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喉痹的病理病因,喉痹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喉痹疾病病因
病因病机
喉痹的发生,常因气候急剧变化,起居不慎,风邪侵袭,肺卫失固;或外邪不解,壅盛传里,肺胃郁热;或温热病后,或久病劳伤,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或虚火上烁咽部所致。
1.外邪侵袭 ,邪聚咽喉
气候骤变,起居不慎,卫表不固,风邪挟热邪或挟寒邪外袭,壅遏肺系,肺气闭郁,失其宣畅之机,邪热不得宣泄,上聚咽喉,发为喉痹。《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谓:“若风邪热气,搏于脾肺,则经络痞塞不通利,邪热攻冲,晌觉壅滞,故今咽喉疼痛也。”风寒之邪外袭,外束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泄,壅结咽喉,亦可发为喉痹。
2.邪毒传里,上攻咽喉
外邪未解失治或误治,余邪未清,热盛传里;或过食辛热煎炒、醇酒厚味,肺胃热盛,邪热搏结,上攻咽喉发为喉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得入也……风毒客于喉间,气结蕴积而生热,致喉肿塞而痹痛。”
3.脏腑阴虚,咽失濡养
素体虚弱,或房劳不节,久咳久病伤阴,或过用温燥劫阴之品,致肺肾阴虚,阴液不能上承濡养咽喉,阴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发为喉痹。《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谓:“阴虚喉痹但察其过于酒色,或素禀阴气不足多倦少力者是,皆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而然。”
4.脾胃虚弱,咽失温养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或病后初愈,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劳倦内伤,或久病伤脾,或过用寒凉,或吐泻太过,致脾胃虚弱,水谷精微生化不足,咽喉失于温养,发为喉痹。如《医学心悟?卷六》说:“喉间肿痛,名曰喉痹,古人同用甘桔汤主之。然有虚火实火之分,紧喉慢喉之别,不可不审。虚火者色淡,微肿,溺清,便利,脉虚细,饮食减少。此因神思过度,脾气不能中护,虚火易至上炎,乃内伤之火……”
5.脾肾阳虚,咽失温煦
因苦寒凉攻伐太过,或房劳过度,或操劳过甚,或久泻久痢失治,至脾肾阳虚,阳虚则阴寒内生而凝滞,咽喉失于温煦,发为喉痹。
6.痰瘀互结,痹塞咽喉
情志不遂,气机郁滞不畅,气滞痰凝,《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说:“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加之喉痹病久未愈,反复发作,余邪滞留,久则经脉瘀滞,痰凝血瘀,互结于咽喉发为喉痹。
喉痹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喉痹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喉痹鉴别诊断
喉痹一词,最早见于帛书《五十二病方》,之后《内经》认为喉痹的病因病机阴阳气血郁结,瘀滞痹阻所致。《素问?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痹者,闭塞不通之意。《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喉痹,痹者,闭也,必肿甚,咽喉闭塞。”历代文献根据喉痹发病的缓急、病因病机及咽部色泽形态之不同,记载有“风热喉痹”、“风寒喉痹”、“阴虚喉痹”、“阳虚喉痹”、“帘珠喉痹”、“紫色喉痹”、“淡红喉痹”、“白色喉痹”等不同的病名。
喉痹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喉痹症状,尤其是喉痹的早期症状,喉痹有什么表现?得了喉痹会怎样?
喉痹症状诊断
诊断要点
1.病史
多有外感病史,或咽痛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
咽部疼痛或微痛,咽干、咽痒、灼热感、异物感。
3.局部检查
咽部黏膜微红或充血明显,微肿,悬雍垂色红、肿胀,或见咽黏膜肥厚增生,
喉底红肿,咽后壁或有颗粒状隆起,或见脓点,或见咽黏膜干燥。喉核肿胀不明显为其特征。
4.其他
血常规检测,咽部细菌培养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喉痹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喉痹有哪些并发病症,喉痹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喉痹并发症
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各年龄均可发生,急性发作者多为实证。若病久不愈,反复发作者多为正气耗伤之虚证。
喉痹就诊
喉痹就诊指南针对喉痹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喉痹挂什么科室的号?喉痹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喉痹要做哪些检查?喉痹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喉痹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喉痹患者就医,解决喉痹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咽喉及口内刺痒、咽部异物感等伴随症状?
4、大便、睡眠情况。
5、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6、治疗情况如何?
7、有无药物过敏史?
