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肝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丁肝的病理病因,丁肝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完整的HDV颗粒呈球形,直径35~37nm,内含HDV RNA及HDAg,其外壳为HBsAg,HDV RNA是HDV的基因组,由1679~1683个核苷酸组成,呈单链,环状,并可折叠成不分支的杆状结构,HDV-RNA有9个编码区(ORF),ORF5可编码HDAg,HDAg是一种核蛋白,能使机体诱生抗-HDIgM及抗-HDIgG,抗-HDIgM出现较早,一般在急性HDV感染的早期即呈阳性,恢复期逐渐消失,抗-HDIgM持续高滴度提示病情慢性化,抗-HDIgG出现较晚,多在发病后3~8周出现可保持多年低滴度阳性,病情活动时抗-HDIgG升高,现症感染常表现为抗-HDIgM阳性,既往感染则抗-HDIgM阴性,而抗-HDIgG阳性,抗-HD不是中和抗体,阳性时仍可有传染性。

  HDV感染可明显抑制HBV DNA的合成,血清学检测证明,HDAg出现与血清中HBV DNA减少一致,当HDAg表达增加时,HBV DNA减少,在HDAg表达处于高峰时,HBV DNA常已消失,但随着HDAg阴性和抗-HD的出现,HBV DNA又恢复至原来水平,既往认为HDV的装配依赖于HBsAg的合成,它的复制与表达也需要HBV或其他嗜肝病毒的协助,体外转染试验证明HDV-RNA的复制和HDAg的表达并不需要嗜肝病毒的帮助,HDV本身可以独立完成,但在形成完整的HDV时,必须由嗜肝病毒为其提供外壳才能完成。

  二、发病机制

  临床及动物实验观察HDV感染后,肝脏功能损害与血清及肝内HDAg滴度成正比,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内HDV RNA多分布在肝细胞损害程度较明显的区域,故认为HDV有直接致肝细胞损伤作用,有的学者亦发现慢性乙肝或HBsAg携带者重叠HDV感染后临床表现轻重不等,肝组织从正常,轻微炎症反应到严重肝坏死,伴有门脉区较重的炎症细胞浸润,提示丁型肝炎的发病除HDV直接细胞毒作用外尚与宿主的免疫应答有关。

丁肝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丁肝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丁肝鉴别

 本病易注意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丙型肝炎肝、药物性肝病等肝脏疾病相鉴别。

丁肝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丁肝症状,尤其是丁肝的早期症状,丁肝有什么表现?得了丁肝会怎样?

  丁肝症状

  1、HDV与HBV同时感染,

见于既往无HDV感染,同时感染HDV与HBV,表现急性丁型肝炎。潜伏期4~20周。临床表现及生化特征与单纯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可有乏力、食欲缺乏、黄疸及肝脏肿痛等。部分患者有两个转氨酶高峰。在病程中可见两次胆红素和ALT升高。血清中HBsAg先出现,然后肝内HDAg阳性。急性期患者,血清中HDAg阳性持续数日即转阴,继而抗-HD IgM阳性,持续时间短,滴度低。抗-HD IgG则为阴性。HDV/HBV同时感染多数预后良好,发展为慢性肝炎的危险性不比单纯HBV感染更高,少数患者亦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2. HDV与HBV重叠感染,

慢性丁型肝炎 指在原有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又重叠HDV感染,其临床经过主要取决于HDV感染时HBV感染的状态及肝脏损害程度。多见于慢性HBV感染者,其症状主要决定于HDV感染前是慢性HBsAg携带者,抑或是HB慢性肝病者。如为HBsAg携带者,感染HDV后则表现似急性HBsAg阳性肝炎,但抗-HBV IgM阴性,较单纯HBV感染重。如为HBV慢性肝病,由于HBV持续感染,HDV不断复制,使已有肝组织病变加重,可表现为肝炎急性发作,或加速向慢活肝和肝硬化发展。因此,凡遇慢性乙型肝炎,原病情稳定,突然症状恶化,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颇似重型肝炎,应考虑为重叠感染HDV的可能。可有如下表现。

