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颅咽管瘤的病理病因,颅咽管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颅咽管瘤疾病病因

一、病因

  1、发病原因

  病因不清。诱发因素可能为: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 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征、双侧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内分泌功能障碍及下丘脑症状。手术治疗为首选,年龄越小,越易全切,并发症越少,故早诊早治是关键。本病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

  大多数颅咽管瘤起源于颅颊管靠近漏斗部的残余鳞状上皮细胞,故肿瘤位于鞍上,形成所谓“鞍上型”颅咽管瘤;少数肿瘤起源于中间部的残余细胞,则肿瘤位于鞍内,形成所谓“鞍内型”颅咽管瘤。部分颅咽管瘤在鞍上和鞍内都有,则肿瘤呈哑铃形。

  2、发病机制

  有关颅咽管瘤的组织发生,目前有两种学说比较普遍被人们接受。

  (1)先天性剩余学说:这是被人们比较广泛接受的组织发生学说。Erdheim最早观察到正常垂体的结节部有残存的鳞状上皮细胞,认为颅咽管瘤起源于这些残余的上皮细胞。在胚胎时期的第2周,原始的口腔顶向上突起形成一个深的盲袋,称为Rathke袋,随着进一步发育,Rathke袋的下方变窄而呈细管状,即称之为颅咽管或垂体管。在正常情况下,胚胎7~8周颅咽管即逐渐消失,在发育过程中常有上皮细胞小巢遗留,即成为颅咽管瘤的组织来源。

  (2)鳞状上皮化生学说:1955年Luse和Kernohan观察了1364例尸检的垂体腺,结果发现仅24%有鳞状上皮细胞巢,其出现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20岁以下者鳞状上皮细胞巢出现率很低,因此,他们认为鳞状上皮细胞巢是垂体细胞化生的产物,而不是胚胎残留。另外,还有人观察到垂体腺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的混合,并且见到二者之间有过度,这一发现也支持化生学说。

  3、病理改变

  颅咽管瘤体积一般较大,肿瘤形态常呈球形、不规则形,或结节状扩张生长,无明显包膜,界限清楚,范围大小差异明显,大多为囊性多房状或部分囊性,少数为实质性,只含少数小囊腔。瘤体灰红色,囊液可为黄色、棕色、褐色或无色。如囊肿破裂,囊液溢出,可引起脑膜炎和蛛网膜炎。囊性者多位于鞍上,囊性部分常处于实质部的上方,囊壁表面光滑,厚薄不等,薄者可如半透明状,上有多处灰白色或黄褐色钙化点或钙化斑,并可骨化呈蛋壳样,囊内容为退变液化的上皮细胞碎屑(角蛋白样物),囊液呈机油状或金黄色液体,内含闪烁漂浮的胆固醇结晶,一般10~30ml,多者可达100ml以上。肿瘤实质部常位于后下方,呈结节状,内含钙化灶,有时致密坚硬,常与颅内重要血管、垂体柄、视路及第三脑室前部等粘连较紧并压迫上述结构。肿瘤亦可引起脑组织的胶质反应带形成假包膜,有时可呈乳头状突入丘脑下部,手术牵拉肿瘤时可能造成丘脑下部损伤。实质性肿瘤多位于鞍内或第三脑室内,体积较囊性者为小。

  肿瘤组织形态可分为牙釉质型和鳞形乳头型两种。牙釉质型多见,主要发生于儿童。此型最外层为柱状上皮细胞,向中心逐渐移行为外层呈栅栏状,内层细胞排列疏松的星状细胞。瘤组织常有退行性变、角化及小囊肿,囊内脱落细胞吸收钙后形成很多散在钙化灶为颅咽管瘤的显著特征,几乎所有颅咽管瘤在镜下都可见到钙化灶,大多数病例在放射检查时可发现钙化灶。颅咽管瘤常伸出乳头状突起进入邻近脑组织(特别是下丘脑),使得肿瘤与这些脑组织紧密相连,故手术时常不易完全剥去。鳞形乳头型由分化良好的扁平上皮细胞组成,其中隔有丰富的纤维血管基质,细胞被膜自然裂开或由于病变裂开而形成突出的假乳头状,一般无釉质型的角化珠、钙化、炎性反应及胆固醇沉积,此型多为实体性肿瘤。偶有报道颅咽管瘤生长迅速,呈侵袭性复发,但多数学者并不认为是恶性变,一些电镜下有间变表现的肿瘤,在组织培养中虽有成囊的倾向,但几乎无有丝分裂的活性。

  颅咽管瘤的血供因发生部位不同而有差异,鞍上肿瘤的血供主要来自于Willis环前循环的小动脉,也有认为有直接来自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的供血。但颅咽管瘤不接受来自大脑后动脉(或基底动脉)的供血,除非肿瘤接近该血管供血的第三脑室底部。鞍内肿瘤的血供来自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的小穿透动脉。

  肿瘤向四周生长可压迫视神经交叉、脑垂体、第三脑室底部、丘脑下部、甚至阻塞一侧或两侧的室间孔而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鞍内型肿瘤大多为实质性,体积较小,早期限于鞍内可直接压迫垂体,以后向上生长可影响视神经、视交叉及第三脑室。

颅咽管瘤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颅咽管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颅咽管瘤鉴别诊断

一、诊断

  任何年龄的病人如出现高颅压、神经眼科症状及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均应考虑颅咽管瘤的可能。根据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颅咽管瘤并不困难。凡青少年儿童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发育矮小、多饮多尿、肥胖、生殖器发育不良等,均应首先考虑本病;若有鞍上或鞍内钙化斑,更有助于诊断。若成人出现性功能障碍或头痛、视力视野障碍,也应考虑本病。

  少数临床表现不典型者、临床症状轻微者诊断不易,关键是要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通过实验室检查、CT和MRI对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疑似病例应及时做此种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二、鉴别诊断

  1、垂体腺瘤

  1)嫌色性垂体腺瘤 嫌色性垂体腺瘤为脑垂体的嫌色细胞发展而来的肿瘤,多数突破鞍膈向鞍上生长,临床上表现为内分泌紊乱,视力,视野改变,蝶鞍的变化和头痛,其与颅咽管瘤在临床上表现相似,但好发于成年人,其内分泌紊乱表现为性欲减退,停经,肥胖等,视乳头呈原发性萎缩,常有颞侧偏盲及蝶鞍破坏,病人一般无颅内压增高表现,X线平片检查鞍内及鞍上无钙化影。

  2)嗜酸性垂体腺瘤 嗜酸性垂体腺瘤来源于垂体嗜酸性细胞(α细胞),可突破鞍膈向鞍上发展压迫视觉纤维,出现视力及视野的改变,由于嗜酸性细胞大量分泌生长激素,因此与颅咽管瘤不同之处是:①在成年人由于骨骺愈合而发生肢端肥大症,临床上表现为手足肥大,下颌突出,鼻增大,舌增宽并常有驼背,同时内脏也肥大,病人面貌粗笨,声音变粗,②在儿童及青年人发病者,由于骨骺尚未愈合,则表现为巨人症,但身体各部的发育均匀。

