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片吸虫病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片吸虫病的病理病因,小儿片吸虫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肝片形吸虫虫体大小(2.0~5.0)cm×(0.8~1.3)cm,背腹扁平,似叶形,呈深红褐色。体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为头锥,头锥后虫体骤宽称为肩峰。口吸盘较小,位于虫体顶端,腹吸盘略大,位于头锥基部。虫卵甚大(130~150)μm×(63~90)μm,椭圆形,淡黄褐色,卵壳薄,分两层。一端有小盖。卵内充满许多卵黄细胞。

  肝片形吸虫的生活史:在终宿主肝胆管内成虫产卵,随胆汁进入肠道,混于粪便中排出体外,在22~26℃水中,经9~14天发育为含毛蚴卵,并迅速钻入锥实螺,在螺体内经胞蚴和雷蚴两代发育成尾蚴,其后从螺体逸出,在水面下浮游,当接触动物体(植物或腐生物)后脱去尾部,形成囊蚴,附于水中物体上(如水草),其体形颇似草帽状。当宿主生食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后,囊蚴经小肠消化液脱囊后,逸出后成为尾蚴,经肠壁进入腹腔发育为童虫。在腹腔约48h,童虫钻破肝被膜进入肝实质中,以肝组织为营养继续发育,在肝内游走约6周后最终进入肝胆管中寄生,约经4周发育为成虫。自感染囊蚴到粪便中找到虫卵,最短10~11周,每条成虫每天可产卵约20000个。成虫在人体内寿命可达12年。

  二、发病机制

  肝片吸虫对人体的损伤大致可分为童虫和成虫两方面。早期童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在此过程中可破坏组织,在虫道上留有出血灶。童虫在肝实质中移行时,以肝细胞为食,损伤肝组织。随着童虫的发育,肝损伤更为广泛,可出现纤维蛋白性腹膜炎。肉眼可见肝脏明显充血,其间布满乳白花纹(硬结部分)。镜检可见肝损伤处充满肝细胞残片,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肝组织表面偶有小脓肿,脓肿内充满嗜酸性粒细胞及大量的夏-雷结晶。童虫在肝内游走约6周后进入胆管中寄生并发育为成虫。成虫寄生在胆管内,使管腔明显增大,突出于表面。虫体的吸盘及皮棘等机械性刺激,可引起炎症性改变,并易致继发性感染而引起细胞性胆管炎或肝脓肿。虫体能产生大量的脯氨酸,可诱发胆管上皮增生,因此成虫引起的主要病变是胆管炎症及上皮增生,致使胆管管腔变窄,管壁增厚,胆管周围亦有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见较大的胆管也有慢性阻塞及胆汁淤积,从而发生胆汁性肝硬化。

小儿片吸虫病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片吸虫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一、鉴别

  肝片吸虫病要与华支睾吸虫病、后睾吸虫病、姜片虫病、并殖吸虫病、阿米巴性或细菌性肝脓肿、肝包虫病、各种原因所致的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石病、肝癌等肝胆疾病鉴别。

小儿片吸虫病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片吸虫病症状,尤其是小儿片吸虫病的早期症状,小儿片吸虫病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片吸虫病会怎样?

  一、症状

  病人有畏寒、发热,发热波动在38~40℃,持续1~2周,甚至长达8周;常有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胀气、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此期黄疸较少见。成虫在胆管内寄生,致肝胆管炎症和胆道阻塞,病人常有反复持续性的上腹部胀痛,或有胆绞痛、不规则发热、黄疸、恶心、荨麻疹或瘙痒,肝脏肿大有轻微触痛。贫血是该期的特征之一,并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晚期病人可能出现胆管硬化、胆汁性肝硬化。

  有生食水生植物及喝生水的病史及上述临床症状,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血沉加快,贫血、ALT和AST活力升高,慢性期血清胆红素增高,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颠倒,应考虑肝片吸虫病。粪便中查到虫卵、剖腹探查、腹腔镜活检或其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成虫或虫卵都可作为确诊依据。但一般要在感染后2~3月方可从粪便内查到虫卵。免疫学检查在感染早期检查不到虫卵时,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

小儿片吸虫病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片吸虫病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片吸虫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虫体的阻塞致胆汁淤积,出现黄疸,胆绞痛;扩大的胆管压迫可引起肝组织萎缩坏死,进一步发生肝硬化。在慢性重症病人,长期慢性感染可出现严重的贫血。

