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肠息肉的病理病因,肠息肉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肠息肉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小肠腺瘤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和回肠,空肠较少。一般来自肠黏膜上皮或腺上皮,多向肠腔内突出,可为单发或多发,往往带蒂,其游离端常指向远端。腺瘤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仅数毫米,大者可达3~4cm。

  二、发病机制:

  小肠腺瘤与大肠腺瘤一样,根据其组织学结构可分成三种类型: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管状腺瘤:

亦称腺瘤样息肉或息肉状腺瘤。以发生于十二指肠最多(41.3%),其次为回肠(34.3%),空肠较少(22.3%)。多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的病例可集中在一段肠管或全部小肠,甚至整个胃肠道。此种腺瘤呈息肉状,大多有蒂。据统计,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病例50%可伴发小肠腺瘤。很多病例无症状,出现症状者以出血较多,亦可引起肠套叠。

  2.绒毛状腺瘤:

亦称为乳头状腺瘤。较管状腺瘤少见,最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内,但亦仅占十二指肠肿瘤的1%~3%。从十二指肠开始向远侧肠管逐渐减少。体积较管状腺瘤大,0.5cm~8.5cm不等,但大多数<5cm。

  3.混合性腺瘤:

亦称绒毛腺管状腺瘤。上述两种结构并存,生物学行为介于上述二种腺瘤之间。

  另外尚有非瘤性息肉:如增生性息肉(hyperlastic polyp)和炎性息肉(infammatory polyp),一般可自行消失。错构瘤性息肉如: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息肉病(Peutz-Jeghers syndrome,简称PJS)是一种显性遗传疾病,其特点是:

①口唇、颊黏膜、牙龈、手足屈侧的皮肤有黑色素斑(简称黑斑),不高出皮肤及黏膜表面,大小约1~4cm,多在儿童和青春期出现;

②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以空肠多发,大多有蒂,组织学上为一种错构瘤;

③有家族遗传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肠套叠是本病的急性并发症,少数可癌变。

肠息肉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肠息肉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一、鉴别:

   1.十二指肠溃疡:

亦可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除以上表现外还可引起幽门梗阻症状,需与十二指肠肿瘤鉴别。借助X线检查、动脉造影、十二指肠镜检加组织学检查当可区别,必要时需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

  2.肠结核:

肠结核可有腹痛、腹泻或便秘、肿块等表现,有时易被呈认为肿瘤,但肠结核多伴有发热、盗汗等结核毒血症的表现,且常伴有肠外结核。胃肠X线钡剂检查显示回盲部有激惹、充盈缺损或狭窄等征象,纤维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有溃疡、僵硬、狭窄等表现,活检可发现典型结核病变干酪样肉芽肿,抗结核治疗常有效,均可与小肠肿瘤鉴别。

  3.慢性胆囊炎:

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部钝痛、隐痛或不适感。疼痛也可位于上腹部、甚至左上腹,并可向腹部其他区域放射或放射至肩部、腰背部。发作时疼痛可持续几十分钟至数小时,多在餐后1h发作。多数患者在进油腻食物或高脂饮食后疼痛可加重。

  一般无明显体征,仅部分病例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叩击痛,但无反跳痛。有时扪及肿大的胆囊。胆囊穿孔后,可有腹膜刺激征。

肠息肉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肠息肉症状,尤其是肠息肉的早期症状,肠息肉有什么表现?得了肠息肉会怎样?

 肠息肉症状诊断

 一、症状:

   小肠容受性好,内容物常为液体,而且腺瘤一般生长较慢,故小肠腺瘤可在较长时间内常无症状。随着病程发展,约有50%的病人有较明显症状,多见于出现并发症之后,其余半数病人仅在剖腹做其他手术或尸检时才被发现。最常见的表现为腹痛、肠套叠、消化道出血及其他消化道症状。

   1.腹痛:

最常见,约50%的小肠腺瘤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多位于中腹部或脐周,多数病人常为间歇性疼痛,呈阵发性加重,有隐痛、钝痛、胀痛甚至绞痛,疼痛多在进食后发生,常可自行缓解或减轻。初起时不重,随病程而加重,常伴有肠鸣。腹痛多由于肿瘤引起肠功能紊乱,瘤体表面坏死致炎症反应、溃疡,小肠套叠,小肠部分梗阻或完全梗阻所致。其中以小肠套叠最为多见,腺瘤向腔内生长,可随肠蠕动及肠内容物向远侧肠袢推进,引起肠套叠,特点是肠梗阻反复发作,并可自行缓解而呈间歇性。有部分病人腹痛可急性发作,常需急诊手术以解除梗阻,但大部分过去有类似腹痛发作,首次发作而不能缓解者仍属少数。腹痛在病变早期常不易引起重视,易被误诊为肠痉挛、肠蛔虫症等,有时甚至误诊长达数年。

  2.消化道出血:

