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温热的病理病因,温热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温热疾病病因

  由感受外感温热之邪而致。

温热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温热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温热鉴别诊断

  在温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出汗、昏谵和痉厥等。这些症状常因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具体表现各异。因此临床认真鉴别其异同,并结合整个证候进行全面分析,对于正确辩证辨病具有重要意义。

  (1)发热

  很多原因可以引起发热,而外感温热之邪则是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所以各种温热病都具有发热这个共同症状。温病发热是机体对病邪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它具有两面性,在一定情况下,如温病初期阶段,发热是一种主动防御反应,是正邪相搏,正气抗邪的必然现象,另一方面,发热毕竟是个病理过程,常会消耗正气,损害机体,严重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温病发热的机理,可以这样认为:热邪侵袭机体后,正气奋起抗邪,由于邪正交争,导致卫气营血功能紊乱,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胜则热”或“阴虚内热”的病理变化,以致体温升高而发热。

  发热见于温热病,类型复杂,要正确鉴别,必须抓住这一主证的 特点,结合伴随症候表现进行分析比较。温病发热,对属阳性发热,其病呈急性或亚急性,变化多而快,病程相对较短,一般热势较高,并伴有阳热亢盛的一系列表现,这和内伤发热显然有别。当然在温病末期,由于热邪逗留,其阴亏虚,也可出现类似内伤发热的虚热证或虚实夹杂证,但其病因及病理经过与内伤发热有所不同。

  各种温病均有典型的热型,根据发热时体温的升高和持续情况分,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消耗热、回归热、波状热以及不规则热等;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又可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和超高热。温病初期,热邪在卫时常见低热或中等热。温病中期,邪在气分时以高热居多。温病极期,热邪深入营血时,则多见高热或超高热。温病进入恢复期,如有发热则每多低热。至于不同的热型,则常见于不同温热病的自然过程中,联系具体病种,这些不同热型的分布情况大致是这样的:伤寒、大叶型肺炎可见典型的稽留热;败血症、脓毒败血症、往往可见到弛张热、消耗热;典型的疟疾多为间歇热;不规则热可见于多种急性传染病,其中以流感、支气管炎等较常见。

  中医对各种发热的辨证,主要分如下几种类型:

  发热恶寒 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为温病初起邪在卫表的特征。在败血症时,由于热邪充斥表里,正邪剧争,则可见憎寒战抖,壮热不退。

  寒热往来 寒时不热,热时不寒,界限分明,交替出现的称寒热往来。为热郁少阳,枢机不利所致,是邪在半表半里的主要特征。

  但热不寒 但热不寒,是热邪入里的主要标志。但同是入里热证,临床有在气,在营、入血的区别,其发热情况亦有所不同。大凡气分热的典型热像为高热、恶热,肠腑实热证,多表现为蒸蒸发热或日晡潮热。湿热证逗留气分,为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汗出热稍退,既而又发热。

  发热夜甚 热邪传入营、血分,发热夜间尤甚。

  夜热早凉 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为余邪留伏阴分所致。

  低热 温病后期持续低热,手足心热尤甚的,为肝肾阴虚,虚多邪少。

  (2)出汗

  出汗是腠里开泄,汗腺分泌增强所致。隐性汗一般不被人们注意,显性汗则易察觉。出汗可以排泄废物,驱邪外出,散发热量而降低体温;但过度出汗往往伤津液耗阳气。因此,在温病过程中注意汗之有无、多少,以及出汗时的全身状况,对于辨别症候、判断病情、预测转归,有一定实践意义。