小儿片吸虫病就诊

小儿片吸虫病就诊指南针对小儿片吸虫病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小儿片吸虫病挂什么科室的号?小儿片吸虫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小儿片吸虫病要做哪些检查?小儿片吸虫病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小儿片吸虫病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小儿片吸虫病患者就医,解决小儿片吸虫病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 常见问诊内容:

  • 建议就诊科室:

  • 最佳就诊时间:

  • 就诊时长:

  • 诊断标准: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 重点检查项目:

小儿片吸虫病检查

向您详细介小儿片吸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片吸虫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粪便寄生虫

  一、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尤以急性期为甚。白细胞通常在(10~43)×109/L,嗜酸性粒细胞最高可达0.79。血沉加快,最快达164mm/h。血红蛋白多为70~110g/L,亦可更低。

  2.肝功能检查 急性期肝功能有不同程度异常,ALT、AST升高。慢性期血清胆红素增高,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可增高至51~81g/L,清蛋白/球蛋白(A/G)比值倒置,IgG、IgM和IgM升高,而IgA正常。

  3.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结果阳性是确诊的依据,但急性期的早期往往查不到虫卵,一般要在感染后2~3个月方可查到。可采用水洗沉淀法、改良加藤法或汞-醛碘浓集法从粪便中查虫卵。对十二指肠引流液沉淀或者离心后检查,阳性率高。

  剖腹探查在胆管中发现成虫或虫卵,腹腔镜活组织检查或其他组织病理检查中发现虫体或虫卵都可作为确诊依据。

  4.免疫学检查 可用虫体可溶性蛋白抗原进行血清免疫学检查,方法可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流免疫电泳(CIE)等方法。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其他吸虫感染有交叉反应,但在感染早期检查不到虫卵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如检测血清中肝片吸虫的循环抗原,较检测抗体价值更大。检测病人粪便中肝片吸虫吸虫抗原,在感染后第6周即为阳性,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5.腹水检查 腹水为草黄色,细胞数在1000×106/L以上,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波检查 肝脏超声波检查见胆道中肝片吸虫为0.3~0.5cm圆形阴影,似“奥林匹克环”,腹部扪诊时,该阴影能活动。

  2.CT检查 可出现“假性肝脏肿瘤”。

  3.胆道造影 胆道造影时不同角度可见虫体阴影不同,侧面观为细长卷曲绳索状,其他角度可见狭长的圆形阴影或假性壁层消失缺损。

小儿片吸虫病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片吸虫病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片吸虫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小儿片吸虫病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片吸虫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首先进行对症治疗,驱虫治疗首选硫氯酚(硫双氯酚),剂量为50mg/(kg·d),分3次口服,连服10~15天或隔天1次,15个治疗日为一疗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吡喹酮(praziquantel)可作为替代药物,每次25mg/kg,3次/d,连服3天,总用药量225mg/kg,感染重者间隔1月重复1个疗程。亦可用三氯苯达唑(triclabendazole)10mg/kg顿服。

  二、预后

  一般良好。急性期可因大量童虫移行,使肝脏广泛性出血,常因误诊不及时救治而死亡。慢性可并发细菌性胆道感染而使病情恶化。

小儿片吸虫病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片吸虫病应该如何护理,小儿片吸虫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小儿片吸虫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

  1.加强卫生宣传,切断传染途径。

  2.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纠正吮手的不良习惯。

  3.每日早晚用温水洗会阴部及肛门周围,不穿开裆裤,防止小儿用手去搔抓肛门。

  4.积极治疗患儿,减少传播机会。

小儿片吸虫病饮食

小儿片吸虫病饮食原则

  除了死螃蟹含有毒素外,不新鲜和未煮熟的螃蟹也是导致食用中毒的杀手。这是因为螃蟹生长在江河湖泊里,又喜食小生物、水草及腐烂动物,蟹的体表、鳃部和胃肠道均沾满了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如果是生吃、腌吃或醉吃螃蟹,可能会被感染一种名为片吸虫病的慢性寄生虫病。

  活蟹体内的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和感染度是很高的,片吸虫寄生在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能引起咳嗽,甚至咳血,如果侵入脑部,则会引起瘫痪。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小儿肝片吸虫病 小儿片吸虫病病因 小儿片吸虫病鉴别 小儿片吸虫病症状 小儿片吸虫病并发症 小儿片吸虫病就诊 小儿片吸虫病检查 小儿片吸虫病治疗 小儿片吸虫病护理 小儿片吸虫病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