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脉络膜症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无脉络膜症的病理病因,无脉络膜症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无脉络膜症疾病病因

  1、发病原因

  多数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

  2、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本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已被公认,其机制尚未阐明。男性发病,且为进行性,女性为基因携带者。

  2)免疫因素:

从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中发现有巨噬细胞吞噬色素和光感受器外节,在吞噬的色素中有关蛋白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使脉络膜间质崩溃,Bruch膜和血管消失,脉络膜发生全层萎缩。

  3)生化缺陷:

生化测定发现有环磷酸鸟苷(cGMP)降低。

无脉络膜症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无脉络膜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无脉络膜症鉴别诊断

  但此病早期容易与非典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回旋状脉络膜萎缩相混淆。晚期严重萎缩时,应与弥漫性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白化病和病理性近视鉴别。因此常需长期观察方可正确判断。

  1.视网膜色素变性

有典型的骨细胞”样色素,脉络膜不表现弥漫的全层脉络膜萎缩。无脉络膜症色素异常为颗粒状,所以不同于视网膜色素变性。

  2.回旋状脉络膜萎缩

萎缩区程度均一,边界锐利,并呈回旋状。

  3.弥漫性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

仅限于RPE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荧光血管造影明显可见。其遗传特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白化病眼底

有明显的白化病表现,不伴有夜盲及视野改变。

  5.病理性近视

不仅有高度近视,而且有巩膜葡萄肿等有改变。

无脉络膜症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无脉络膜症症状,尤其是无脉络膜症的早期症状,无脉络膜症有什么表现?得了无脉络膜症会怎样?

  无脉络膜症症状诊断

   1.视功能改变

  起病较早,可能出生时已有,视力减退甚至下降至光感。视野进行性向心性缩小。萎缩改变开始于中周边部,随着年龄增长向中心扩展,最后残余中央部分,渐成管状视野。通常10~30岁时视力中度下降,但仍保持中央视野,40~50岁累及黄斑后,为管视或伴有周边部小岛,最后视野完全消失。至中心视岛及颞侧残存视岛消失后患者完全失明。夜夜盲早发,呈杆锥型变性,暗适应视杆细胞终阈值呈进行性升高,晚期则测不出暗适应曲线。色觉紊乱,为红绿色盲。眼电生理测量,早期明视ERG正常,暗适应ERG为低波,晚期熄灭。EOG低波或无波。本病男性患者ERG的改变为病变早期ERG明适应部分可正常,但暗适应部分的a波和b波振幅降低,b波潜伏期延长,晚期ERG熄灭。女性患者的视力、视野、暗适应、色素、EOG、ERG多为正常,但偶有异常。女性携带者在眼底呈现明显的蚕食样色素紊乱和堆积的情形下,其ERG反应仍正常,ERG振幅可降低或增高。本病的EOG的改变比ERG更明显,无脉络膜症患者视功能检查的一个异常特征是EOG基线电位的明显下降,晚期EOG基线电位几乎测不到,光峰完全消失。女性患者的视功能多无异常改变,但少数患者可有异常。

   2.眼底改变

  眼底改变可出现在婴幼儿期,亦可较晚,甚至40岁以后只有初期的改变。可分为3期。

  1)初期:

  有轻度非典型周边部色素性视网膜病变,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眼底赤道及周边部呈闪辉黄色,深部有色素颗粒,色素之间有脱色素区,故眼底呈椒盐状。色素不呈骨细胞状。

  2)中期:

  病变逐渐从周边向后极部发展,视网膜的内层无色素,这时出现脉络膜血管和RPE萎缩,表现小区域的脉络膜大血管暴露。

  3)晚期:

  脉络膜及RPE向眼底后极部进行性萎缩。眼底的色素上皮几乎完全被破坏,脉络膜血管消失并萎缩,有时黄斑部仅留下一小块脉络膜,其边界清楚。同时周边部可残留一脉络膜小岛,但到50~60岁后亦逐渐消失。由于色素上皮和脉络膜的血管消失,眼底暴露出巩膜的白色反光。残留的小岛可呈棕红色,伴有周边部的圆形或不规则的色素斑,但很少见到全眼底均为白色,无可见的脉络膜血管。虽然脉络膜病变明显,视网膜及视神经常保持正常。晚期视盘可萎缩,视网膜血管可稍细。

