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真菌病检测 检查组合相关症状

肠道真菌病检测 检查组合检查作用

肠道真菌病检测对肠道感染有诊断意义。阳性见于肠真菌病。

肠道真菌病检测 检查组合检查过程

   1.病原学检查由于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甚至空气中也常有孢子飞扬,采集粪标本和检查操作中,应尽可能减少污染,标本要新鲜。有些真菌传染性很强如荚膜组织胞浆菌,应注意安全防护,以免造成实验室人员感染。   直接镜检标本   以10%氢氧化钾或生理盐水制片,高倍镜下发现大量菌丝和孢子有诊断意义。对于双相型真菌,仅查到孢子可能是正常带菌。真菌性肠炎的6种常见病原多数情况下直接镜检即可鉴定,但孢子、菌丝和其他背景物质有时相互混淆,不易辨认。   ①菌丝和孢子:菌丝粗细一致,除毛霉菌外均有分隔,可见不同角度的分支,细胞质均匀,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孢子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多数大小一致,边缘整齐,可见细胞构造。   ②细胞壁:在氢氧化钾溶液处理的标本中,细胞壁常变宽,连接成弧状,类似菌丝,但无菌丝的构造。   ③石棉体:比菌丝更细,不分节,无菌丝颗粒。   ④植物纤维: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边缘不整,无分支。   ⑤脂细胞:圆形,构造模糊,无细胞壁。   ⑥磷脂小球:大小不一,形状不整,无细胞构造。   ⑦氢氧化钾结晶:雪花样或珊瑚状,边缘呈锯齿形,折光性强。   ⑧小水疱:圆形,透亮,无细胞构造。   染色镜检常用的染色方法   ①革兰染色:适用于念珠菌,孢子、菌丝染成蓝色,但着色不均。   ②过碘酸锡夫染色(PA5):真菌孢子、菌丝均染成红色。   ③丫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下真菌孢子呈亮绿色。   ④吉姆萨染色和瑞特染色:适用于荚膜组织胞浆菌,染色前用甲醇固定,油镜下菌体染成红色,较小一端有出芽,菌体周围有一圈荚膜样结构,为此菌的细胞壁。通常菌体位于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内,少数位于细胞外。   ⑤乳酸酚棉蓝染色:适用于各种真菌培养涂片,菌体染成蓝色。   真菌培养   粪标本直接镜检通常不容易确定菌种,需参考粪培养结果,观察菌落形态,再挑取菌落染色后镜检。常用沙保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对于双相型真菌还需在不同温度下(25℃或37℃)分别培养,以便观察其形态改变。   ①大培养:是鉴别真菌的主要方法之一,可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的生长速度、形态、色泽等,初步判别菌种。   A.试管斜面:用白金环刺破琼脂平面,分3点将标本接种于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此法不易污染,但菌落较小。   B.培养皿:分3点将标本接种于平皿培养基中央,倒置后放恒温箱中培养,每3天观察1次菌落生长情况。   ②小培养:将大培养中生长较好的菌落接种在玻片培养基上。培养1~3天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的特征。   A.点片法:先将少许培养基成形于载玻片中央,再将菌种接种于培养基边缘。覆以盖玻片,置于有U形管的玻璃平皿中,培养后于不同时间取出镜下观察或染色镜检。   B.压片法:将菌种接种在试管斜面或平皿培养基上,覆一盖玻片,以便菌体向盖玻片上生长,然后于适当时间取出置于载玻片上镜检。

肠道真菌病检测 检查组合注意事项

  1、采集时请避免挖取沾到马桶內尿液及自来水的部分;同时也请勿将粪便直接置于卫生纸或擦手纸上。

  2、为避免干扰检验结果,请勿使用棉花棒挖取。

  3、粪便采集量请勿过少,以避免无足够的检体以供检验。

  4、若需要以化学法检测粪便潜血时,请于采集前三天避免进食红肉、肝脏及菠菜、甘蓝、花椰菜等食物,以避免造成伪阳性结果。

  5、若是以免疫法检测粪便潜血时,您不需要限制饮食种类。

  6、因为婴幼儿不容易一次取到足量的检体,若需要分次收集时,请将检体暂时置于冰箱冷藏保存,以避免细菌滋生。

检查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胃肠病检查,粪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