建议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中医科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诊断标准:
1.病史 多有外感病史,或咽痛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 咽部疼痛或微痛,咽干、咽痒、灼热感、异物感。 3.局部检查 咽部黏膜微红或充血明显,微肿,悬雍垂色红、肿胀,或见咽黏膜肥厚增生,喉底红肿,咽后壁或有颗粒状隆起,或见脓点,或见咽黏膜干燥。喉核肿胀不明显为其特征。 4.其他 血常规检测,咽部细菌培养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喉咙充血症状消失后,不适随诊。重点检查项目:
1.局部检查
咽部黏膜微红或充血明显,微肿,悬雍垂色红、肿胀,或见咽黏膜肥厚增生,喉底红肿,咽后壁或有颗粒状隆起,或见脓点,或见咽黏膜干燥。喉核肿胀不明显为其特征。
2.其他
血常规检测,咽部细菌培养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喉痹检查
喉痹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喉痹的治疗方法,治疗喉痹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喉痹应该吃什么药。
喉痹辨证论治
喉痹中医治疗
辨治思路:本病以“清、泻、补、消”为治疗之大法,即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利咽消肿,补益脾肾,祛痰化瘀。
1.外邪侵袭,邪聚咽喉
临床表现: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感觉不利有异物阻塞感,兼有风热者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黄疼痛,风寒者头痛无汗,身疼痛,咳嗽痰稀。舌质淡,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或浮紧。
证候分析:风热邪毒侵犯,伤及咽部,故出现咽部微红、微肿、微痛,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等症。正邪相争,发热恶寒,抗邪外出;肺失肃降,则咳嗽有痰.
治法:疏风散邪,宣肺利咽。
方药:风热外袭者,宜疏风清热,消肿利咽,用疏风清热汤加减。方中以荆芥、防风疏风解表;金银花、连翘、黄芩、赤芍清热解毒;玄参、浙贝母、天花粉、桑白皮清肺化痰;牛蒡子、桔梗、甘草散结解毒,清利咽喉。
风寒外袭者,宜疏风散寒,宣肺利咽,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味。方集羌、防、芎、芷、苍术、细辛于一方,诸味芳香温燥,最善外散肌表风寒湿邪,更配黄芩清泄气分蕴热,生地凉泄血分蕴热以利咽喉。
2.邪毒传里,上攻咽喉
临床表现:咽部疼痛较剧,吞咽困难,咽喉梗阻感。兼有高热,头痛,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或数有力。
证候分析:外邪未解失治或误治,余邪未清,热盛传里或肺胃热盛,火热燔灼咽喉,则咽部疼痛较剧,吞咽困难;火热内炽,则发热,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治法:清泻肺胃,消肿利咽。
方药:清咽利隔汤加减。方中荆芥、防风、薄荷疏风散邪;金银花、连翘、桅子、黄芩、黄连泻火解毒;桔梗、甘草、牛蒡子、玄参利咽消肿止痛;生大黄、玄明粉通便泻热、若咳嗽痰黄,可加射干、瓜蒌仁、夏枯草;高热者,可加水牛角、大青叶;如有白腐或伪膜,可加蒲公英、马勃等。
3.脏腑阴虚,咽失濡养
临床表现:咽干少饮, 灼热感,隐隐作痛不适,午后较重,或咽部哽哽不利,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兼有手足心热,午后唇红颧赤,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舌干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素体虚弱,或房劳伤肾,久咳伤肺,肺肾阴虚,阴液不能上达,咽喉失于濡养,故见咽中不适、微痛、干痒、灼热感、异物感;肌膜干燥而萎缩;虚火上炎故见潮热、盗汗、唇红颧赤、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皆为阴虚火旺之征。肺肾阴虚而见,失眠多梦,耳鸣眼花。
治法:滋养阴液,降火利咽。
方药:偏肺阴虚为主者,宜养阴清肺,可选用养阴清肺汤加减。若喉底颗粒增多者,可加桔梗、香附、郁金、合欢花等以行气活血、解郁散结。偏肾阴虚为主者,宜滋阴降火,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若咽部干燥焮热虚烦盗汗、骨蒸劳损、虚火亢盛者,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4.脾胃虚弱,咽失温养
临床表现:咽部干灼不适,吭喀微痛,痰黏不利,异物感,脘腹胀闷,纳呆便溏,少气懒言,气短乏力,四肢倦怠,稍遇寒凉咽痛加重。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无力。
证候分析: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衰,或久病,或过用寒凉,脾胃虚弱,化生不足,津液不能上达于咽,咽部失其濡养,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停聚,则咽喉哽哽不利、咽部干燥、口干而不欲饮或喜热饮;脾胃气虚,水湿不运,聚而生痰,阻滞咽部,则咽部有痰黏着感、肌膜淡红或微肿、喉底颗粒较多;气机失调,脾胃虚弱,故恶心、呃逆反酸;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四肢倦怠、胃纳欠佳、腹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弱无力均为脾胃气虚之征。