  女性患者为携带者,典型的眼底改变与年轻的男性患者相仿。但眼底病变为静止性,程度轻,且视力正常。眼底可表现为色素脱失及色素增生,呈椒盐状萎缩,多位于眼底赤道部,色素颗粒大小不等,向周边排列成串且为放射条状。极周边部则色素减退。有些病例黄斑部有细小的色素沉着,视网膜及视盘正常。

  3.荧光血管造影

  早期RPE缺损呈现广泛的强荧光区,继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和脉络膜毛细血管消失,仅见荧光充盈的脉络膜大血管。晚期可见广泛的无荧光区,其中残存稀疏的脉络膜大血管。女性基因携带者的荧光造影可见RPE萎缩,呈透见荧光或广泛的强荧光。

  本病男性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夜盲、视野向心性缩窄、蓝色觉异常、暗适应阈值升高及进行性全脉络膜血管和RPE萎缩。根据典型的眼底改变、电生理改变及家族史,可做出正确诊断。

无脉络膜症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无脉络膜症有哪些并发病症,无脉络膜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无脉络膜症并发症

  本病的屈光状态(包括男、女)均常有中度近视,但有时正视或远视。患者可并发白内障及虹膜萎缩,玻璃体液化并有点状纤维状混浊、白色胆固醇样结晶及极细小的色素颗粒。

无脉络膜症就诊

无脉络膜症就诊指南针对无脉络膜症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无脉络膜症挂什么科室的号?无脉络膜症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无脉络膜症要做哪些检查?无脉络膜症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无脉络膜症就诊指南旨在方便无脉络膜症患者就医,解决无脉络膜症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 常见问诊内容:

  • 建议就诊科室:

  • 最佳就诊时间:

  • 就诊时长:

  • 诊断标准: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 重点检查项目:

无脉络膜症检查

向您详细介无脉络膜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无脉络膜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无脉络膜症检查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以辅助诊断。

无脉络膜症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无脉络膜症的治疗方法,治疗无脉络膜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无脉络膜症应该吃什么药。

无脉络膜症一般治疗

无脉络膜症西医治疗

   应及早采用综合疗法,注意休息,适当营养。采用理疗、热敷、蜡疗、红外线照射,并进行体育疗法,如轻度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屈伸运动、骑小轮车等,以保持关节功能,增强肌力,防止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对严重患者要从心理上尽力支持,坚持治疗。此外,还应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如有扁桃体炎、鼻塞炎及龋齿等病灶,宜尽力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

首选阿司匹林,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换用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疗程长,症状控制后仍须维持至少半年。

  1)阿司匹林

剂量及用法见风湿热治疗节,但疗程更长,持续服用维持量需在半年上甚至数年之久。一般用药1~4周后可见效,服药10天后未见好转,就测血清水杨酸浓度,如未达到有效浓度20~25mg/dl,应增大剂量,但须警惕中毒反应。

  2)痛灭定(Tolmetin,Tolectin)

其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较强,副作用较阿司匹林轻,可长期使用。对少关节型效果便佳。开始用量15mg/kg·d,渐增至30mg/kg·d,分3~4次服。每日最大量1.8g。

  3)萘普生(Naproxen,Naproxyn)

属布洛芬类,疗效与阿司匹林相近,但不良反应较轻。口服吸收完全,一次给药后2~4小时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12~14小时,95%由肾排泄。剂量10~15mg/kg·d,分2次。每日最大量1.0g。

  4)布洛花(Ibuprofen,Brufen)

且悬浮液100mg/5ml,每日剂量20~4mg/kg。开始量20mg/kg·d,第2周增至30mg/kg,分3次,服用3~6个月,效果与阿司匹林近似,但胃肠道反应较后者轻。

  5)消炎痛(Indocin,Indomethacin)

开始剂量0.5mg/kg·d,渐增至2.5mg/kg·d,分3次,最大量100mg·d。对少关节型常有良效。除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及过敏反应外,尚可抑制造血系统,致白细胞减少,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6)双氯芬酸钠(双氯灭痛、扶他林Diclofenac)

为一种新型的强效消炎镇痛药。特点为药效强,不良反应少,口服吸收迅速,服后1~2小时内血浓度达峰值。排泄快,长期应用无蓄积作用。剂量为0.5~3mg/kg·d,分三次口服。