  2、视交叉部神经胶质瘤

  视交叉部的神经胶质瘤发源于视交叉,视神经及丘脑下部的胶质细胞等,以星形胶质细胞为多见,多见于青少年,发源于丘脑下部的胶质瘤向下发展可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发源于视交叉的胶质瘤可向上侵入丘脑,因此它们之间(发生于丘脑下部和发生于视交叉的胶质瘤)可相互影响,在临床上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的改变,内分泌紊乱和丘脑下部症状,头痛多位于额颞部,常为首发症状,并伴以恶心呕吐,肿瘤侵犯丘脑下部和垂体,病人将出现闭经,性欲减退,多饮多尿,视力减退,双侧减退的程度常不一致,视野改变多呈双颞侧偏盲,同向偏盲和一眼失明另眼视野部分缺损的情况也常见到,视神经乳头多呈原发性萎缩,此外病人还可常有嗜睡和肥胖,X线平片检查常发现蝶鞍扩大,有的病人在鞍上可见钙化斑,因此与颅咽管瘤的鉴别有时较为困难,但肿瘤如果为颅内眶型,病人常有眼球突出则鉴别较容易。

  3、鞍结节脑膜瘤

  本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障碍,垂体丘脑下部功能低下及颅内压增高,其视力多呈缓慢的进行性减退,同时也为病人的常见症状,病人两眼有不对称,不规则的视野缺损,或一眼失明而另眼正常,或一眼失明另眼颞侧偏盲,视神经乳头多呈原发性萎缩,少数病人至晚期才出现内分泌症状,如阳萎,闭经等,头痛都较轻,多位于额颞部,此外病人还可有嗅觉减退或消失以及Ⅲ,Ⅴ颅神经的功能障碍,X颅骨平片可显示鞍结节蝶鞍前壁骨质增生,蝶鞍一般不扩大,脑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前动脉水平段抬高,有时于鞍结节外可见由微血管构成的肿瘤轮廓,或以鞍结节为中心的放射状血管影,因此对有颞侧偏盲,视神经呈原发性萎缩,蝶鞍无异常的病人可考虑为鞍结节脑膜瘤。

  4、第三脑室肿瘤

  以儿童及青年人发病较多,肿瘤可阻塞脑脊液循环的通路和压迫第三脑室周围结构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其典型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发作性头痛及意识障碍,向侧方生长之肿瘤可压迫视束而出现视力降低及视野缺损,病人的发作性头痛与体位有密切关系,病人仰卧时易引起发作,肿瘤侵犯上丘时可出现肥胖,嗜睡或尿崩,颅骨X线平片可见松果体钙化移位,蝶鞍正常,鞍上无病理性钙化,脑室造影可见第三脑室充盈缺损或只表现一侧侧脑室显影并扩大,但无移位现象,与颅咽管瘤不难鉴别。

  5、侧脑室脉络膜乳头状瘤

  脉络膜乳头状瘤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由于肿瘤分泌大量的脑脊液而发生交通性脑积水,肿瘤可在脑室内浮动,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造成突发性颅内压升高,病人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甚至眩晕或昏迷等,因此病人常呈现强迫性头位;由于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而常出现偏瘫,偏侧感觉障碍,因同偏盲等,有时可出现听力改变及小脑体征,脑室造影显示侧脑室扩大,移位或出现充盈缺损,有时侧室三角区的肿瘤可有钙化影,腰穿时压力增宽,脑脊液含有蛋白。

  6、鞍部软骨瘤

  颅内的软骨瘤好发于颅底部硬脑膜外,一般认为由颅底缝合外胚胎残余的软骨细胞发展而来,鞍部软骨瘤病人多无颅内压增高,临床上常表现为眼球突出和眼脱疼痛,动眼神经麻痹,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眼底检查视神经呈原发性萎缩,颅骨平片鞍上常见钙化影,脑血管造影有颈内动脉虹吸段被推移和变形,此病很少出现垂体症状。

  7、鞍部异位松果体瘤

  鞍部异位松果体瘤多为胶质瘤,多发于儿童及青年,大部分病人的首发症状为尿崩症,表现为多饮多尿,每日尿量在3000~5000ml,甚至高达10000ml,尔后逐渐出现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多数为双颞侧偏盲),如一眼失明另眼颞侧偏盲及同向偏盲等,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呈原发性萎缩,病人可出现垂体功能低下,性欲减退,儿童期发病表现为身材矮小,有的出现性早熟症状,少数病人有发热,呼吸改变,头痛多位于额部,约半数以上伴有恶心和呕吐,有的病人可出现Ⅲ,Ⅵ颅神经功能障碍,X线颅骨平片蝶鞍正常,鞍上多无钙化,血管造影出现鞍上占位病变征象。

  8、鞍区胆脂瘤

  颅内胆脂是由胚胎时期残余的外胚层皮肤组织发展起来的,鞍区为好发部位之一,位于鞍上的胆脂瘤压迫视觉纤维,发生视力减退和视野的缺损,视神经呈原发性萎缩,X线平片示蝶鞍扩大,眶上裂,视神经孔,前床突处有骨质吸收,位于鞍旁的胆脂瘤有时累及三叉神经,出现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在镜下胆脂瘤外层为结缔组织,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及脱落的角化物并成层排列,以与颅咽管相鉴别。

  9、空蝶鞍症

  空蝶鞍症是指鞍膈孔扩大或鞍膈消失,鞍内空虚并被脑脊液所填充,垂体萎缩并偏居于一侧,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型,前者无明显的颅内原因,可能由于先天性的鞍膈孔宽大或鞍膈消失,蛛网膜垂入鞍腔,占居其大部,并将垂体挤压于一侧,在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垂体功能障碍,视力障碍,有的病人可发生视力缺损,气脑造影显示蝶鞍扩大,继发性空蝶鞍症可发生于垂体肿瘤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后,或者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垂体坏死所致,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者基本相同,但视觉障碍更为突出,有时垂体肿瘤时可同时伴有空蝶鞍症,气脑造影可见气体充满蝶鞍腔,同时伴有内分泌紊乱,手术时可见鞍膈孔异常宽大。

  10、颞叶肿瘤

  颞叶肿瘤好发于青年人,以脑膜瘤及胶质瘤多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野改变,感觉性失语,癫痫发作,颞叶肿瘤由于视放射或视束的受压破坏可出现同向性上象限的视野缺损或同向偏盲,颞中回后部为感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常出现感觉性失语症,表现为病人能讲话,但常出现错误,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有时病人可出现命名性失语症,癫痫发作前多出现各种不同的幻觉,如幻视和幻听等,当肿瘤压迫内囊及大脑肢时则出现偏瘫,个别病人可有共济失调及出现手足徐动症等,脑血管造影显示:颞叶前部肿瘤,在正位像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所形成的“V”字形的影像,侧位像大脑中动脉向前上移位,颞叶后部的肿瘤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较轻,但常见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侧裂段及床突上段所构成的“U”字形影像。