  (1)自限性丁型肝炎:

病程较短,一般临床症状并不严重,有自限性恢复的倾向,也可表现如典型的急性HBsAg阳性肝炎。 HBsAg携带者感染HDV后,首先肝内出现HDAg,紧接着是HDAg血症,血清抗-HDIgM及IgG相继转为阳性。一旦HDV被清除,抗-HDIgM即随之下降,而抗-HDIgG则可维持高水平数年。重叠感染的病人多数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只有病人是这种自限性经过痊愈。

  (2)慢性进行性丁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又感染HDV时,临床多表现为恶化,或在慢性过程中类似急性肝炎发作。肝细胞核内HDAg持续阳性,但血清HDAg仅一过性出现,抗-HDIgM及抗-HDIgG呈高滴度并持续不降。最常见的组织学改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临床观察HDV阳性肝硬化组的年龄比HDV阴性组年龄轻的多,说明HDV阳性肝炎较易演变为肝硬化。

  (3)HDV与重型肝炎:

李奇芬报告105例重型肝炎中HDV/HBV双重感染者36例相当于34.3%的患者。Govindarajan报告71例急性重型肝炎中,24例相当于33.8%的患者血清有HDV标记,而对照组118例普通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病例,只有5例相当于4.2%的患者有HDV标记。其他一些作者也发现类似情况,这些报告提示应相当重视重型肝炎中重叠HDV感染状况应予重。

  对HBsAg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重型肝炎患者病情明显波动或进行性恶化时,应考虑HDV同时或重叠感染的可能性,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急性HDV/HBV同时感染 急性肝炎病人,除急性HBV感染标志阳性外,血清抗-HDIgM阳性,抗-HDIgG低滴度阳性;或血清和(或)肝内HDAg、HDV-RNA阳性。

  HDV/HBV重叠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或慢性HBsAg携带者,血清HDV-RNA和(或)HDAg阳性;或抗-HDIgM和抗-HDIgG高滴度阳性;或肝内HDV-RNA和(或)HDAg阳性。

丁肝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丁肝有哪些并发病症,丁肝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丁肝并发症

 容易并发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等疾病。

丁肝就诊

丁肝就诊指南针对丁肝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丁肝挂什么科室的号?丁肝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丁肝要做哪些检查?丁肝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丁肝就诊指南旨在方便丁肝患者就医,解决丁肝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7、家中是否有丁肝患者?

  • 建议就诊科室:

    传染科、肝炎
  •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3天,复诊每次预留1天
  • 诊断标准:

    1.HDV流行区内HBsAg携带者发生的肝炎; 2.急性乙型肝炎出现双峰性血清ALT和胆红素浓度波动; 3.病情已趋稳定的非活动性病例突然出现肝炎活动,或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表现进行性恶化; 4.HBV复制指标本已降低或消失,而临床表现反见恶化的病例。 确诊则决定于HDV血清学标志的检测。血清学诊断:HDV抗原、抗体可同时存在于血清。筛检中,常以抗-HD检测为第一步骤。抗-HD检测有放射免疫法(RIA)和酶吸附法(EIA)。 抗-HDIgM在临床发病的急性早期便可出现,持续3~9周,于恢复期消失;倘若转为持续感染状态,则可持续阳性,且以7S型为主,而在病情反复活动时可有19S型出现。因此,可作为同时感染和重叠感染急性发病的鉴别。急性发病时,在抗-HDIgM滴度开始下降之后,抗-HDIgG滴度显示上升,但亦有限,并于2~18个月内消失。持续高滴度抗-HDIgG的存在是慢性持续性HDV感染的主要血清学标志。 组织学诊断:肝活检标本肝细胞核内HDV(HDAg或HDVRNA)组织染色为确诊手段。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乏力缓解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恶心消失后转门诊治疗。
  • 重点检查项目:

    1.血清检查

    血清中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

    2.肝功能检查

    包括胆红素、麝香草酚浊度试验、AST、ALT、A/G、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电泳等。

    3.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

    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有条件可检测HBV-DNA,DNA-p,Pre-S1、Pre-S2等。

    4.血清学检测

    可检出部分HDV感染的患者,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只有从肝组织检测HDAg才能确诊。

丁肝检查

向您详细介丁肝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丁肝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血清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血氨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丁型肝炎病毒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血清甲胎蛋白血清甲胎蛋白变异体血清载脂蛋白A-Ⅰ血清胆碱酯酶血清胆碱酯酶血清碱性磷酸酶

 丁肝检查

 1、尿液检查

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在黄疸症状出现前,尿胆原及尿胆红素都为阳性。

  2.血象检查

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3.肝功能试验

  (1)血清酶测定: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在黄疸出现之前就开始上升,在病极期达峰值。慢性肝炎时ALT会反复波动。急性肝炎可有极高的酶活性,恢复期随血清胆红素缓慢下降。重型肝炎在胆红素急剧上升时ALT反而下降,称为“酶疸分离”,这是病情重笃之征象。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约4/5存在于细胞线粒体(ASTm)、1/5在细胞液(ASTs)中,线粒体损伤时,血清AST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严重性。

  在病毒性肝炎时,ALT值高于AST值,尤其在急性病例,AST增高幅度不及ALT。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变持续活动时ALT/AST比例接近1,肝硬化时AST、增高常较ALT显著。

  ALT、AST除在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可增高外,其他肝脏疾病(如肝癌、毒物、药物或酒精性肝损害等)、胆道疾患、胰腺炎、心肌病变、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时亦可升高,应注意鉴别。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胆碱酯酶(ChE)、r谷氨酰转肽酶(r-GT)等在急慢性肝损害时都可有改变,但灵敏度及改变幅度均远不及转氨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在肝内外胆管梗阻、肝占位性病变时可明显升高。r-GT在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时可增高,可用其来鉴别ALP增高是否与肝胆疾病相关。酗酒也可引起r-GT增高。慢性肝炎在排除胆道疾病后,r-GT增高表示病变仍活动,肝衰竭时肝细胞微粒体严重损坏,r-GT合成减少,血r-GT也下降。

  (2)血清胆红素:

病人在黄疸期血清胆红素为逐日升高状态,一般在1~2周内达高峰。

  (3)蛋白代谢功能试验:

低清蛋白(Alb)血症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肝病的重度和病期会引起低清蛋白的降低程度。低A1b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是诊断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学指标。血清前Alb因其半衰期仅1.9天,故在肝实质损害时,变化更为敏感,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一致,其变化机制与Alb相似。

  甲胎蛋白(AFP):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性)时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标志肝细胞的再生活跃,在有广泛肝细胞坏死的病人中,AFP增高可能预后较好。病人出现极高的血清AFP水平,以肝细胞性肝癌可能性最大。

  血氨测定:重型肝炎肝衰竭时不能将氨合成为尿素排泄;肝硬化门一体侧支循环良好病人血氨均可增高。氨抑制脑血流、糖代谢及能量供应,并且直接作用于神经元膜。氨中毒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血氨水平与脑病的发生和重度也可不一致。

  血浆氨基酸谱分析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的支链氨基酸接近正常或减少,芳香族氨基酸明显升高,致使支/芳比值下降(正常3.0~3.5),肝性脑病时甚至可倒置。

  (4)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TA):

肝病时相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引起PT延长,PT延长程度标志着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且其相关凝血因子半寿期很短,如Ⅶ(4~6h)、Ⅹ(48~60h)、Ⅱ(72~96h),因而能较迅速反映肝衰竭情况。重型肝炎PTA多在40%以下,PTA降至20%以下,常常预示预后不良。Pt延长也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及Vitk缺乏者等情况,应注意鉴别。