  2.缓慢抗风湿药

本类药物作用缓慢,常需数月至半年才能生效,且毒性较大,故仅适用于经非类固醇药治疗病情长期未能控制,或仍处于活动进行性,有关节侵蚀危险的多关节型患儿。有(1)金制剂:硫代苹果酸钠金,金诺芬(瑞得,Auranofin);(2)青霉胺(D-penicillamine)。

  3.皮质类固醇

仅适用于严重全身型并发心肺受累,或少关节型并发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一般采用强地松1~2mg/kg/d症状减轻后1~2周逐渐减至0.5mg/kg/d,3~4周后渐减至最小有效量,隔日顿服,并加用阿司匹林。激素与阿司匹林使用时,可使后者肾脏廓清率增加,致血浓度下降,应监测血药浓度以调整阿司匹林用量。由于皮质激素可致骨质疏松、软骨破坏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发感染、生长发育落后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副作用,应避免长期使用。单纯关节炎的病例不应使用激素。慢性关节炎经久不愈时,可于滑膜腔内注入醋酸可的松。

  4.免疫抑制剂

全身症状严重及进展性关节炎患者,对阿司匹要及其他非固醇类抗炎药物未见疗效,可试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1~2.5mg/kg·d,但副作用较大,宜慎用。近年来应用氨甲喋呤每周5~10mg/m2,晚近报道经金制剂、青霉胺及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29例患者,采用氨甲喋呤治疗,每财剂量7.5mg/m21次服或分2次,每12小时1次。治疗8~39月,18.5月。服药半年全身型患儿83%退热,关节症状半数改善,无明显副作用。并认为适当代替慢性用抗风湿药。

  5.其他药物

近年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一定效果。曾报道一组6例经阿司匹林,皮质激素,青霉胺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用3次,以后每月1次,疗程6~9月。结果治疗早期的3例明显好转,1例好转。但于治疗后期效果均不满意,这一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药雷公藤制剂用于治疗活动期病例,认为用药2月能缓解关节炎,达最佳疗效,但可发生副作用如腹泻、腹痛、口干、痛痒等,减量后即消失。其他药物,如保泰松、羟氯喹、硫氨磺胺吡啶等均经试用,疗效不肯定,有的副作用较大,儿科较少应用。

  6.外科及眼科治疗

对关节强直畸形可作关节牵引,关节成形术及其他矫形治疗。必要时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无脉络膜症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无脉络膜症应该如何护理,无脉络膜症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无脉络膜症一般护理

无脉络膜症护理

  病情进行性发展,患者可失明。

无脉络膜症饮食

饮食适宜:1宜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2宜吃明目清肝的食物;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鸡肝 鸡肝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持正常生长和生殖机能的作用,能保护眼睛,维持正常视力,防止眼睛干涩、疲劳,预防视力下降的作用。。 每天200-260克为宜,清炒着吃。
西红柿 西红柿含有茄红素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能防止自由基的破坏,抑制视网膜黄斑变性,维护正常视力,改善或者预防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视力下降作用。 每天200-300克为宜。可以每日食用。
牛奶 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磷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可以促进肠道营养的吸收,促进肠道对维生素A的吸收,增强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每天350-500毫升为宜。
饮食禁忌:1忌吃减弱视力的食物;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3忌吃油炸的食品。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莴笋 莴笋中的某种物质对视神经有刺激作用,古书记载莴苣多食使人目糊,停食数天,则能自行恢复,故缺乏维生素A的患者容易导致眼部疾病,不宜多食。 宜吃明目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辣椒 辣椒容易刺激肠道,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不利于小儿的视力的恢复以及小儿的生长发育。 宜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煎饼 煎饼是属于油炸的食物,容易上火,导致眼部分泌物增强,减弱视力,不利于恢复。 宜吃清淡的食物。

无脉络膜症饮食原则

无脉络膜症饮食保健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进行性RPE脉络膜变性进行性RPE营养不良性变性进行性脉络膜萎缩进行性毯层脉络膜萎缩全脉络膜血管萎缩 无脉络膜症病因 无脉络膜症鉴别 无脉络膜症症状 无脉络膜症并发症 无脉络膜症就诊 无脉络膜症检查 无脉络膜症治疗 无脉络膜症护理 无脉络膜症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