  11、枕叶肿瘤

  枕叶肿瘤时,临床上主要有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表现为病变对侧的偏盲或象限性偏盲,同时可有视觉的认识不能和幻视,其幻视多不成形,如闪电,火星或圆圈等,并可上下浮动,幻觉也可为癫痫的先兆,在顶枕交界处有一个头眼旋转中枢,此区受影响时出现头眼向病灶对侧转动,与颅咽管瘤易于鉴别。

  12、蝶骨嵴脑膜瘤

  与颅咽管瘤需鉴别者是指发生于蝶骨嵴内1/3的脑膜瘤,蝶骨嵴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其内1/3的病发率占25%左右,临床上表现为视野缺损,眼球活动障碍,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以及眼睑下垂等,此为动眼神经,视神经及眶上裂受压所致,除此以外,病人常有嗅觉丧失,少数病人出现对侧肢体偏瘫,眼底检查可发现病变侧视神经呈原发性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颅骨平片显示病变侧眶壁骨质密度减低,眶上裂扩大及轮廓模糊,视神经孔常因受压而变偏,脑血管造影示大脑中动脉近段向后上方轻移位,颈内动脉颅内硬膜外段向后上移位及虹吸段张开。

  13、鞍区生殖细胞瘤

  即异位松果体瘤,占第四位,70%病人年龄分布在7~20岁,多有内分泌障碍,但以尿崩症为突出症状,可伴有性早熟,亦可有视力,视野改变,蝶鞍正常。

  14、鞍区表皮样囊肿

  很少见,绝大多数发病年龄在23~37岁之间,以视力,视野障碍为主要表现,一般无内分泌障碍,颅内压增高症状也很少发生,蝶鞍正常,无钙化,CT扫描示鞍区低密度病灶,CT值多为负值,不强化。

  15、脊索瘤

  多发生在35岁左右,以多条脑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常有钙化,蝶鞍部及斜坡部有明显骨质破坏,CT显示为不规则略高密度肿块,其中有钙化点,多数不发生强化,少数可有均匀轻度强化。

  16、鞍区动脉瘤

  罕见,多见于中年人,以突然发病,头痛,动眼神经麻痹为特征,蝶鞍一般无改变,脑血管造影可确诊,术中穿刺为鲜血,肿物不塌陷。

  17、视交叉蛛网膜炎

  多见于成人,以视力,视野改变为主要表现,视野改变一般无规律,呈不规则变化,视野缩小,一般无内分泌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蝶鞍正常,CT扫描无鞍区占位性病变。

  18、鞍区蛛网膜囊肿

  罕见,以小儿多见,亦可见于成人,主要症状为脑积水引起的颅内高压,可有视力,视野改变,少数病人有内分泌症状,蝶鞍扩大或双鞍底,CT扫描见脑脊液密度的圆形低密度区。

  颅咽管瘤与上述诸疾病的鉴别主要依靠以下2点:上述诸疾病除引起与颅咽管瘤类似的表现外,还有其他不符合颅咽管瘤的表现;上述诸疾病和颅咽管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不同,一般来说,通过CT和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病例可得明确诊断,极少数病例可能需要依赖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始能确诊,以高颅压为主要表现的颅咽管瘤需与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鉴别;以视力,视野改变的需与其他鞍部病变如垂体腺瘤,视神经胶质瘤,鞍区脑膜瘤,颈内动脉瘤及胚组织瘤等相鉴别,因为这些鞍部病变亦可损及视交叉,视神经及视束而引起类似症状;以腺垂体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需与其他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的疾病相鉴别。

颅咽管瘤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颅咽管瘤症状,尤其是颅咽管瘤的早期症状,颅咽管瘤有什么表现?得了颅咽管瘤会怎样?

  颅咽管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

  颅咽管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6~14岁最多见,大多数颅咽管瘤呈间歇性生长,故总体上看肿瘤生长较慢,其症状发展也慢;少数颅咽管瘤生长快速,其病情进展亦较快,其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肿瘤占位效应及阻塞室间孔引起的高颅压表现;肿瘤压迫视交叉,视神经引起的视力障碍;肿瘤压迫下丘脑,垂体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肿瘤侵及其他脑组织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主要有以下5方面:

  1.颅内压增高表现

  颅咽管瘤的体积较大,作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它可直接通过占位效应引起颅内压升高,颅咽管瘤还可压迫第三脑室,阻塞室间孔而使颅内压升高,这可能为其引起高颅压最主要的原因,颅内压增高症状在儿童多见,最常见的表现为头痛,可轻可重,多于清晨发生,伴有呕吐,耳鸣,眩晕,畏光,视盘水肿,展神经麻痹等,也可有发热,颜面潮红,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头痛多位于眶后,也可为弥漫性并向后颈,背部放射。

  在儿童骨缝未闭前可见骨缝分开,头围增大,叩击呈破罐声,头皮静脉怒张等,引起颅内高压者大多为较大的囊肿,肿瘤压迫第三脑室,阻塞室间孔还可引起阻塞性脑积水,由于囊肿内压力可自行改变,有时使颅内高压症状出现自动缓解,偶尔瘤内囊肿破裂,囊液溢出渗入蛛网膜下腔,可引起化学性脑膜炎和蛛网膜炎,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呕吐,伴脑膜刺激症状,如颈项抵抗,Kening征阳性,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有发热等,晚期颅内高压加重可致昏迷。

  2.视神经受压表现

  表现为视力,视野改变及眼底变化等,鞍上型肿瘤因其生长方向无一定规律致压迫部位不同,使视野缺损变异很大,可为象限性缺损,偏盲,暗点等,肿瘤压迫视交叉可引起视野缺损,常见的为两颞侧偏盲,如见双颞侧下象限性偏盲,提示压迫由上向下,两侧受损程度可不一致,如肿瘤只压迫一侧视束,则产生同向偏盲,如果肿瘤严重压迫视交叉,可引起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如肿瘤侵入第三脑室,引起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则可产生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眼运动神经可受累,产生复视等症状,鞍内型肿瘤由下向上压迫视交叉,产生视野缺损与垂体瘤相同,视力减退与视神经萎缩有关,有时可因视交叉处出血梗死,血循环障碍而致突然失明,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一般很少再发生视盘水肿,肿瘤向一侧生长时可产生Foster-Kennedy综合征,儿童对早期视野缺损多不引起注意,直至视力严重障碍时才被发觉。