  无汗,见于温病初起,多为邪袭肌表,卫气被郁, 腠里闭塞所致,故兼有发热恶寒。如热入营分,烦躁高热而无汗的,则多因热伤营阴,津液耗伤,不能作汗所致。

  常有汗出,而热不为汗所退者,多为湿热交蒸所致。汗多而兼壮热烦渴者,为气分热炽,正邪剧争的表现。大汗淋漓而肢冷脉伏,神志恍惚者,是亡阳虚脱的预兆。

  另有一种战汗,即病人突然全身战粟,继之全身出汗,多见于热邪逗留气分阶段。为正气积聚力量,抗邪外出的佳象。故战汗之后,大多邪随汗出,热退身凉,脉象平和而病势向愈。但也有少数战栗而不能汗出,或战汗之后发热不退,烦躁不安,脉疾不平,乃正气虚惫,不能鼓邪外出而热复内陷的危重征象,病情严重,须防变幻。

  (3)昏谵

  昏谵包括神昏与谵语两种表现。由于神志昏迷与谵妄乱语常同时出现,所以习惯上两者往往并称。昏谵的基本特征是意识丧失,神志障碍,语无伦次;深度昏迷可以昏睡而不语,又称昏聩。温病过程中出现昏谵,多与热邪或湿热痰浊蒙闭心窍有关,是病情危重的标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温病中容易引起昏迷的病种很多,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乙脑、流脑、结脑以及中暑,败血症等。这些病所引起的昏迷,一般多属闭证,实证。与阴竭阳脱,阴阳离决的脱证判然有别。闭证中还需要区分是热闭还是痰蒙。热闭与痰蒙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热闭由热邪内陷心包,清窍闭阻所致,其昏迷程度深,且伴有高热,烦躁。谵语,舌绛苔焦等症,多见于热邪深入营血分阶段,痰蒙因湿热痰浊内蒙清窍而成,一般昏迷程度较浅,呈似清似寐状态,发热大多不高,或闻喉间痰声漉漉,舌苔腻黄厚。

  除此而外,气分胃肠实热及下焦血虚,也可引起昏谵现象。前者往往兼有高热,口渴或腹胀疼痛拒按,便秘等阳明实热见证;后者常有少腹硬满,大便色黑而小便自利等瘀血蓄结见证。

  综上可见,同一昏谵,其成因各不相同,证候表现亦有差异。凡是暑热闭与痰闭,昏谵是必有之症,且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属危急之候。而在气分高热时,有时亦可出现昏谵现象,但程度较浅,往往是一过性的,持续时间较短。临床上对这些情况,必须审查细辨。

  (4)痉厥

  痉指痉挛强直而言。轻者手足蠕动,颈有抵抗;重者肢体抽搐,口角痉挛,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

  厥的含义有二,一为四肢逆冷,一为昏厥逆厥。

  痉与厥本来是两个不同的症候,由于温病过程中常常先痉后厥,厥而又痉,痉厥并见,故习惯统称痉厥。温病出现痉挛,皆为肝风内动之象,临床着重鉴别虚实两大类型。

  实风由于热邪炽盛所致,所谓“热极生风”邪热炽盛,阴液急剧耗损。筋脉干涸拘急则痉。如阳气被遏,郁而不运,则四末不温,清窍失灵则神昏。

  鉴于温病常有高热,故肝风每易妄动。除热入肝经引动肝风外,其它如气分胃肠实热亢盛、心营热盛,亦可引动肝风。临床均各有不同的兼证。

  实风多发生在温病的极期阶段,主要表现为抽搐来势急剧,频繁有力,振幅较大,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视,肢冷晕厥,脉多洪数或弦数有力,舌红或绛。出现这些现象,往往表示证情危急。临床实践证明,痉厥发作次数的多少,持续时间的长短,与预后的好坏关系极大。

  值得指出的是,为了有效地防治实风内动,仔细地观察痉厥出现之前的一些动风先兆,是十分必要的。动风先兆大致有不定时惊跳,肌张力增强,颈项有抵抗,两目凝视,口角时尔颤抖以及烦躁加剧,意识障碍等。

  虚风内动由阴虚而导致。多因热邪逗留日久,阴津血液慢性耗伤,筋脉失于濡养,而呈现动风之象,故称虚风内动。大凡虚风内动多发生在温病的后期阶段。临床表现除常有低热、颧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舌燥、盗汗、神疲欲眠、耳聋失语、舌尖红少津少苔、脉虚细带数等肝肾真阴大伤见证外,必有手足蠕动或瘈疭、口角颤抖、心中憺憺大动等虚风内动的表现。

温热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温热症状,尤其是温热的早期症状,温热有什么表现?得了温热会怎样?