  (5)脂质代谢有关试验:

血清总胆固醇(TC)在重型肝炎时明显降低,有人认为TC<2.6mmol/L时预后甚差。在淤胆型肝炎及肝外阻塞时TC可明显增高。血清甘油三酯(TG)在肝细胞损伤和肝内外阻塞性黄疸时可增高。

  4.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

慢性肝病时细胞外基质(ECM)的形成与基质的降解失衡,致ECM过度沉积而形成纤维化。检测血清中的基质成分、其降解产物和参与代谢的酶,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

  5.HBV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HBV抗原抗体系统的意义

  (1)HBsAg与抗-HBs:

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前2~8周,血清中即可检出HBsAg。HBsAg是急性HBV感染较早出现的抗原,一般持续2~6个月转阴。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以及HBsAg携带者血清中均可呈现阳性反应并持续半年以上。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之一,并不能反映病毒复制、传染性及预后。抗-HBs出现于HBV感染恢复好转期或接种乙肝疫苗后,是中和抗体,反映机体对HBV具有保护性免疫力。抗-HBs的效价与保护能力呈平行关系,滴度低于10000U/L时,不能防止HBV再感染。少数患者受染后早期出现抗-HBs与HBsA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引起皮疹、关节炎、肾炎等。一过性HBsAg阳性的患者,血清中可能检测不出抗-HBs。慢性HBV携带者由于免疫耐受,B细胞形成抗体能力缺陷,难以产生抗-HBs。患急性重型肝炎时,机体的免疫反应亢进,可产生高滴度的抗-HBs。

  另外,用合成肽分析已证实HBV前S1是吸附于靶细胞的配体,前S2在吸附中起辅助作用。HBV对末梢血单核细胞的吸附主要涉及前S2。前S1和前S2的主要临床意义在于:①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②可作为对药物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之一。前S1和前S2抗体见于乙型肝炎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表示病毒正在或已被清除,预后好。在 HBsAg 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均查不到前S抗体,前S抗体迟迟不出现,意味预后较差。

  (2)HBcAg 与抗-HBc :

HBcAg 是 HBV 的核心成分,含有病毒核酸。 HBcAg 阳性时具有有传染性,表示病毒复制。一般方法不能从患者血清中检出 HBcAg ,因为循环中 HBcAg 外面包裹 HBsAg ,以及少量游离的 HBcAg 可转化为 HBeAg 或与抗-HBc 结合成免疫复合物,而只有在肝细胞中才能检出。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当 Dane 颗粒经去垢剂处理后, HBcAg 可以释放出来。 HBsAg 高滴度、 HBeAg 与 DNA 聚合酶阳性者, HBcAg 多为阳性。

  抗-HBc 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总抗体,感染 HBV 后最早出现的是 IgM 型核心抗体(抗-HBc IgM ) ,高效价的抗-HBc IgM 是 HBV 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标志,在慢性肝炎炎症活动期也常呈阳性反应。核心抗体不是中和抗体,抗-HBc IgG 可持续多年,是既往受 HBV 感染的指标,检测抗-HBc 可提高 HBV 感染者的检出率,有助于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3)HBeAg 与抗-HBe :

血清 HBeAg 阳性可见于急、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自 HBV 感染潜伏期的早期至临床症状出现 10 周,在血清中可以测到。以后逐渐减弱至消失。急性乙型肝炎发病后 3~4 个月后 HBeAg 转阴表示预后良好。 HBeAg 持续阳性提示肝脏炎症向慢性发展。 HBeAg 与 HBV DNA、 DNA聚合酶活性及 Dane 颗粒密切相关,为病毒血症的标志,表明患者具有传染性。

  抗-HBe 出现于 HBeAg 消失后,抗-HBe 阳性表明传染性减弱或消失,但在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或携带者中,虽抗-HBe 阳性,血循环中仍可检出 HBV DNA ,表明抗-HBe 阳性并不一定无传染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抗-HBe 检出率依次增加,表明抗-HBe 阳性并不一定预后良好。

