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的病理病因,肩胛背神经卡压症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是由于肩胛背神经或颈5神经根在其行径中因解剖因素受压所致。

  二、发病机制

  肩胛背神经卡压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颈神经根,特别是颈5神经根受压而累及作为其分支的肩胛背神经;另一原因是。肩胛背神经在其行经中因解剖因素而受压,如穿过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纤维。因而,肩胛背神经卡压大部分存在于胸廓出口综合征中,但亦可单独存在。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肩脚背神经卡压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应与肩关节周围炎、胸廓出口综合征、斜方肌劳损、骨质增生、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特别是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易混淆。鉴别关键在于该病有个局限且固定的压痛点,尤其是按压棘突旁可诱发同侧上肢酸痛、痛点封闭后症状可完全或部分消失者即可明确诊断该病。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症状,尤其是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的早期症状,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有什么表现?得了肩胛背神经卡压症会怎样?

   一、症状

  (1)常发症状:本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全部患者均以颈肩背部不适、酸痛为主要症状。颈部不适与天气有关,阴雨天、冬天加重,劳累后也可加重。上臂后伸、上举时颈部有牵拉感。颈肩背部酸痛常使患者不能入睡,患者自觉患肢怎么放也不舒服,但又不能明确指出疼痛的部位。

  (2)少发症状:少数病例可有肩部无力,偶有手麻,主要为前臂及手桡侧半发麻。

  2.体征和检查 部分患者可有前臂感觉减退,少数患者上肢肌力,特别是肩外展肌力下降。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及第3、4胸椎棘突旁3cm处有明显压痛点。

  作者曾处理过35例肩胛背神经卡压患者,男女之比为9∶26,除1例52岁者以外,34例患者的年龄在28~40岁之间,平均35岁。其中,单侧病变33例,双侧病变2例,右侧26例,左侧16例。病程4个月至9年。

  在3、4胸椎棘突旁压痛点处稍加按压,27例诉有同侧手臂内侧及手部尺侧不适、发麻。对该压痛点封闭后,颈肩及手部有轻松舒适感。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颈椎方向按压,有4例患者酸痛感放射至前臂桡侧及手桡侧半。对该点封闭后,颈肩背及手部酸痛、不适可完全消失。压迫锁骨上,桡动脉搏动消失的有31例。

  二、诊断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很容易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本组有27名患者曾被误诊。其中,诊断为斜方肌劳损10例,颈椎病8例,神经官能症6例,肩周炎3例。

  如有颈肩部疼痛、不适,沿肩胛背神经行经有压痛。特别是按压3、4胸椎棘突旁可诱发同侧上肢麻痛时,则本病诊断可确立。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有哪些并发病症,肩胛背神经卡压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部分患者可有前臂感觉减退,少数患者上肢肌力,特别是肩外展肌力下降。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及第3、4胸椎棘突旁3cm处有明显压痛点。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就诊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就诊指南针对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挂什么科室的号?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肩胛背神经卡压症要做哪些检查?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患者就医,解决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无力、手臂发麻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针灸科
  •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 诊断标准:

    肩脚背神经卡压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应与肩关节周围炎、胸廓出口综合征、斜方肌劳损、骨质增生、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特别是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易混淆。鉴别关键在于该病有个局限且固定的压痛点,尤其是按压棘突旁可诱发同侧上肢酸痛、痛点封闭后症状可完全或部分消失者即可明确诊断该病。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手背发麻症状缓解后,不适随诊。
  • 重点检查项目:

    1.肌电图检查

    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及菱形肌均无异常发现,7例第1背侧骨间肌及小指展肌有纤颤电位,菱形肌可能因位置深而未能查及,神经传导速度未见异常。

    2.颈椎X线片

    22例未发现异常,8例第7颈椎横突过长,4例颈椎退行性病变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检查

向您详细介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肌电图颈椎CT

1.肌电图检查

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及菱形肌均无异常发现,7例第1背侧骨间肌及小指展肌有纤颤电位,菱形肌可能因位置深而未能查及,神经传导速度未见异常。

2.颈椎X线片

22例未发现异常,8例第7颈椎横突过长,4例颈椎退行性病变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的治疗方法,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应该吃什么药。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1.保守治疗 首先考虑保守治疗,以局部封闭为主。封闭点为两个压痛点,一是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另一处是3、4胸椎棘突旁3cm。作者建议每周1次,连续3~6次。辅以理疗,半数患者症状可显著减轻。18例做3~6次颈部压痛点封闭治疗,6例症状显著减轻;4例改善,酸痛可以忍受;9例无效,其中7例确诊后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对保守治疗无效或伴发胸廓出口综合征症状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于全身麻醉下做颈根部横形切口或“L”形切口,切断结扎颈横动脉和肩胛舌骨肌,逐层解剖显露臂丛神经根干部及前、中斜角肌下段与止点。在近止点处切断前、中斜角肌,沿颈5神经切断包绕颈5神经根的纤维组织,并进一步将中斜角肌在颈5神经根部肌性组织横行切断,暴露肩胛背神经,切断神经周围组织,做神经外膜松解。切口闭合前局部注入曲安奈德5ml。术后可用泼尼松5mg,3次/d,共7天。

  术中可见:肩胛背神经起始部在中斜角肌内走行1~3cm,能清楚判断肩胛背神经起点,肩胛背神经在人中斜角肌处均为腱性或腱肌性组织。作者曾为23例患者25侧做手术治疗,有2例3侧肩胛背神经除起始部有少许中斜角肌纤维覆盖外,其余部分行走于中斜角肌表面;2例3侧在中斜角肌内走行l~2cm;18例19侧在中斜角肌内斜行走行2~3cm;其中17侧能清楚判断肩胛背神经起点,其中3侧为独立起点,14侧和颈5胸长神经合干,合干长度在1cm内者4侧,1~4cm者10侧;22例24侧的肩胛背神经在人中斜角肌处均为腱性或腱肌性组织。本组患者锁骨下动脉位置较高,高于锁骨上缘者18例,可高达锁骨上缘4~5cm,最高1例达6cm,平均3.5cm。

  二、预后

  保守治疗近期效果较好,但易复发,3~6次颈部局部封闭后复发率仍有50%。可间隔2~3个月后再进行一个疗程的局部封闭治疗。

  22例患者术后颈肩背部症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术后3天,患者可能又感不适和术前相似,但术后1周症状逐渐减轻,术后3周症状大部或完全消失。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3例4侧在术后2个月时症状、体征又出现,程度同术前。其中,未做肩胛背神经起始处减压的2侧为1例双侧胸廓出口综合征,术后第3天症状再次出现并逐渐加重,术后1年余时仍未愈;另2侧为术后局部瘢痕压迫,经局部封闭后,目前尚能控制症状。前臂内侧和小指感觉减退的16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3天亦有波动,2~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应该如何护理,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一般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饮食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病因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鉴别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症状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并发症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就诊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检查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治疗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护理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