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汗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阴汗的病理病因,阴汗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阴汗病因

  本病多因素体虚弱,肾阳不足,阴寒偏盛,以致内寒生湿;或肝郁化热导致脾经聚湿,湿热互结而流注下焦,以致阴部汗出;也可由湿浊滞留阴部所致。

阴汗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阴汗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阴汗鉴别

  (一)生理性汗出除阴部汗出外,多有全身性汗出,尤在天气炎热,饭后,饮酒后多见。

  (二)多汗证多由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恐怖、焦虑、愤怒所引起,或某些遗传性疾病所致。多见于掌、跖、前额、腋下、外阴等处,对称发生,其中以掌、跖多汗为常见,也可局限于阴部。

阴汗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阴汗症状,尤其是阴汗的早期症状,阴汗有什么表现?得了阴汗会怎样?

  阴汗症状

  本病辨证的重点在于审察病因,明辨病位,确认病机,辨证施药。

  (一)肾阳虚证

1.临床表现:

阴部汗出,阴囊湿冷,畏寒肢凉,腰膝酸软,或伴阳痿、滑精、早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润有齿痕,脉沉迟。


  2.证候分析:

肾主一身阳气,肾阳虚则一身阳气皆虚,肾阳亏虚,阴寒生湿,则阴部汗出,阴囊湿冷;腰为肾之府,肾精亏乏,故见腰膝酸软;肾阳虚损,宗筋失用,则畏寒肢冷,阳屡、滑精、早泄;肾阳虚弱,膀胱虚寒,则小便清长。舌淡胖,脉沉迟,皆阳虚之征。

  (二)肝经湿热证

1.临床表现:

阴囊汗出,潮湿,臊臭,胁肋胀痛、伴口苦,目赤,阴茎萎弱,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证候分析:

外感或内生湿热,蕴郁肝经,流注下焦,故见阴汗出,潮湿,臊臭;湿热郁结肝脉,肝失疏泄条达则胁肋胀痛;湿热熏蒸,则口苔;上炎于目则目赤。

阴汗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阴汗有哪些并发病症,阴汗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阴汗并发症

  多伴阴囊湿冷、前阴萎弱,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胁肋胀痛,目赤,小便黄。

阴汗就诊

阴汗就诊指南针对阴汗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阴汗挂什么科室的号?阴汗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阴汗要做哪些检查?阴汗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阴汗就诊指南旨在方便阴汗患者就医,解决阴汗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7、家中是否有阴汗患者?

  • 建议就诊科室:

    中医科
  •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 诊断标准:

    凡是男子的阴部多汗,汗出臊臭,伴有阴囊湿冷,前阴萎弱,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胁肋胀痛,目赤,小便赤者,可诊断为阴汗。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畏寒消失后,不适随诊。
  • 重点检查项目:

    1.尿常规

    尿液分析仪又称为干化学尿液分析仪。仪器操作简便、快速(最快10s内可完成11种尿液成分的检测)。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

    2.血常规

    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

    3.便常规

    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 以及查虫卵等。便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检查项目。

阴汗检查

向您详细介阴汗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阴汗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

1.尿常规

尿液分析仪又称为干化学尿液分析仪。仪器操作简便、快速(最快10s内可完成11种尿液成分的检测)。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

2.血常规

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

3.便常规

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 以及查虫卵等。便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检查项目。

阴汗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阴汗的治疗方法,治疗阴汗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阴汗应该吃什么药。

阴汗辨证论治

  阴汗的辨证论治

  肾阳虚型【证见】 阴部出汗,阴囊湿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前阴萎弱,阳举不坚,滑精,早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润有齿痕,脉沉迟。

  【治法】 温补肾阳,益气培元。

  【方药】

一、主方安肾丸(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

  处方:肉桂6克(冲服),巴戟天15克,肉苁蓉10克,破故纸10克,白术12克,山药15克,乌头9克,白蒺藜9克,桃仁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1.中成药

  (1)补肾强身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2)九转黄精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单方验方

  (1)益气聪明汤加减(黄骏验方)

  处方:黄芪20克,党参20克,升麻6克,甘草6克,柴胡6克,葛根15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牡蛎15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药渣煎水薰洗患处,每日1剂。

  (2)补气升阳汤(董子强验方)

  处方:黄芪30克,柴胡12克,炙甘草6克,乌药12克,升麻6克,红参6克(另炖),肉桂6克(冲服),生山药20克,枸杞子15克,当归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肝经湿热型【证见】 阴汗出,阴囊潮湿,伴有臊臭,胁肋胀痛,口苦,目赤,阴茎萎软,小便赤。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热利湿,疏肝养血。

  【方药】

二、主方清震汤(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

  处方:柴胡10克,升麻6克,黄芩12克,姜活9克,防风9克,苍术6克,麻黄根9克,藁本9克,泽泻10克,猪苓15克,当归9克,红花6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当归芦荟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阴汗的针灸治疗

  取穴:气海、关元、中枢、肾俞、命门。手法:气海、关元、中枢用补法;关元可加灸以增温补;肾俞、命门补之或艾灸。适用于肾阳虚型阴冷。

阴汗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阴汗应该如何护理,阴汗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阴汗饮食

饮食适宜:1、宜食用含锌丰富的食物;2、宜多吃粗粮。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核桃 核桃含有丰富的锌,能够增强抵抗力,增进食欲,防止前列腺肥大。 煮粥食用,每天30-50克。
蜂花粉 蜂花粉可以使前列腺组织增加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提高疗效。 将花粉与蜂蜜以 1:4 的比例加入水中,调和成花粉蜜水当成饮料饮用。一般早晚空腹或运动完后饮用更佳。
南瓜子 南瓜子含有丰富的锌,能够防止前列腺疾病。 将南瓜子炒熟后研成粉末食用。
饮食禁忌:1、少吃酸性比较强的食物;2、少吃辛辣肥甘之品;3、少吃生冷食物;4、忌发物;5、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羊肉 羊肉是发物,食用后会导致前列腺充血、水肿而压迫尿道,产生小便淋漓不畅。 同时狗肉、猪头肉、鲫鱼也少吃为好。
辣椒 辣椒会导致身体湿热加重,前列腺充血肿胀,影响排尿。 生姜等食物也不要食用的。
冰激凌 冰激凌食用后会导致前列腺收缩,使尿液流通不畅。 同时冷冻饮料、棒冰、冰啤酒、冰西瓜等也最好少吃。

阴汗饮食原则

阴汗食疗方:

  组成:大蒜、淡豆豉各适量。

  用法:大蒜煨熟与豆鼓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眼30 粒,空腹灯芯草汤送下,每日2 次。

  1.阴汗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可以吃哈士膜、黑木耳、黑芝麻、小核桃等进行食补。

  2.阴汗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烟酒。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阴汗病因 阴汗鉴别 阴汗症状 阴汗并发症 阴汗就诊 阴汗检查 阴汗治疗 阴汗护理 阴汗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