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困脾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寒湿困脾的病理病因,寒湿困脾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寒湿困脾疾病病因

  本证常因寒湿之邪外侵,或过食生冷瓜果油腻肥甘之物,寒混内停;或脾气虑,脾阳不振,水湿不运,寒湿内生,以致寒湿因脾,脾失健运,水湿停聚为患。病位主要在脾,与肺、肾二脏亦有密切关系。病性多属寒湿之实证,亦可见虚实夹杂之证。

  病机分析:过食生冷,寒湿内侵,脾阳受困,运化失司,故院腹部胀问疼痛,纳呆;胃失和降则泛恶欲吐;寒湿为阴邪,阴不耗津,故口谈不渴;湿注肠中,则便溏;脾主肌肉,湿性重着,故头身困重;湿阻气滞,气血运行不畅,不能外荣肌肤,故面色不荣;牌为寒湿所困,阳气不宣,胆汁外溢,故面目肌肤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寒湿阻遏阳气,不能温化水湿,泛溢肌表,故肢体浮肿;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短少;寒湿内盛则舌淡胖苔白腻或白滑,脉象濡缓。

寒湿困脾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寒湿困脾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寒湿困脾鉴别诊断

  区分寒湿困脾证与脾阳虚证。两者皆有脾失健运,寒象以及湿阻的表现,但侧重点不同。寒湿困脾证属于寒湿内侵,中阳受困,属实证,病程短,苔白腻或白滑,脉儒缓;脾阳虚证是阳虚失运,寒湿内生,属虚证,病程长,苔白滑,脉沉迟。

  1.辨证注意点:

 ①病程短,一般为新病;

 ②素无脾气虚证;

 ③寒湿之症明显,侵犯及脾,使脾的运化功能受到影响。

寒湿困脾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寒湿困脾症状,尤其是寒湿困脾的早期症状,寒湿困脾有什么表现?得了寒湿困脾会怎样?

寒湿困脾症状诊断

  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口粘乏味,纳食不香,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大便溏薄或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吐泻交作,泻物清稀如米泔水;或身目尿黄,黄而晦暗;或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尿少甚则肢体浮肿;妇女白带增多,舌质淡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或缓。

寒湿困脾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寒湿困脾有哪些并发病症,寒湿困脾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寒湿困脾就诊

寒湿困脾就诊指南针对寒湿困脾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寒湿困脾挂什么科室的号?寒湿困脾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寒湿困脾要做哪些检查?寒湿困脾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寒湿困脾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寒湿困脾患者就医,解决寒湿困脾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头重如裹、肢体困重等伴随症状?

    4、

    5、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6、治疗情况如何?

    7、有无药物过敏史?

  • 建议就诊科室:

    中医科
  •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 诊断标准:

    院腹胀问疼痛,泛恶欲吐,纳呆,口淡不渴,便溏,头身困重,面色晦黄,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腻白滑,脉濡缓。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症状好转后不适随诊。
  • 重点检查项目:

    1.四诊

    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古称”诊法“。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寒湿困脾检查

向您详细介寒湿困脾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寒湿困脾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

1.四诊

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古称”诊法“。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寒湿困脾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寒湿困脾的治疗方法,治疗寒湿困脾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寒湿困脾应该吃什么药。

寒湿困脾辨证论治

寒湿困脾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温中散寒,健脾化湿。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l. 基本方药:

   (1)平胃散加味:

制苍术15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炒向木10克、甘草6克。本方正于湿阻脾骨而引起脘腹胀闷诸证。

  (2)藿香正气散:

香10克、紫苏叶10克、大腹皮10克、炒白术10克、厚朴10克、半夏曲10克、白芷10克、桔梗.8克、甘草8克、茯苓12克。本方适于寒湿外侵而引起吐泄诸证。

  (3)实脾饮:

制附子6克、干姜10克、炒白术10克、厚朴10克、大腹皮10克、木香8克、草果10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生姜五片、大枣五枚。本方适于寒湿困脾的腹满、黄疸诸证。以上3方,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2.加减变化:

若泄泻如水,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者,可用方(1)加猪苓10克、肉桂6克健脾利湿;若痢下赤白,白多赤少,伴腹痛,可去泽泻加桂枝6克、炮姜8克、白芍10克、木香8克以散寒调气止痛;若身目发黄,黄而晦暗者,于方

(1)中加茵陈30克、附片6克、干姜10克或于方(3)中加茵陈30克。若吐泻频紧,吐泻物如米泔水,四肢清冷者,用方

(2)合纯阳正气丸以芳香化湿,温中散寒。若腹部胀满如囊裹水,尿短少者,于方(3)中加车前于12克、猪苓12克、怀牛膝10克、青皮8克等行气利水。

  (二)外敷药物

  1.大蒜捣烂,贴敷足心;或吴茱萸30克研细为末,以盐卤调和,涂贴于两足心。适于泄泻或寒霍乱。

  2.炒热盐1包或吴茱萸、食盐份量相等炒热,用布裹之,熨脐部。

  温通阳气,治寒霍乱。

  3.取刚蒸熟大米饭20克,在手中拍成一小圆饼,将胡椒粉1克,撤饭饼中心,待稍凉贴于小儿脐上,4~8小时后去掉。治疗婴幼儿腹泻。

  1)针灸

  针刺: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关元等,轻刺激,留针5~10分钟,隔日一次,并加灸中脘、天枢、脾俞等,寒性泄泻为宜。

  2)推拿按摩

  直推脾土100次,推上三关100次,运内卦100次,推后溪50次,推鸠尾到神厥,天枢两旁向下直推,顺、逆揉运全腹共十分钟,按摩涌泉、足三里各30次。寒泻者推上三关次数加倍,手掌擦热按脐3~5次;伤食泻者加虎口推出大肠50~100次,从鸠尾直推中极5分钟;脾虚泻者加大补牌土300~500次,揉长强穴50次。以儿科腹泻为最宜。

  3)施治要点:

  (一)寒湿困脾文湿阻,治疗时应根据“脾虚”与“温阻”的主次处方。湿阻初起,湿困中焦,以除湿为主。因为寒湿困脾,易伤脾阳,当选用温热药助阳以燥湿,除选用苦温燥湿的药物之外,还要配合温运脾阳的药物,如干姜、附子等。湿为阴邪,其性粘滞,病程较长,治疗应坚持不懈,即使临床症状消失,仍需服用调理、健壮脾胃之剂,如香砂六君子汤之类,以免留湿未尽,继而复发。

  (二)内湿发病,主要是脾运失键,其治疗方法,一方面是杜绝或减少湿邪的来源与产生;另一方面是扩湿邪的出路。因此,有人认为,健脾宣肺是一个关键。药物中苍木、麻黄最为理想。当苍术、麻黄等量使用,则有发大汗的作用;苍术倍于麻黄,则有发小汗的作用;苍术量叁倍于麻黄时,则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苍术四倍于麻黄时,则无发汗之作用,而有明显的化湿作用。

寒湿困脾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寒湿困脾应该如何护理,寒湿困脾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寒湿困脾饮食

寒湿困脾饮食原则

寒湿困脾饮食保健

寒湿困脾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生姜粥:

粳米50克、生姜5片捣烂同煮,粥将熟时放入葱,宜温服。

  2.仙术汤:

将苍术500克、茴香60克、炙甘草60克、干红枣500克(去核焙干),共研细末,加面粉500克、盐120克共拌匀炒热,晨起开水冲服50克,每日一次。

  3.获苓粉粥:

白米30克,先煮沸后放入去核红枣7个,粥煮好后再加茯苓粉30克,搅匀熟透加糖少许。

湿困脾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1、 多喝水。

  2、 饮食宜清淡。

  3、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寒湿困脾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1、忌食辛辣食品。

  2、忌烟酒。

  3、饮食勿过苦寒、生冷。

  4、忌食肥腻食物。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寒湿困脾病因 寒湿困脾鉴别 寒湿困脾症状 寒湿困脾并发症 寒湿困脾就诊 寒湿困脾检查 寒湿困脾治疗 寒湿困脾护理 寒湿困脾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