  3.下丘脑症状

  颅咽管瘤压迫下丘脑及垂体还可引起多种内分泌代谢紊乱和下丘脑功能障碍:肿瘤破坏视上核或神经垂体,可引起尿崩症,其发生率约20%;肿瘤侵及下丘脑口渴中枢可引起病人烦渴多饮或口渴感丧失;肿瘤侵及饱食中枢,可引起多食或厌食;肿瘤侵及体温调节中枢,可出现发热;肿瘤损及垂体门脉系统或直接侵及腺垂体可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肿瘤破坏下丘脑TRH,CRH,GnRH神经元可分别引起TSH,ACTH和促性腺激素的不足;肿瘤损及下丘脑抑制性神经元,则可引起垂体功能亢进,常见的表现有性早熟,肢端肥大症,皮肤色素加深,皮质醇增多症等;部分病人有肥胖,嗜睡,精神失常,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症状。

  (1)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下丘脑的结节部管理性功能及生殖活动,并通过垂体前叶的促性腺素来完成;漏斗部及灰结节一带又与脂肪代谢有关,上述部位的受压和破坏,临床可产生肥胖,儿童性器官不发育,成人性欲消失,妇女停经,泌乳障碍,第二性征消失等。

  (2)体温调节失常:下丘脑后部受损临床多表现为体温较低(35~36℃),少数病人可有寒战现象;下丘脑前部受影响可致中枢性高热(39~40℃)。

  (3)尿崩症:表现为尿量增多,每天可达数千毫升甚至10000ml以上,因而大量饮水,儿童夜间易溺床,尿崩症原因为肿瘤损伤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垂体束或神经垂体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或缺乏,但多尿与ACTH的正常分泌有关,如垂体前叶同时受损,ACTH分泌减少,则也就不致产生尿崩,有时因下丘脑渴感中枢同时破坏,则可产生尿崩症伴渴感减退综合征,病人虽有尿崩,血浆高渗透状态,但无口渴感,在禁饮时尿渗透压不上升或上升轻微,血容量减少,高血钠症,病人可产生头痛,心动过速,烦躁,神志模糊,谵妄甚至昏迷等,有时可产生发作性低血压。

  (4)嗜睡:见于晚期病例,轻者尚可唤醒,重者终日沉睡。

  (5)精神症状:如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虚构等,与下丘脑-边缘系统或下丘脑额叶联系损伤有关,成人较多见。

  (6)贪食或拒食症:下丘脑腹内侧核的饱食中枢破坏可有贪食症(病人肥胖),腹外侧核中的嗜食中枢破坏可有厌食或拒食症(病人消瘦),临床较少见到。

  (7)高泌乳素(PRL)血症:少数病例肿瘤影响下丘脑或垂体柄,致泌乳素抑制因子(PIF)分泌减少,垂体前叶PRL细胞分泌增加,临床可产生溢乳-闭经综合征。

  (8)促垂体激素分泌丧失:下丘脑受影响可导致GHRH,TRH,CRH分泌丧失,临床表现为影响生长及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

  4.垂体功能障碍症状

  腺垂体功能减退较垂体功能亢进常见,尤以LH/FSH和GH缺乏较多见,据报道,儿童患者约50%有生长延迟,约10%的患儿出现明显的矮小症伴性发育不全,成年患者GH缺乏的表现不突出,但有性功能减退的在30%以上,TSH不足引起的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约见于1/4的病人,ACTH不足引起的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亦不少见。

  儿童病人垂体功能不足的早期表现为体格发育迟缓,身体矮小,瘦弱,易乏力怠倦,活动减少,皮肤光滑苍白,面色发黄,并有皱纹,貌似老年,牙齿及骨骼停止发育,骨骼不联合或推迟联合,性器官呈婴儿型,无第二性征,亦有表现为类无睾症者,少数可有怕冷,轻度黏液水肿,血压偏低,甚至呈Simmond恶病质者,成人女性有月经失调或停经,不育和早衰现象,男性出现性欲减退,毛发脱落,血压偏低,新陈代谢低下(可达到35%)等。

  5.邻近症状

  肿瘤可向四周生长,如向两侧生长,侵入颞叶,可引起颞叶癫痫,肿瘤向下扩展,侵及脑脚,可产生痉挛性偏瘫,甚至出现去大脑强直状态,部分病人可出现精神失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情感淡漠,严重者神志模糊或痴呆,如向鞍旁生长者可产生海绵窦综合征,引起Ⅲ,Ⅳ,Ⅵ对脑神经障碍等;向蝶窦,筛窦生长者可致鼻出血,脑脊液鼻漏等;向颅前窝生长者可产生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差,大小便不能自理,以及癫痫,嗅觉障碍等;向颅中窝生长者可产生颞叶癫痫和幻嗅,幻味等精神症状;少数病人,肿瘤可向后生长而产生脑干症状,甚至长到颅后窝引起小脑症状等,少数病人嗅神经和面神经也可受累,表现为嗅觉丧失和面瘫。

  以上各种症状在儿童及青年病人与成人病人的发生频率略有不同,前者首发症状以颅内高压多见,后者以视神经压迫症状多见,所有病人均有可能产生内分泌改变,但成人发现较早。

颅咽管瘤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颅咽管瘤有哪些并发病症,颅咽管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颅咽管瘤并发症

一、并发症

  颅咽管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主要损害视丘下部及周围的结构,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视力,视野损害和颅内压增高,治疗以手术为主,常见术后并发症如下:

  1.中枢性高热

  患者高热持续不退,呈昏迷状态,预后较差,通常予以对症处理,原因可能是:

①颅咽管瘤切除时下丘脑功能受损,引起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致高热;

②囊性肿瘤内的囊液刺激脑膜及下丘脑产生无菌性脑膜炎;

③手术所致血性脑脊液刺激引起发热。

  术后严密观察热型及持续时间,区别中枢性高热与肺部,泌尿系感染所致高热,发热患者慎用冬眠药物,以防引起意识障碍,术后给予头枕冰袋,冰帽或全身冰毯,持续肛温监测,体温迅速控制在38.5℃以下,为手术时下丘脑损伤所致。

  2.意识障碍

  主要是丘脑下部受损或颅内压增高引起,颅内压增高原因:

①术后血块阻塞导水管致脑积水;

②手术止血不彻底引起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

③手术刺激或电解质紊乱引起继发性脑水肿,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及瞳孔的变化,尤其术后72h内要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及伤口张力增加,颈强直等症状,保持引流管畅通,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对有意识障碍者,采用Glasgow昏迷计分法评价意识程度,及时发现,及时正确处理。

  3.尿崩症

  在肿瘤全切除或根治性次全切除的病人几乎不可避免地发生该并发症,为手术时损伤垂体柄所致,垂体柄受损后,ADH的释放是三时相的,最初,垂体柄受损后ADH释放减少致尿崩;之后神经垂体轴突末梢变性释放出超生理量的ADH,这一释放过程常见于垂体柄损伤后48~96h,如果此时给予患者长效(油剂)抗利尿制剂(通常给短效后叶加压素),就可能导致内源性的ADH释放而引起肾功能下降;当变性的神经末梢释放的激素耗竭后,将再次发生尿崩,一般尿崩症持续数天至2周可恢复,但亦有少数可为永久性尿崩症,处理如下:

  (1)重点观察患者多饮,多尿,烦渴等表现及尿量,尿比重,记录24h出入量,根据出入液量补充液体,尿量<5000ml/d,可不用药物,神志清醒者嘱多饮水;神志恍惚者,术后2~3h给予留置胃管,补充水分及营养,尿量>5000ml/d,尿比重<1.005,用垂体后叶素5U皮下注射,1次/d,或尿崩停0.3ml,1次/d,肌注,尿崩轻者通常先给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卡马西平口服治疗,严重者可应用短效后叶加压素,其间要注意控制入液量,以防止水中毒(此时病人可有水肿,抽搐等症发生)。

  (2)定期测血清钠,钾,氯,二氧化碳结合率,及酸碱度和血尿素氮等,术后3~5天每12小时测电解质1次,若电解质丢失,可按正常补充;若引起钠滞留(血钠升高及渗透压增高),应限制钠盐摄入;低钠低氯患者补充氯化钠以防脑水肿;为防止低血钾给予口服氯化钾,尿量1000ml补氯化钾1g,此外,须维持钾,钙,糖在正常水平。

  4.循环衰竭

  术前病人有明显垂体功能减退者,术后易产生急性肾上腺皮质衰竭现象,病人呈休克状态,处理是术前应予补充激素,术后有衰竭现象者给予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不仅可以减少危象,也可减少下丘脑反应及脑水肿,对中枢性高热的预防亦有积极作用,但为减少诸如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应在术后4天逐渐减少用量,一般用维持量2周后逐步停止(垂体功能障碍明显者除外)。

  5.癫痫

  因手术创伤和下丘脑牵拉受损,在麻醉清醒后发生癫痫,术前口服苯妥因钠0.1g,3次/d;术毕肌注安定10mg或苯巴比妥0.1g以预防,术后监测脑电图或观察患者有无口角抽动,眼睑震颤,手指抽动等迹象,发现异常在抽搐前即及时用药,癫痫发作时重复用药,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防止脑组织缺氧。

  6.消化道出血

  因丘脑下部受损后反射性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及大量应用皮质激素后,病人可有黑便,呕血,甚至急性胃穿孔等。

  术后应用甲氰咪呱,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及大便颜色,留置胃管者,观察胃内食物的消化情况及胃液颜色,突发呕血,黑便,脉率快,经输血,冰盐水洗胃,胃内注入1000IU凝血酶,1次/4h,并应用奥美拉唑,甲氰咪呱等,给予输血,应用止血剂,H2受体阻断药等,并禁食,胃肠减压,停用激素等,必要时手术治疗,使出血得到及时控制。

  7.无菌性脑膜炎

  系肿瘤囊内容物在术中溢出刺激脑膜所致,为此,术中应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术后可多次腰穿排放脑脊液,激素的应用对缓解发热等症状亦有帮助。

  8.视力障碍

  术中损伤视路及其供应的血管可致视力障碍,尤其是视交叉前置型的肿瘤发生率较高,应予注意。

  9.垂体功能低下

  尤其是术前有垂体功能减退者,一般较难恢复,患儿生长迟缓,身材矮小,性发育不全等,处理予以甲状腺激素等药物及加强锻炼,可望有某些程度的恢复,但把握不大。

  10.其他

  颅咽管瘤瘤囊内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后并发症,各家报道可综合为:损伤视神经交叉,视束,下丘脑,放射性脑组织坏死,血管栓塞,以及放疗诱发肿瘤等,极少数肿瘤复发或死亡。

颅咽管瘤就诊

颅咽管瘤就诊指南针对颅咽管瘤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颅咽管瘤挂什么科室的号?颅咽管瘤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颅咽管瘤要做哪些检查?颅咽管瘤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颅咽管瘤就诊指南旨在方便颅咽管瘤患者就医,解决颅咽管瘤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视力障碍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脑外科
  •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5天,复诊每次预留1天
  • 诊断标准:

    任何年龄的患者如出现高颅压、神经、眼科症状及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均应考虑颅咽管瘤的可能。根据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颅咽管瘤并不困难。凡青少年儿童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发育矮小、多饮多尿、肥胖、生殖器发育不良等,均应首先考虑本病;若有鞍上或鞍内钙化斑,更有助于诊断。若成人出现性功能障碍或头痛、视力视野障碍,也应考虑本病。 通过实验室检查、CT和MRI对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疑似病例应及时做此种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逐步拉长复诊周期 乏力消失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待消瘦减少后转门诊治疗
  • 重点检查项目:

    1.生长激素(GH)测定和GH兴奋试验

    颅咽管瘤患者血清GH值降低,且对胰岛素低血糖、精氨酸、左旋多巴等兴奋试验,无明显升高反应。

    2.促性腺激素(GnH)尿促性素(FSH)、黄体生成素(LH)测定和GnH兴奋试验

    颅咽管瘤患者血清FSH、LH水平降低,且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常用的为LH-RH)兴奋试验无明显升高反应,提示肿瘤侵及下丘脑-垂体区。

    3.泌乳素(PRL)测定患者血清PRL水平可升高

    可能由于肿瘤阻断泌乳素释放抑制激素(PIH)进入垂体,使PRL分泌和释放增加。

    4.血清学检查

    促腺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当肿瘤严重压迫垂体组织而萎缩时,患者血清ACTH、TSH均降低。

    5.抗利尿激素(ADH)测定

    颅咽管瘤患者血清ADH常降低。

    6.腰椎穿刺

    有颅内压增高者可出现腰穿测压升高,脑脊液化验多无明显变化。

    7.颅骨X线平片

    儿童头颅平片有异常改变。 (1)肿瘤钙化颅咽管瘤的钙化有各种形态,为颅咽管瘤的显著特征,鞍上型和鞍内型肿瘤均有钙化,而其他鞍部病变极少出现钙化。 (2)蝶鞍改变儿童患者因TSH和GH缺乏,骨X线片可显示骨龄减小。绝大多数颅咽管瘤位于蝶鞍的上部,可向下压迫蝶鞍,故在头颅平片上可发现蝶鞍变扁平,床突受损。少数颅咽管瘤位于鞍内,在头颅平片上可见蝶鞍扩大。 (3)颅内压增高征象60%患者在头颅X线平片上可见颅内压增高的征象,表现为鞍背脱钙,颅骨内板脑回压迹明显、颅底变平等表现,小儿可有颅骨骨缝分离等。

    8.CT检查

    CT扫描显示为鞍区肿瘤改变。

    9.MRI检查

    多数颅咽管瘤囊性部分所含的物质呈短T1与长T2,但也可呈长T1与长T2像,即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若为实质性颅咽管瘤,则呈长T1与长T2。钙化斑呈低信号区。 CT和MRI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2项检查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有无囊变、肿瘤对邻近脑组织的侵袭情况、是否有脑积水存在。一般来说,MRI在显示肿瘤的结构及其与邻近脑组织(如视交叉)的关系方面优先于CT,但不能像CT那样显示钙化灶。

