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理病因,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阳性和阴性病儿均可发病,抗中性粒细胞抗体主要由IgG组成(80%~100%),其临床意义还不明了。

  二、发病机制

  多数病例骨髓粒细胞克隆形成细胞数量和克隆刺激因子水平正常或增高。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不同的原因所致,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在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阳性和阴性病儿的临床表现并无区别,该抗体测定方法尚未标准化,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很难估计。1975年发现首例抗中性粒细胞阳性病儿,随病情自然缓解,抗体也阴转。这些病儿并无发生恶性肿瘤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险。抗中性粒细胞抗体主要由IgG组成(80%~100%),其临床意义还不明了。一些认为与临床过程无关,而另一些认为抗体直接作用于早期前体粒细胞和外周血成熟粒细胞,影响临床过程和粒细胞数量。抗体也可干扰吞噬细胞的杀菌、黏附、调理和自由基产生功能。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一、鉴别

  应与其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鉴别。

  1.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特点是反复感染伴以周期性循环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每一周期约为21天。1910年首例报道,1930年对本病有了进一步认识。男女均可患病,约25%的病例有遗传学背景。

  (1)发病机制: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早期造血前体细胞内源性调节紊乱所致。骨髓移植后微环境改变而改善临床过程支持了这一推测。

  (2)临床表现:感染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与单核细胞数量无关。在两次粒细胞减少的间隙期内,病儿常无感染症状;而粒细胞减少期时可发生不明原因发热、牙龈炎、口腔炎、蜂窝织炎和直肠周围脓肿。虽然本病多数预后良好,但有10%死于严重感染。一些病儿随年龄增长,粒细胞周期性减少逐渐不明显,感染症状也随之减轻。周期性粒细胞减少可持续终生,但不会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3)实验室检查:周期为21天的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于70%的病儿,其余病儿粒细胞减少的周期变化在14~36天之间。每次粒细胞减少持续3~10天。其他血细胞数量正常。骨髓检查发现粒细胞减少期为粒系统发育不良和成熟障碍,而在间隙期粒系统增生活跃。

  (4)诊断和鉴别诊断:周期为21天的粒细胞减少和反复感染为本病的诊断依据。为此,应在2个月内反复测定粒细胞计数,每周2~3次(观察两周)。应排除其他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可能性。

  (5)脾切除、雄性激素、锂和糖皮质激素对阻断周期性粒细胞减少有一定疗效。最近有使用rhG-CSF每周3次,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有停药后复发的报导。

  2.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Kostmann综合征) 本病首先由Kostmann于1956年报道,又称婴儿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表现为婴儿早期严重的化脓感染,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原粒细胞水平发育障碍。

  (1)发病机制:多数认为本病是干细胞内源性缺陷,其详细机制尚不明了。G-CSF、GM-CSF及其受体正常,也未发现粒细胞生成抑制因子。其发病可能与细胞内信息传递障碍有关。

  (2)临床表现:于1岁内即反复发生危及生命的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口腔炎、脓毒血症、脑膜炎和腹膜炎。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未经有效治疗者多于2岁左右死亡,最好的中线存活年龄为13岁;很少病例发展为白血病。广泛使用rhG-CSF以来,随着存活时间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增加了。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散发的报道。

  (3)实验室检查:出生时即可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绝对计数低于0.1×109/L。偶尔在1岁内或危及生命的感染时,粒细胞计数可高于1×109/L。可能有轻度贫血,血小板数量正常或增高。

  (4)以往的治疗为支持疗法和抗感染治疗,在使用rhG-CSF之前,骨髓移植是惟一的治疗手段。糖皮质激素、锂、脾切除术的疗效均不满意。1988年开始使用rhG-CSF,临床观察表明不但可增高粒细胞,还能促进其杀菌能力。rhG-CSF的使用剂量较CBU为大,重组人类粒-单核-CSF(rhGM-CSF)的效果不如rhG-CSF好。白细胞介素-3(IL-3)与rhG-CSF同时应用可能有协同作用。对rhG-CSF无效的病例,骨髓移植仍然有效。

  3.粒细胞髓内破坏增加 粒细胞髓内破坏增加(myelokathexis)的特点是中度贫血,粒细胞核异常伴有核叶由细丝连接,胞浆内空泡形成。骨髓显示增生活跃,大量分叶核粒细胞变性。白细胞动力学和形态学研究提示中性粒细胞髓内破坏增加是本病发病的基础。有一例病儿合并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另一例使用G-CSF能成功的控制严重的牙龈炎和牙周炎。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症状,尤其是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早期症状,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会怎样?

