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免疫球蛋白M指数解读
- 正常值:
-
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扩散法(RID法): 脐带: 40~240mg/L (4~24mg/dl)。 新生儿: 50~300mg/L (5~30mg/dl)。 0.5~6个月:150~1090mg/L (15~109mg/dl)。 6个月~2岁:430~2390mg/L (43~239mg/dl)。 2~6岁: 500~1990mg/L (50~199mg/dl)。 6~12岁: 500~2600mg/L (50~260mg/dl)。 12~16岁: 450~2400mg/L (45~240mg/dl)。 成人: 400~3450mg/L (40~345mg/dl)。
高于正常值:
升高: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 、急 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 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梅毒、黑热病、锥虫病 、伤寒、弓形体病、乙型脑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等。脐带血IgM升高: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弓形体等宫内感染等。
低于正常值:
降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A和IgG型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蛋白丧失性胃肠病等。
血清免疫球蛋白M检查作用
免疫球蛋白M检查对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辅助意义。
血清免疫球蛋白M检查过程
免疫比浊法: ①透射比浊法: A.抗血清浓度选择:与参考品进行方阵滴定,最适稀释度的原则为:保持抗体过量,线性范围较宽,与相应Ig反应后产生浊度较高。 B.标准曲线:将Ig参考品用稀释液稀释成不同浓度:IgG 5.0、9.0、13.0、17.0、21.0g/L;IgA 1.0、2.0、3.0、4.0、5.0g/L;IgM 0.5、1.2、1.9、2.6、3.3g/L。每个稀释度设3支复管,每管25μl。加入最适稀释度抗血清,每管2.5ml。
37℃水浴1h(IgG)或2h(IgA、IgM)后,用浊度计或比色计在495nm测吸光度。以Ig浓度为横坐标,其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C.标本检测:检测步骤与制备标准曲线相同。测IgG时,待检血清1∶40稀释;测IgA、IgM时1∶5稀释。每批试验同时制标准曲线,并设标本对照(标本加稀释液)和抗血清对照。 ②终点散射比浊法:用专用比浊管加入缓冲液0.6ml、1∶36(测IgG、IgA、IgM、C3、C4等)或1∶216(测IgG)稀释样品50μl,再加入抗血清50μl,混匀后37℃水浴30min。用激光免疫比浊仪,按预测项目(如IgG或IgA)键,以空白管(不加抗血清)调零,按测定键,测定各管,即显示所测项目含量。
血清免疫球蛋白M注意事项
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二、抽血后应注意
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三、正常值因标准品制备而变化。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