿瘤标志物检查
1、肿瘤组织产生,包括:分化抗原;胚胎抗原(AFP,CEA);同工酶(NSE);激素(HCG);组织特异性抗原(PSA,freePSA):粘蛋白,糖蛋白,糖脂(CA125);癌基因及其产物;多胺类等。 2、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后产生,包括:血清铁蛋白;免疫复合物;急性时相蛋白;同工酶;白细胞介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等。
3.组织病理检查
(1)黑痣: 1、肉眼观:痣呈黑色,表面平坦或隆起,甚至呈乳头状,表面还可以有毛发,扁平的痣常常是交界痣。 2、镜下:痣细胞呈黑色,细胞呈卵圆形,半圆形,细胞膜清楚,胞质内为黑棕色的颗粒,核不清楚,位于真皮深部的痣细胞常常呈梭形,胞质内无色素,表示痣细胞老化。 (2)蓝痣: 1、肉眼观:为0.2~0.5cm直径大小的稍微隆起的边界清楚的蓝色小结节,最大不超过1.5cm。 2、镜下:位于真皮内,痣细胞为梭形色素细胞,有胞突伸出,细胞集合成束,与表皮面平行,细胞有时伸展至皮下脂肪组织内,细胞很多时称富细胞蓝痣。
外阴色素痣检查
向您详细介外阴色素痣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外阴色素痣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
可做以下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一、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阴道分泌物即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又称为白带。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颜色和性状可以明确外阴部或者阴道的病变。
二、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
(1)分类
1)肿瘤组织产生,包括:分化抗原;胚胎抗原(AFP,CEA);同工酶(NSE);激素(HCG);组织特异性抗原(PSA,free PSA):粘蛋白,糖蛋白,糖脂(CA125);癌基因及其产物;多胺类等。
2)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后产生,包括:血清铁蛋白;免疫复合物;急性时相蛋白;同工酶;白细胞介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等。
三、组织病理检查
(1)黑痣:
1)肉眼观:痣呈黑色,表面平坦或隆起,甚至呈乳头状,表面还可以有毛发,扁平的痣常常是交界痣。
2)镜下:痣细胞呈黑色,细胞呈卵圆形,半圆形,细胞膜清楚,胞质内为黑棕色的颗粒,核不清楚,位于真皮深部的痣细胞常常呈梭形,胞质内无色素,表示痣细胞老化。
(2)蓝痣:
1)肉眼观:为0.2~0.5cm直径大小的稍微隆起的边界清楚的蓝色小结节,最大不超过1.5cm。
2)镜下:位于真皮内,痣细胞为梭形色素细胞,有胞突伸出,细胞集合成束,与表皮面平行,细胞有时伸展至皮下脂肪组织内,细胞很多时称富细胞蓝痣。
外阴色素痣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外阴色素痣的治疗方法,治疗外阴色素痣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外阴色素痣应该吃什么药。
外阴色素痣一般治疗
一、治疗
由于外阴部黑痣有潜在恶变的可能,应及时切除,具有高度恶变趋势的扁平交界痣更是如此。切除范围应在病灶外1~2cm处,深部应达正常组织。并与皮下组织一并切除。
孕妇外阴黑痣切除的指征是:当黑痣遭受刺激时,当痣为光滑、色素加深或生长时,或合并溃疡、出血、疼痛时,均应切除。
另外,以下任何一点都提示有恶变的可能,应立即就医,做较大面积的切除。
1.色素痣显著或增大迅速。
2.颜色加深发亮。
3.表面经常有出血或痂形成。
4.色素痣有溃疡。
5.色素痣周围有卫星黑痣出现。
6.色素痣形成硬结。
明显高出皮表而且有毛的黑痣很少恶变,除非受刺激、出血、疼痛,不必急于处理。
蓝痣一般恶变发生率较低,主张手术治疗,术中送冰冻切片。
外阴色素痣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外阴色素痣应该如何护理,外阴色素痣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外阴色素痣一般护理
预后
外阴黑色素痣预后较差,可发展成为黑色素癌。
蓝痣一般恶变发生率较低,恶变的可能较少。
外阴色素痣饮食
外阴色素痣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人参粥以人参末3g(或党参15g),冰糖适量,好米100g,煮粥常食。
2.黄芪粥黄芪50g,煎水取汁以作煮粥水,好米100g,红糖适量,陂皮末3g,共煮粥。
3.归芪蒸鸡当归20g,黄芪100g,母鸡1只,共蒸熟后分次服用。
4.参枣米饭:人参3g(或党参15g),大枣20g,好米250g,白糖50g。参、枣切碎与共蒸,米熟饭成,加白糖分次服用。
5.术枣饼白术30g,大枣250g,鸡内金、干姜、面粉、油、盐等调料适量。诸药研末或切极细,与面粉、调料合匀,煎饼,分次食用。
二、适宜食物
多吃碱性物质以预防癌变。
1、弱碱性食品: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 洋葱、豆腐等。
2、中碱性食品:萝卜干、大豆、红萝卜、蕃茄、 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菠菜等。
3、强碱性食品:恰玛古、葡萄、茶叶、海带芽、海带,等。
三、不适宜食物
1.禁食发物。如鱼类、虾、蟹、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食后会加重阴部的瘙痒和炎症。
2.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3.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会增加白带的分泌量,不利于病情的治疗。
4.戒烟戒酒。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