  一、症状

  CBN是4岁内婴幼儿最常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类型,90%发生于14个月内。临床表现可为婴儿严重的感染,也可无任何症状。感染如蜂窝组织炎,乳突炎,中耳炎,咽炎和肺炎,偶尔可发生脑膜炎和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中性粒细胞计数>400/mm3时,其感染发生率并不高于正常同龄儿;随年龄增长感染发生率也会逐渐下降。

  反复测定外周血粒细胞计数发现持续低下(可时而低下时而正常,但非周期性)可做出诊断。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少数可发生脑膜炎和败血症,其他如蜂窝组织炎,乳突炎,中耳炎,咽炎和肺炎等。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就诊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就诊指南针对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挂什么科室的号?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要做哪些检查?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就医,解决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 常见问诊内容:

  • 建议就诊科室:

  • 最佳就诊时间:

  • 就诊时长:

  • 诊断标准: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 重点检查项目: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检查

向您详细介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中性粒细胞计数骨髓显像胸部平片

  一、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高,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其变异很大,呈非周期性波动从零到接近正常。轻症病儿在感染时粒细胞计数可升至正常,几乎每天都有变化,使诊断极为困难。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嗜酸细胞增高与粒细胞减少程度和感染无关,常见轻度贫血(因炎症所致)和反应性血小板增高。

  骨髓检查发现髓样增生活跃和粒细胞系统早期发育成熟受阻,偶尔与Kostmann综合征一样,为后期成熟障碍(晚幼粒细胞/带状核粒细胞)。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胸片、B超、CT等检查。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1.一般处理 多数病儿无症状,不必限制活动,也不必经常看医生。应注意口腔、牙齿卫生,除非有明确的感染表现,不必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有明确感染者,应给以有效的抗菌药物,特别要考虑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

  2.IVIG 用于伴有严重感染者。

  3.重组人类非格司亭(rhG-CSF) 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作用短暂。

  二、预后

  大多数病儿在确诊后数月至数年内自愈,病程平均20个月;多在4岁前痊愈。年长儿自行缓解的机会要少一些。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该如何护理,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般护理

  一、护理

  1.加强营养,少食多餐。

  2.忌寒凉食物:寒冷食物会刺激肠胃,所以为了更好的恢复,应少吃或不吃。

  3.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稳定病情,促进治愈。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饮食

饮食适宜:1.宜吃具有增加组织免疫功能的食物;2.宜吃具有消炎作用的食物;3.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水芹菜 属于野菜中的一个类别,具有明显的增加组织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促进血液系统炎症的消散,有利于缓解本病所致的炎症反应。 100g清炒食用。
蒲公英 含有丰富的活性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可降低机体的组织免疫功能,促进组织炎症的消散。 150g清炒食用。
牛奶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为机体提供必须的氨基酸水平,可增加组织的免疫功能,促进炎症的消散。 500毫升直接食用。
饮食禁忌:1.忌吃弱碱性的食物;2.忌吃发物性的食物;3.忌吃性味寒凉性的食物。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西瓜 属于寒凉性的食物,可抑制患者正常的免疫功能,从而可促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宜吃温热性的南瓜。
蛇果 具有一定的降低组织免疫功能的作用,不利于感染性疾病的恢复,应该尽量避免,且性味寒凉,有增加体湿的风险。 宜吃苹果或者冰糖橘。
芥菜 属于发物性的食物,对于感染性疾病,或者手术的病人都是应该避免进食发物性的食物的。 宜吃性味平和的苦瓜或者冬瓜。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饮食原则

  家长需要多注意,多做一些孩子喜欢吃的食物。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小儿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小儿慢性再生低下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小儿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小儿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小儿原发性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因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鉴别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症状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发症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就诊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检查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