  (4)HBV DNA 和 DNA 聚合酶:

应用核酸杂交技术可直接检测 HBV DNA ,有的患者即使 HBsAg 、 HBeAg 阴性而 HBV DNA 为阳性,仍表明 HBV 在复制,具有传染性。

  DNA 聚合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反转录酶作用,其活性越高,表示病毒复制活动越旺盛。测定 DNA 聚合酶可以较灵敏地反映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HBv 的现症感染,可根据下列任何一项指标阳性而确立:①血清 HBsAg 阳性;②血清 HBV DNA 或 DNA 多聚酶阳性;③血清 IgM 抗-HBc 阳性; ④肝内 HBcAG和(或) HBsAg 阳性,或 HBV DNA 阳性。

  常规做腹部B超,了解肝脏等情况。

  6.辅助检查

  近年丁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方法为从肝脏和血清检测HDAg或HDV-RNA,或从血清检测抗-HD、抗-HD IgM,均做为诊断的依据。

  1】HDAg

  用免疫酶法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DAg,如为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慢性HDV感染时,由于血清中抗-HD滴度高,HDAg多以免疫复合物形成存在,须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离HDAg,方法较复杂。肝内HDAg可用免疫荧光法或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可发现HDAg位于肝细胞核内或位于肝细胞浆中,有利于诊断。

  2】抗-HD抗-HD IgM

  可用免疫酶联法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抗-HD,是诊断丁型肝炎常用的方法。于急性HDV感染的3~8周内,绝大多数均可检出抗-HD,可持续至恢复期,由于个例其抗-出现时间与程度不同,在急性感染时数周内须多次检测。抗-HD IgM出现较早,一般持续2~20周,用于早期诊断。高 实验室检查

  滴度抗HD IgM是诊断急性丁型肝炎的标志。当慢性HDV感染或HDV重叠感染时,抗-HD和抗-HD IgG是识别慢性丁型肝炎的主要标志。目前检测的抗-HD IgG是识别慢性丁型肝炎的主要标志。目前检测的抗-HD,实际以IgG型为主。

  3】HDV-RNA

  采用cDNA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肝组织内HDV-RNA用原位杂交或转印杂交法检测。HDV-RNA用原位杂交或转印杂交法检测。HDV-HDV阳性是HDV复制和HDV感染的直接证据。检测血清HDV-RNA可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   总之,血清学检测,可检出部分HDV感染的患者,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只有从肝组织检测HDAg才能确诊。并发症

  易并发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等疾病。

丁肝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丁肝的治疗方法,治疗丁肝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丁肝应该吃什么药。

丁肝一般治疗

  一、西医症状

  对HDV感染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预防。临床以护肝对症治疗为主。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等主要是干扰HBV-DNA的合成,对HDV-RNA的合成无抑制作用。若HBV复制减少,可使HDV-RNA合成增加。用免疫调节剂也未见改善。

  至今抗丁型肝炎病毒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国外曾有应用基因重组的干扰素α治疗慢性HDV/HBV感染的案例,剂量非常高,达9×106U,每周肌内注射3次,12个月为一个疗程,可持续缓解50%的病人生化异常,HDV RNA受抑制,除此之外,肝组织病理学也得到改善。但是远期疗效还是很难巩固。干扰素与其他抗病毒制剂联合应用也不能提高疗效。曾有报告用膦甲酸治疗HDV/HBV同时感染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8例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的患者予160mg/(kg·d)治疗12~14天有6例存活,但对慢性HDV/HBV肝炎的疗效尚难肯定。

  1996年Zavaglia等报告有12例乙/丁重叠感染的慢性肝炎,随机分为两组,6例用胸腺素a,900μg/m2,每周2次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另6例作为空白对照。停药后随访至12个月,治疗组有2例ALT复常,HDV RNA转阴,对照组无一例ALT复常或HDV RNA转阴,因病例数太少,尚需进一步积累资料。

