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病理病因,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因:

  主要是病人过量或者误食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引起中毒。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一、鉴别:

  主要与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中毒相鉴别。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症状,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早期症状,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有什么表现?得了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会怎样?

  一、症状:

  服药24小时内,患者有轻度厌食,恶心,呕吐和出汗;服药后24~48小时,患者自觉稍好,但有右上腹肝区疼痛,并可发现肝功能异常,谷丙与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2~4天后发生肝坏死,肝性脑病,心肌损害及肾功能衰竭,黄疸明显,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

  二、诊断:

  药物血浆浓度测定可发现潜在中毒,间隔几小时后反复测定,有助中毒诊断。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有哪些并发病症,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一、并发症:

  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及苍白等,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就诊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就诊指南针对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挂什么科室的号?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要做哪些检查?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就医,解决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 常见问诊内容:

  • 建议就诊科室:

  • 最佳就诊时间:

  • 就诊时长:

  • 诊断标准: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 重点检查项目: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检查

向您详细介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

  一、检查:

  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及输液等措施,病情稳定后再做常规检查 。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治疗方法,治疗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应该吃什么药。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一般治疗

  一、治疗:

  如病人服药后发生过敏反应须立即停止用药。不得与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同时服用。服药期间应避免饮用含酒精的饮料。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使用。

  急救处理: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处理是否及时关系到其预后。如处置及时,病死率较低。相反,如处理延误,即使在中毒早期也易发生意外。处理措施包括:

  1.洗胃,硫酸钠导泻。

  2.有条件者测定血药浓度,以估计中毒程度。

  3.尽早使用巯基供体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防治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害有特效。该药可增加肝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储存,使谷胱甘肽与对乙酰氨基酚的活性代谢产物结合,阻止其与肝细胞的大分子共价结合。宜尽早使用,争取在服对乙酰氨基酚10小时内用药,超过该时间则用之无效。该药本身相对无肝毒性。因此,在下列情况下应果断用之:

  (1)服醋氨酚4小时后血浆药物浓度逾200mg/L或12小时超过50mg/L。

  (2)有充分证据表明患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如患者曾长期饮酒,同时服过可诱导肝酶的药物,饥饿或缺乏蛋白质等,则更应及时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

  用法:首剂140mg/kg口服,随后给予维持剂量,按70mg/kg每4小时服1次,共72小时。也可将首剂150mg/kg置于5%葡萄糖液200ml中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不短于15分钟;随后用50mg/kg溶于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4小时以上。其后16小时内用100mg/kg溶在葡萄糖液10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如此在20小时内总量达300mg/kg。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辨证论治

  此类药物功能清泄里热,解除热毒,凉血泻热,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里热证候。

  1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 低血压 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 便秘 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2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 高血压 , 肝炎 , 肝硬化 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3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 脂肪肝 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 肺结核 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4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5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内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心的作用;所含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因而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及 过敏 性 紫癜 等。 用量:一般6--9克。

  6牡丹皮 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牡丹皮有降低血压作用;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清热,凉血、和血、清瘀,适用于热人血分,发斑、惊痛、吐血、痈疡,跌打损伤等症。 用量:5---9克,但脾胃虚寒泻泄者忌用。

  7知母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含多种皂甙及皂甙之,此外还含有两种黄酮类成分、芒果甙等。试验证明:知母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 脑炎 、肺结核潮热均有明显疗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适用于肺热咳喘或阴虚咳嗽,烦热消渴,骨蒸劳热,小便不利,大便燥结等症。 用量:一般6---9克,但肾阳虚,两尺脉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

  8.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大青叶属植物菘兰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蓝根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板蓝根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条钩端螺旋体作用。临床上用板蓝根煎剂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对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疗效,能缓解或消退症状,促进肝功能改善;用板蓝根治疗病毒性 皮肤病 ,如单纯 疱疹 ,带状疱疹、玫瑰糠疹, 扁平疣 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流感脑炎、乙型脑炎、 肺炎 、丹毒、热毒发斑、火眼、疱疹等。 用量:——般5—9克;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9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绿原酸,肌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证明:金银花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 用量:一般为6-12克;但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⑩夏枯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内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 用量:一般为9克左右。

  11栀子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含多种苦味素甙,还含甘露醇,熊果酸等,栀子有利胆作用,或使胆汁分泌增加;同时栀子有降温,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还有抗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虚烦不眠、黄疸、目赤、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用量:3—9克。

  12蒲公英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酸等;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又有保肝、利胆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肩挑腺炎, 胃炎 、肝炎、 胆囊炎 、尿路感染等。 用量:9——15克,捣烂外敷,可用于乳痈、疹疮、痈肿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询医生。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应该如何护理,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一般护理

  一、护理:

  如病人有呕吐,应做好呕吐护理,大量出汗时应及时协助病人更衣,饮水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饮食

饮食适宜:1.宜吃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2.忌吃高热量的食物;3.忌吃含有双歧杆菌的食物。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双歧杆菌酸奶 可以促进肠道内的药物分解,减少对胃肠道的毒性作用。 200g直接食用。
冬瓜 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能够促进药物经过肾脏代谢出体外,减少对机体的损伤。 200g与排骨同炖食用。
玉米粥 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以及纤维素,能够增加胃肠道的蠕动。从而促进肠道毒素等代谢废物的排泄。 200g直接食用。
饮食禁忌: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2.忌吃燥性的食物;3.忌吃厚味的食物。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鱿鱼 属于发物性的食物,可抑制肠道的蠕动,从而减少药物的排泄,不利于健康的恢复。 宜吃新鲜的淡水鱼。
香辣菜 含有辣椒一起过多的盐质,会增加消化道感染的风险。有利于辣椒的排泄。 宜吃新鲜的 蔬菜。
辣椒 属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在肠道内可造成肠道内血管的扩张,从而诱发肠道炎症的发生。 宜吃无辣味的太空椒。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饮食原则

  一、饮食保健:

  食疗方:

  1.活泥鳅2000克,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排净肠内废物。次日放干燥箱内烘干或焙干,研末装瓶。每日1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15日为一疗程。有温中益气,解毒功效。

  2.茵陈、车前草各100克(或车前子20克),加水1000毫升,煮取800毫升,每服200毫升,加白糖20克,每日2~3次。有利湿清热功效。

  3.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煮粥欲熟时,加入适量白糖稍煮1~2分钟即可。每日服2~3次,7~10日为一疗程。有清利湿热、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4.酸枣5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1小时,加白糖适量。每日服1次。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有降低转氨酶作用。

  5.枸杞子30克,母鸡1只,清汤1250克,料酒10克。将母鸡在鸡肛门部开膛,挖去内脏,洗净;将枸杞洗净装入鸡腹内,然后放入钵内(鸡腹部向上),摆上葱、姜,注入清汤,加盐、料酒、胡椒面,隔水蒸2小时取出,拣去姜、葱,调好咸淡即成。每日2次,吃肉喝汤,有保肝益精、养阴明目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变、贫血等患者。

  6.鲜芹菜100~150克,洗净,捣烂取汁,加蜂蜜炖服,每日1次。有清热解毒、养肝功效。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询医生。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病因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鉴别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症状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并发症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就诊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检查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护理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