颅咽管瘤检查

向您详细介颅咽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颅咽管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血清生长激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黄体生成素颅脑MRI颅脑CT血清卵泡刺激素头颅平片脑电图

  颅咽管瘤检查

一、病因

  1、实验室检查

  普通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内分泌功能检查多数病人可出现糖耐量曲线低平或下降延迟,血T3,T4,FSH,LH,GH等各种激素下降,少数表现为腺垂体功能亢进,大多数表现为程度不等的腺垂体及相应靶腺功能减退。

  1)生长激素(GH)测定和GH兴奋试验 颅咽管瘤患儿血清GH值降低,且对胰岛素低血糖,精氨酸,左旋多巴等兴奋试验,无明显升高反应,占66.7%。

  2)促性腺激素(GnH) 尿促性素(FSH),黄体生成素(LH)测定和GnH兴奋试验,颅咽管瘤患者血清FSH,LH水平降低,且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常用的为LH-RH)兴奋试验无明显升高反应,提示肿瘤侵及下丘脑-垂体区。

  3)泌乳素(PRL)测定 患者血清PRL水平可升高,此可能由于肿瘤阻断泌乳素释放抑制激素(PIH)进入垂体,使PRL分泌和释放增加,可致溢乳,闭经,占50%。

  4)促腺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当肿瘤严重压迫垂体组织而萎缩时,患者血清ACTH,TSH均降低。

  5)抗利尿激素(ADH)测定 颅咽管瘤患者血清ADH常降低。

  6)腰椎穿刺 有颅内压增高者,可出现腰穿测压升高,脑脊液化验多无明显变化。

  2、影像学检查

  1)颅骨X线平片

80%~90%的病人头颅X线平片有异常改变,儿童头颅平片有异常改变的占94%,成人占60%,主要异常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肿瘤钙化:颅咽管瘤的钙化有各种形态,为颅咽管瘤的显著特征,鞍上型和鞍内型肿瘤均有钙化,而其他鞍部病变极少出现钙化(钙化发生率多在1%以下),钙化在儿童中比成人中常见,儿童颅咽管瘤钙化发生率70%~85%,2岁以下者占20%,2岁以上儿童钙化者占80%,15岁以上者占50%,成人约35%左右,儿童鞍内钙化时,应高度考虑为颅咽管瘤,钙化灶可大可小,可分散,也可集中在一起,有时可呈弯曲细线状,钙化常出现在中线区,偶尔较大的病变可以只限于周围部分钙化,60%~81%的病人出现肿瘤钙化斑,呈单个或散在状,亦可融合成蛋壳状。

  (2)蝶鞍改变:儿童患者因TSH和GH缺乏,骨X线片可显示骨龄减小,绝大多数颅咽管瘤位于蝶鞍的上部,可向下压迫蝶鞍,故在头颅平片上可发现蝶鞍变扁平,床突受损,少数颅咽管瘤位于鞍内,在头颅平片上可见蝶鞍扩大,实际上任何类型的蝶鞍改变都可以见于颅咽管瘤,可以是典型的鞍上肿瘤改变,也可以是鞍内肿瘤的改变,35%病人蝶鞍呈盆形或球形扩大或破坏,后床突及鞍背可削尖,脱钙,消失,蝶鞍有明显的改变时,常提示有巨大的病变,反之则不一定。

  (3)颅内压增高征象:60%病人在头颅X线平片上可见颅内压增高的征象,表现为鞍背脱钙,颅骨内板脑回压迹明显,颅底变平等表现,小儿可有颅骨骨缝分离等。

  2)CT扫描

颅脑CT扫描显示为鞍区肿瘤改变,非增强扫描者实质性肿瘤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像,钙化斑为高密度,囊性者因瘤内含胆固醇而呈低密度像,CT值为-40~10Hu,囊壁为等密度,病变边界清楚,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两侧侧脑室司扩大,强化扫描时约2/3的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强,CT值增加12~14Hu,囊性颅咽管瘤呈环状强化或多环状强化而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少数颅咽管瘤不强化,一般具有钙化,囊腔及强化后增强三项表现的鞍区肿瘤,即可确诊为颅咽管瘤。

  3)MRI

多数颅咽管瘤囊性部分所含的物质呈短T1与长T2,但也可呈长T1与长T2像,即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若为实质性颅咽管瘤,则呈长T1与长T2,钙化斑呈低信号区。

  CT和MRI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2项检查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有无囊变,肿瘤对邻近脑组织的侵袭情况,是否有脑积水存在,一般来说,MRI在显示肿瘤的结构及其与邻近脑组织(如视交叉)的关系方面优先于CT,但他不能像CT那样显示钙化灶。

  4)脑室造影

因肿瘤大小各异,脑室造影能明显显示肿瘤对颅底动脉的影响和变化,对手术极有帮助,肿瘤囊腔是否与脑室相通,可在行脑室造影的同时,可直接穿刺入肿瘤囊腔。

  5)脑电图

以额部或广泛的δ波或θ波为主。

  6)脑血管造影

由于肿瘤对脑血管的压迫而显示血管不同方向的移位,鞍上或由鞍内向鞍上生长的肿瘤脑血管造影的主要征象是大脑前动脉向上向后移位,向后生长的肿瘤可压迫基底动脉使期 向后移位,当肿瘤长入第三脑室时可出现脑积水样的血管改变,即侧裂动脉向外上移位,大脑前动脉垂直上移。

颅咽管瘤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治疗颅咽管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颅咽管瘤应该吃什么药。

颅咽管瘤一般治疗

  颅咽管瘤西医治疗

一、西医治疗

  1、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为颅咽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切除肿瘤达到解除肿瘤对视神经交叉及其他神经组织的压迫,解除颅内压增高,对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则较难恢复。对于实质性肿瘤,手术可切除瘤体;对于囊性肿瘤,手术可放去囊液,从而缓解肿瘤的压迫症状。由于颅咽管瘤为良性肿瘤,除部分与视交叉、灰结节、垂体柄、下丘脑、第三脑室底等某处粘连外,大多数与周围组织结构有胶质反应边界或蛛网膜分界,因此原则上应力争做到肿瘤全切除,尤其对儿童患者,以防止复发。小的颅咽管瘤特别是鞍内型肿瘤一般采取经蝶术式,大瘤宜采取经颅术式。一般来说,成功的手术可有效缓解视交叉受压引起的视力、视野改变以及高颅压引起的头痛等症状,还能使腺垂体功能得到恢复。不过,很多鞍上型颅咽管瘤与周围脑组织(特别是下丘脑)紧密相连,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这些病人并不强求完全切除肿瘤,可采取部分切除,部分切除的缺点是术后复发率很高。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大小、形状、钙化程度、囊肿部分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容易接近脑脊液通路等因素,手术需选择不同的入路或方式,并各自有其优缺点。