治法:益气健脾,升清利咽。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若咽部脉络充血,咽肌膜肥厚者,可加丹参、川芎、郁金以活血行气;痰黏者可加贝母、香附、枳壳以理气化痰、散结利咽;咽干较甚、苔干少津者,可加玄参、麦冬、沙参、百合等以利咽生津;易恶心、呃逆者,可加法夏、厚朴、佛手等以和胃降逆;若纳差、腹胀便溏、苔腻者,可加砂仁、藿香、茯苓、薏苡仁等以健脾利湿。
5.脾肾阳虚,咽失温煦
临床表现:咽部异物感,微干痛不适,痰涎清稀量多,哽哽不利,咽部冷痛而欲热饮,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面色苍白,夜尿频多而清长,五更泄泻。舌质淡嫩,舌体胖,苔白,脉沉细弱。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阴寒内生,咽喉失于温煦,则咽干但不饮,微痛,咽部哽哽不适,痰涎增多、肌膜淡红;脾阳虚则腹胀纳呆、下利清谷;肾阳虚则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而清长,五更泄泻,面色苍白,舌质淡嫩,舌体胖,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补益脾肾,温阳利咽。
方药:真武汤合附子理中丸加减。方中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干姜、附子温补脾肾之阳气;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化痰祛浊,甘草调和诸药。若腰膝酸软冷痛者,可加枸杞子、杜仲、牛膝等;若咽部不适、痰涎清稀量多者,可加半夏、陈皮、茯苓等;若腹胀纳呆者,可加砂仁、木香等。
6.痰凝血瘀,邪滞咽喉
临床表现:咽部异物感、痰黏着感、焮热感,咽微痛,咽干不欲饮。兼有恶心呕吐,胸闷不适。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微黄,脉弦滑。
证候分析:七情气郁,情志不遂,气滞痰凝,加之邪毒久滞,湿浊停聚,炼津成痰气机阻滞血行不畅,邪毒与痰、瘀搏结于咽喉,故咽异物感、痰浊黏稠喀痰不爽、焮热、微痛不适、恶心呕吐、喉底颗粒增多气机不畅则胸闷不适;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为内有瘀血之象;脉弦滑为痰湿之征。
治法:祛痰化瘀,利咽散结。
方药:贝母瓜蒌散加味。方中贝母、瓜蒌清热化痰润肺;橘红理气化痰;桔梗宣利肺气、清利咽喉;茯苓健脾利湿。可加赤芍、丹皮、桃仁活血祛瘀散结;若咽部不适,咳嗽痰黏者,可加杏仁、紫菀、款冬花、半夏等;若咽部刺痛、异物感、胸胁胀闷者,可加香附、枳壳、郁金。
喉痹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喉痹应该如何护理,喉痹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喉痹一般护理
喉痹护理
观《余国俊师承实录》中之咽痛半年案。为一例由急性咽扁桃体炎因失治,从实火转为虚寒型的喉痹。此类型多为虚火喉痛或素体阳虚患者,常用过用寒凉药物,迁延缠绵,渐阴损及阳,其症状在咽喉壁颗粒增生异物感微痛等症与虚火无异,但往往伴有一些虚寒症状,如分泌物清稀,怯寒,易感冒,舌质淡或淡紫,苔白润或白腻,或微黄多津,或黑润。病机为脾虚肺寒,痰滞咽喉,或脾肺肾阳虚,阴寒凝滞咽喉,治宜温阳降逆,祛寒利咽,作者据病机,组半夏散合甘草干姜汤,附子理中汤,命名这虚寒喉痹汤。药用半夏桔梗炙甘草桔梗党参白术炮姜附片茯苓。而例中患儿为脾虚肺寒,痰滞咽喉,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苓桂术甘汤甘草干姜汤,二诊而安。
第十九例为一例慢性咽炎。女患者,38岁,病长3年,以虚火上炎用治百合固金汤知柏地黄汤养阴清肺汤,症稍轻,但增纳差,脘凉,更医以梅核气施治,方用半夏厚朴汤合丹栀逍遥散,灼热咽干加重,此例辨证相当干老之脾虚土弱之证中的脾阴兼有气虚。干老用方为生脉饮加味,而此例中方用六和汤合参苓白术散。参用太子参,减去辛燥之白术砂仁陈皮。
反观临床,慢性咽炎属于脾阳亏损或脾失健运者十分常见。以青年妇女居多,属脾胃病的慢性咽炎患者,多无虚火上炎的咽喉体征,此类病人大多咽干而口不干,不少患者合并有胃肠道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功能紊乱,食道返流),临床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的慢性咽炎患者,多见于嗜烟酒的男性患者,此等类型,一般多用知柏地黄汤,养阴清肺汤,如效不佳,可试用三才封髓丹。
咽后壁淋巴滤泡短期难以消除,一般倡加桔梗香附郁金合欢花等行气活血,解郁散结,亦可用浙贝母露蜂房生牡蛎郁金等。
慢性咽炎属脾失健运,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桔梗木蝴蝶,若并肝郁,可加柴胡蒺藜,肠鸣腹泻,加炮姜,仙鹤草,头眩加泽泻。腹胀加厚朴,伴短气乏力,为脾虚气陷,可先用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泽泻桔梗数日后再用本方。若心脾两虚可先用归脾汤加半夏夏枯草,若气损及阳证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便溏怯寒者,当属虚寒性咽炎,宜改用温补脾肾。
半夏厚朴汤治梅核气属痰气阻滞者,效确,如伴有阴伤,则不宜,如此例。
喉痹饮食
喉痹饮食原则
喉痹饮食保健
忌过食辛辣醇酒及肥甘厚味。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