温热症状诊断

  温病的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快、变证多 ,除必具发热外,大多热势较高,同时伴有心烦、口渴、尿黄赤、舌红、脉数等证。常见的变证有斑疹、吐衄、便血、痉厥、神昏等。根据病证的性质,可将温病分为温热和湿热两大类。感受温热病毒,不兼湿邪者,称为温热类温病,包括风温、春温、冬温、秋燥等,一般起病急、传变快、病程较短;兼湿邪者,称为湿热类温病,包括湿温、伏暑等,一般多起病较缓,传变慢,病程较长。温病的传变多按卫气营血和三焦的顺序依次传变,故临证时亦多选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两种方法。温邪属阳邪,易化火伤阴,表现出热盛津伤的症状。

温热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温热有哪些并发病症,温热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温热并发症

  热势较高,并伴有阳热亢盛的一系列表现。

温热就诊

温热就诊指南针对温热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温热挂什么科室的号?温热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温热要做哪些检查?温热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温热就诊指南旨在方便温热患者就医,解决温热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便血、手热、尿赤、持续性发热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 建议就诊科室:

    中医科
  •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 诊断标准:

    在温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出汗、昏谵和痉厥等。这些症状常因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具体表现各异。因此临床认真鉴别其异同,并结合整个证候进行全面分析,对于正确辩证辨病具有重要意义。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高热消失后,不适随诊。
  • 重点检查项目:

    1.常规检查

    患者是否有心烦、口渴、尿黄赤、舌红、脉数 和体温测量等。常见的变证有斑疹、吐衄、便血、痉厥、神昏、颈项强直等。

    2.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3.血常规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4.便常规

    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依据之一。

温热检查

向您详细介温热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温热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

1.常规检查

患者是否有心烦、口渴、尿黄赤、舌红、脉数 和体温测量等。常见的变证有斑疹、吐衄、便血、痉厥、神昏、颈项强直等。

2.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3.血常规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4.便常规

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依据之一。

温热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温热的治疗方法,治疗温热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温热应该吃什么药。

温热辨证论治

温热中医治疗

  泄卫透表法——具有疏泄腠理,透表散邪,散热降温的作用。适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表。

  清气泄热法——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温热病卫分之邪已解,尚未入于营血分者。

  和解祛热法——具有宣通气机,疏解气分半表半里之痰热浊湿,清泄少阳,分消走泄,开达膜厚作用。

  通下逐邪法——具有通腑泄热,排除邪毒,通瘀破结的作用,适用于有形实邪与热互结于肠腑。

  祛湿解热法——具有调畅气机,健运脾胃,通利水道作用,适应于气分湿热证。

  清营凉血法——具有清营养阴,凉血解毒,散血活络之功。适应于温病热入营血证候。

  开窍醒神法——具有清心化痰,醒神通窍作用。适应于温病神昏窍闭的证候。

  息风止痉法——具有平肝息风,解除挛急的作用。适用于温病动风证。

  滋养阴津法——具有润燥生津,滋养真阴,壮水制火的作用。适应于温病邪热渐退、阴液耗伤之证。

  固脱法——具有益气敛阴,回阳救逆的作用。适应于温病正气外脱证,气阴外脱及亡阳。

温热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温热应该如何护理,温热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温热饮食

温热饮食原则

温热饮食保健

  1、温热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温热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温病 温热病因 温热鉴别 温热症状 温热并发症 温热就诊 温热检查 温热治疗 温热护理 温热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