  二、预后

  HDV与HBV同时感染,预后较好,多数自限恢复,但由于与HBV的相加作用,认为并发重症肝炎的机会比急性乙型肝炎要高。

  在原有HBV感染基础上叠加HDV感染,预后取决于原有HBV对肝脏损害程度,一般病情较重,70%-90%发展为慢性肝炎。

丁肝辨证论治

  三、中医疗法

  中药茵陈蒿汤可辨证加减使用

丁肝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丁肝应该如何护理,丁肝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丁肝一般护理

 丁肝护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对针刺和注射实行一次性医疗用具,或一用一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

丁肝饮食

饮食适宜:1、宜吃营养全面的食物2、宜吃脂肪、胆固醇含量低的食物3、宜吃富含氨基酸的食物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西兰花 西兰花中矿物质成分比其他蔬菜更全面,各微量元素比同类蔬菜中高出很多,能净化血液,帮助肝脏减压,具有解毒功效 每周2-3次,可长期食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牛奶 牛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适合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慢性病人可以长期喝 每天2杯
胡萝卜 泥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常吃有助于肝细胞的合成 每周3-4次,有黄疸的病人少吃
饮食禁忌:1、忌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2、忌饮酒3、忌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鸡 腿 菇 猪肝含有的胆固醇很高,肝炎患者肝功能差,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会加重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对心脑血管不好 禁忌食用,其他动物内脏也不能吃,比如猪脑
啤酒 啤酒含有酒精,需要在肝脏代谢,加重肝细胞的负担,肝炎病人肝功能差,不适合饮酒 重症患者禁忌饮酒
奶油 奶油中油脂成分过高,不易消化,会使血脂含量升高 应少吃

丁肝饮食原则

  一、丁型病毒性肝炎食疗方

(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加味茵陈粥:茵陈30~60克,香附6克,白糖适量,粳米100克。香附研末,先煎茵陈取汁去渣,并与淘净粳米煮粥,沸后加香附末,最后调入白糖即成。每日2次,温热服。

  (2)口蘑肉末炖豆泡:口蘑100克,肉末100克,豆腐500克,葱10克,姜5克,料酒2克,肉汤100毫升,胡椒面2克,精盐5克,酱油5克,鲜豌豆20克,植物油500克(耗50克)。将豆腐切成小方块,入热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捞出;炒锅烧热,入油放入肉末煸炒,入葱、姜末,倒入料酒、酱油、肉汤、放胡椒面、盐、炸豆腐泡、口蘑、鲜豌豆,烧10分钟即可。

二、丁型病毒性肝炎吃哪些对身体好?

  1、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较适宜。

  2、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总热能的60~70%。

  3、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应增加蛋白质供给,一般应占总热能的15%,特别应保证一定数量优质蛋白,如动物性蛋包质、豆制品等的供给。

  4、保证维生素供给。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对于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除了选择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种维生素制剂。

  5、供给充足的液体。适当多饮果汁、米汤、蜂蜜水、西瓜汁等,可加速毒物排泄及保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

  6、鱼类、瘦肉、鸡蛋、奶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应优先保证。主食应保证。

  7、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三、丁型病毒性肝炎不要吃哪些食物?

  1、过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热量疗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高热量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最终可致脂肪肝,反而会使病情恶化,故弊大于利。

  2、过去采用的高糖饮食也要纠正,因为高糖饮食,尤其是过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会影响病人食欲,加重胃肠胀气,使体内脂肪贮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碳水化合物供给主要应通过主食。

  3、忌油煎、炸等及强烈刺激性食品,限制肉汤、鸡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品,以减轻肝脏负担。

  4、严格禁止饮酒。

  5、慎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丁型病毒性肝炎 丁肝病因 丁肝鉴别 丁肝症状 丁肝并发症 丁肝就诊 丁肝检查 丁肝治疗 丁肝护理 丁肝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