  (1)额底入路:

可暴露的主要结构有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垂体柄等。适用于视交叉后置型,鞍内向鞍上生长较大肿瘤,或鞍上视交叉前上生长的脑室外型肿瘤。该入路又可进一步分为几种不同的术式:如通过视交叉下术式,或若为视交叉前置,切除鞍结节及蝶骨平板到达视神经之间术式或打开终板术式,以及从颈内动脉与视神经或视束之间到达肿瘤术式。

  (2)翼点入路:

与颞底入路近似,但路径最短,可直达鞍上区。可暴露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视神经及视束、视交叉下以及后方、垂体柄、第三脑室底、大脑脚间窝以及上斜坡等处,适用于鞍内向鞍上一侧生长或鞍上视交叉下及视交叉后脚间池的脑室外型肿瘤。该入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主要方法。

  (3)终板入路:

通过单侧额下入路、翼点入路和双额纵裂入路均可到达视交叉后并打开终板,暴露扩展至第三脑室外的肿瘤。故该入路适用于视交叉前置型,鞍上视交叉后生长的脑室内外型肿瘤。

  (4)经胼胝体或侧脑室入路:

若肿瘤长入第三脑室,可经胼胝体入路(侧脑室扩大不显著者)或经侧脑室入路(室间孔阻塞引起脑积水者)。有下列几种方式进入第三脑室并暴露肿瘤:

①分离单侧穹隆;

②分离室间孔旁的一处静脉;

③经脉络丛下进入;

④分离大脑内静脉。

  (5)经蝶入路:

完全位于鞍内或鞍内向鞍上轻度生长或向蝶窦生长的肿瘤,可采用经蝶入路。

  (6)其他入路及方式:

为全部切除肿瘤,有时手术要分期进行,如先经颅切除鞍上部分肿瘤,再择期经蝶切除鞍内部分肿瘤,或为切除巨大肿瘤而采取两种以上入路的联合入路。

  一般说来,在手术入路选择中,中轴外入路或单侧入路比经中轴入路或双侧入路更可取。为达到肿瘤所在部位,应尽可能避免切除有功能的组织。手术应采用显微技术,注意区分和保护蛛网膜的层次及界面,这样有利于安全地切除肿瘤。暴露肿瘤后通常先行肿瘤穿刺抽取囊液,创造手术分离肿瘤的空间,并使包膜与蛛网膜分离,再行肿瘤包膜内切除,待瘤体缩小后依次电凝和分离肿瘤供应血管。术中注意保护供应视交叉及视束的位于正中隆起周围的吻合血管,肿瘤后部及向上长至第三脑室的肿瘤部分几乎没有大的动脉供血,粘连也不紧密,但在分离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处的肿瘤时要十分小心,因为这里的粘连通常较为紧密。钙化往往位于肿瘤底部,特别常在视交叉及视神经下方,需先行粉碎后再行切除。有时这部分肿瘤钙化与神经、血管、垂体柄等粘连紧密,切除困难。长向第三脑室底部的肿瘤常使局部形成胶质反应层,分离囊壁应在此层内进行,若第三脑室已变薄而呈一层胶质层(含神经核团的较厚部分已向上方推移),该层可以打开。术野内见到的肿瘤包膜均应尽可能分块切除,但粘连较紧者,不强求切除,以免损伤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组织和血管。手术要求打通脑脊液循环,难以畅通者应行分流术。

  手术能否做到全切除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年龄大小,儿童病人的肿瘤与周围粘连较少,较易切除,一般年龄越小,越易作全切除,并发症亦越少。成人颅咽管瘤多与周围组织(垂体、下丘脑、颈内动脉、颅底动脉环、视神经交叉及视束等)粘连甚紧,肿瘤深埋于灰结节部,因而全切除常使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②初次手术与复发手术,第一次手术较复发病人再次手术容易,肿瘤全切除的机会较多,死亡率亦较低。

③临床有明显垂体、下丘脑功能障碍者,只适于作部分切除。

④肿瘤位置,鞍内型及视交叉前型较易作全切除,对视交叉后型及脑室型则应根据囊壁与灰结节、下丘脑等处粘连情况选作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有些病例手术虽作全切除,甚至术后CT扫描复查正常者,仍可能有残留较多瘤细胞而复发。15%~30%的患者在术前即有脑积水,若症状仅由此而引起,应先行分流术。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下丘脑症状严重、不能耐受开颅手术,可先行立体定向囊腔穿刺抽去囊液,以减轻肿瘤的局部压迫,待患者病情缓解后再行手术,或抽出部分囊液后注入放射性核素行内照射治疗。

  2、放射治疗

  早在1937年,有人就采用放射线治疗颅咽管瘤。一般采用外照射的方法。由于大多数颅咽管瘤用手术方法不能完全切除,而其化疗又不敏感,故主张术后加用放射治疗。颅咽管瘤的术后复发率高,而再次手术的风险很大,故对复发病人也只能采用放射治疗。近年,有人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植入胶体磷[32P]酸铬、胶体钇[90Y]、胶体金[198Au]治疗颅咽管瘤,也取得了成功,其优点为放射损伤小。

  (1)外放疗:

分化良好的颅咽管瘤曾被认为是放射非敏感性肿瘤。半个世纪前,国外Carpenter等报道了一小组颅咽管瘤病人,在放疗后病情有明显改善,他们认为虽然肿瘤未被X线破坏,但有分泌能力和形成囊肿的细胞可被杀死。然而人们对放疗能破坏颅咽管瘤上皮仍存在着疑问。1961年Kramer等报道了肿瘤次全切除并超高压放疗后取得良好效果。之后许多研究显示,放疗既可增加生存期,又可延长肿瘤复发的时间,采用手术加放疗,病人的生存率比单纯手术的病人高,而无复发病人的生存率更高。

  但放疗的危害不容忽视,放射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有:放射性视神经炎、蝶鞍及鞍周脑组织的放射性坏死、垂体功能减退及痴呆等,亦可诱发脑膜瘤、肉瘤、胶质瘤,尤其是对儿童患者,放疗可严重损害智力。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剂量超过60Gy,视神经炎的发生率可达30%,脑坏死的发生率也达12.5%,故放射剂量及疗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放射治疗引起的腺垂体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GH和LH/FSH的缺乏。据报道,GH缺乏的发生率几近100%,且出现很快(于照射3天后即可出现),数月后病儿的生长即受影响。LH/FSH缺乏的发生率亦很高,但出现较GH缺乏为迟,表现为性发育障碍(儿童)或性功能不全(成人)。GH缺乏的原因可能为下丘脑受损,因为用GHRH治疗有效。目前认为,LH/FSH缺乏的部位也在下丘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病人于放射治疗后反而出现性早熟,其机制未明。

  文献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儿童每6周50Gy/32次,成人每7周55Gy/35次,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有采用放射外科(γ刀、X刀)治疗颅咽管瘤并取得一定疗效。

  (2)内放疗:

内放疗是将放射性核素置入肿瘤内进行的治疗。该方法由Leksell于1953年创用。过去该治疗方法多通过开颅手术,也有经鼻蝶穿刺开展立体定向技术,尤其是CT、MRI应用以来,目前多采用定向穿刺技术或定向穿刺加置入贮液囊方法。通过抽取肿瘤内囊性部分,可迅速改善症状,且风险及并发症较开颅手术的明显为小。国内海军总医院对300例颅咽管瘤进行385次治疗,平均随访4年(6个月~8年),92%的病人恢复良好,其中肿瘤消失占72%,肿瘤缩小80%以上占12%,缩小50%左右占8%,肿瘤增大占6.4%(主要为实体性瘤),死亡仅1.6%。内放疗适用于囊内含大量液体的颅咽管瘤,而不主张用于实体性和囊壁钙化或囊壁菲薄(放射性核素可透入周围组织中)的肿瘤。多囊性肿瘤效果亦差。一般认为,囊壁皱缩或消失发生于内放疗4~6个月后。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32磷(32P)、90钇(90Y)、198金(198Au)。

  3、化学疗法

  目前尚无特殊有效药物。Takahashi应用博来霉素注入肿瘤囊内,有使囊液分泌减少,肿瘤细胞退化的作用。而Cavalheiro等向瘤腔内多次注入博来霉素治疗一例巨大囊性颅咽管瘤,3个月后瘤腔消失,6个月后钙化灶几乎完全消失,且内分泌完全恢复正常。但该药漏出囊外则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损伤,临床应用对囊性肿瘤效果好,对混合型及实质性肿瘤效果差,最终肿瘤复发。

  4、其他治疗

  对高颅压者应立即给予脱水剂和利尿剂,以降低颅内压,此类患者应尽快做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术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者,应注意补给足量的糖皮质激素,以免出现垂体危象。对其他腺垂体激素可暂不补给,因不少病人于术后腺垂体功能可得到恢复;如术后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应给予相应的治疗。手术或放射治疗引起的腺垂体功能减退一般为永久性,应予治疗。

  二、预后

  1、手术效果与预后

过去该瘤的手术全切除率低,致死致残率及复发率高。近30余年来开展显微手术,对保护正常脑组织、争取肿瘤全切除、减少下丘脑及垂体损伤,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地改善了病人的预后。有人报道颅咽管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10年生存率达58%~66%,复发率为7%~26.5%。国内同济医科大学、解放军总院等单位进行的肿瘤全切除或积极手术切除,手术死亡率为4%~6%,肿瘤复发10%,取得较好疗效。

  2、放疗效果与预后

由放疗引起的神经后遗症很少。从神经、智力、精神以及内分泌功能来评价颅咽管瘤放疗长期效果在功能方面的变化不比手术治疗差。全切除与次全切除后辅以放疗的病人,两组结果相似。Richmond报告颅咽管瘤放疗后10年以上的生存率达44%~100%;Manaka对125例颅咽管瘤病人进行放疗效果评价,结果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9%和7.6%,对照两组仅分别为34.9%和27.1%,平均生存时间放疗组大于10年,而对照组为3.12年。Kramer报道6例15岁以下儿童经放疗后20年无症状,且无脑坏死现象;Pollack报告的放疗病例,经14~45个月随访,所有病例症状均有改善,肿瘤囊壁明显缩小。

  3、瘤内/瘤腔内化疗效果与预后

Takahashi报告7例采用瘤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颅咽管瘤,4例囊性者,平均随访5年,经CT扫描均无复发;3例实质性者,1例术后1.5个月死亡,2例暂时有好转,后因复发死亡。由于这一疗法开展不够,其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

  颅咽管瘤于术后及放射治疗后发生GH缺乏的比率很高,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仍能维持几近正常的生长,并不出现矮小症,这称为没有生长激素的生长综合征(growth without growth hormone syndrome),其机制尚未阐明,有人认为与血胰岛素及其他肽类生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颅咽管瘤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颅咽管瘤应该如何护理,颅咽管瘤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颅咽管瘤一般护理

  颅咽管瘤护理

一、护理

  1、心理护理 颅咽管瘤多发于儿童及青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被确诊,心理负担很重,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另外,开颅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病人往往感到不安、害怕和烦躁,影响休息和睡眠,甚至拒绝手术。为此护士要耐心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并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视力视野的评估 颅咽管瘤因直接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及视束,有70~80%的病人出现视力、视野障碍。护士可通过粗测初步了解病人的视力、视野情况,具体方法:让病人平视前方,用手指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等距离活动,检查患者视野情况。在病人前方的不同距离(如1 m、2 m、3 m等处)用手指数评估视力,记录后与术后视力进行比较。

  3、下丘脑损害的观察 颅咽管瘤向鞍上发展增大至第三脑室底部,下丘脑受压,其结果可出现尿崩症、高热、昏迷等症状,以尿崩症多见,记录病人术前3日尿量,为术后观察尿崩症提供数字依据。

  4、对高颅压者应立即给予脱水剂和利尿剂,以降低颅内压,此类患者应尽快做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

  5、术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者,应注意补给足量的糖皮质激素,以免出现垂体危象。对其他腺垂体激素可暂不补给,因不少病人于术后腺垂体功能可得到恢复;如术后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颅咽管瘤饮食

饮食适宜:1.宜吃含钙丰富的食物;2.宜吃胶原蛋白丰富的食物;3.宜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鸡 腿 菇 含有维生素B、铁含量很丰富,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本病造成听力下降。 200g与青菜一起炒食。
鱼皮 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促进组织的修复。 100g炖汤食用。
阿胶 含有胶原蛋白以及铁元素,有利于增加神经组织的功能恢复。 50g与红糖一起炖食。
饮食禁忌:1.忌吃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2.忌吃高油脂性的食物。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乌江鱼 本品油脂含量高,不利于肿瘤的恢复。 换吃低脂肪的草鱼。
腌制香肠 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会加大诱发肿瘤扩散的可能性。 换吃新鲜的肉品。

颅咽管瘤饮食原则

颅咽管瘤饮食保健

1.患者术后保健:


  1)注意饮食保健,可以多吃营养丰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口味清淡、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瓜果、蘑菇类食物,可吃猪肉、鸭肉、鸽子肉。不要吃牛羊肉、狗肉、鸡肉、鱼虾、辣椒等辛辣食物,不要吃生冷的、油腻的、油炸的、腌制的、烟熏的食物等;

  2)不要盲目的乱补、大补,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鞍上囊肿造釉细胞瘤埃尔德海姆瘤垂体管瘤腊特克瘤 颅咽管瘤病因 颅咽管瘤鉴别 颅咽管瘤症状 颅咽管瘤并发症 颅咽管瘤就诊 颅咽管瘤检查 颅咽管瘤治疗 颅咽管瘤护理 颅咽管瘤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