\也颇常见,约1/4左右小肠腺瘤患者可有消化道出血。肿瘤膨胀性生长到一定体积,肿瘤糜烂致瘤体表面血管破溃而引起出血。多数病人出血一般较小,表现为间歇性黑便或仅有大便潜血阳性,严重出血者少见。长期的慢性失血,常有程度不同的贫血,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消瘦。另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急性消化道出血,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便,有时也可反复发作,甚至常因出血严重而需急诊手术。

  3.其他:

尚有腹部不适、嗳气、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腹胀甚至腹泻等,十二指肠乳头部的腺瘤可因压迫或阻塞胆总管下端而引起梗阻性黄疸。

  4.体征:

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长期的隐性出血可有贫血貌,PJS患者可见口唇黏膜、颊黏膜、牙龈、指趾掌面等处黑色斑块。肠梗阻时可有腹部局限性膨隆,肠鸣音阵发性亢进或有气过水声,在肠套叠时可扪及椭圆形肿块,尤其是在腹痛发作肠管痉挛时更明显。

   二、诊断:

  小肠腺瘤的诊断较为困难,临床误诊率可达65%~80%。诊断的关键在于临床医生对本病应有高度的警惕性,不能满足于症状诊断和对症治疗。对于有原因不明的小肠梗阻或反复发作的不完全性小肠梗阻,并可除外术后肠粘连、腹壁疝嵌顿等;有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或有贫血表现而排除胃、结肠病变者应考虑到小肠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做针对性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有皮肤黏膜黑斑且可追寻腹痛病史及家族史者可诊断PJS。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剖腹探查 对于不能明确诊断而疑为小肠肿瘤的患者,应及时剖腹探查,手术探查勿遗漏较小的腺瘤息肉。如果视诊和扪诊未发现病变,可用强光透照检查,必要时可切开小肠做术中内镜检查,直接观察小肠黏膜,并需注意小肠腺瘤有无多发性的可能。

肠息肉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肠息肉有哪些并发病症,肠息肉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肠息肉并发症

一、并发症:

   1.消化道出血:肿瘤膨胀性生长到一定体积,肿瘤糜烂致瘤体表面血管破溃而引起出血。

    2.黄疸:十二指肠乳头部的腺瘤可因压迫或阻塞胆总管下端而引起梗阻性黄疸。

   3.贫血、肠套叠是小肠腺癌常见并发症,亦是就诊的主要原因。

肠息肉就诊

肠息肉就诊指南针对肠息肉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肠息肉挂什么科室的号?肠息肉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肠息肉要做哪些检查?肠息肉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肠息肉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肠息肉患者就医,解决肠息肉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7、家中是否有肠息肉患者?

  • 建议就诊科室:

    胃肠外科、肿瘤科
  •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 诊断标准:

    1.便血或黏液血便史。 2.肛诊或肠镜发现息肉。 3.钡灌肠见充盈缺损。 4.病理诊断排除癌变。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逐步拉长复诊周期腹胀消失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待腹痛减轻 后转门诊治
  • 重点检查项目:

    1.血常规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2.免疫病理检查

    免疫病理检查是利用免疫学的原理进行的一种检查,如:皮肤斑贴试验、癣菌素试验、过敏原筛选等

    3.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份。每个血红蛋白分子由4个血红素基团与珠蛋白构成,每个血红素又由4个吡咯环组成,在环中央有一个铁原子。血红蛋白中的铁在二价状态时,可与氧呈可逆性结合(氧合血红蛋白),如果铁氧化为三价状态。血红蛋白则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就失去了载氧能力。

肠息肉检查

向您详细介肠息肉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肠息肉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血红蛋白免疫病理检查

 肠息肉检查

 一、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管状腺瘤呈息肉状,单发或多发,多发肿瘤可集中在一段肠管或全部小肠。有蒂或无蒂,大小不等。镜检见肿瘤细胞主要为单层柱状上皮被覆的腺体组织,腺体大小较不一致,形状较不规则,上皮有轻度不典型性,核分裂象偶见。绒毛状腺瘤肉眼见肿块体积往往较大,呈乳头状或绒毛状。镜检见,主要由绒毛状结构,绒毛表面覆以分化较成熟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1.X线检查:

常规的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符合率仅为20%左右,主要原因有二:

①小肠蠕动较快,钡剂 可能越过病变肠段而未被发现;

②小肠较长且盘曲折叠,充盈多不连续,口服大量钡剂易造成影像重叠,掩盖病变。利用小肠钡灌注法检查可使诊断符合率提高到80%~90%,具体方法是将小肠导管经口吞入,置于空肠近端,注入稀钡及气体,使整个小肠形成双对比,并可将导管向远侧逐步推进,对小肠进行逐段分次检查。X线影像有:充盈缺损、黏膜纹消失、龛影和肠腔狭窄等,还可显示肠套叠征象及多发性节段性病变。

  2.纤维内镜检查:

对于十二指肠腺瘤有较重要意义,小肠镜有助于上段空肠腺瘤的诊断,纤维结肠镜可通过回盲瓣,送入回肠20~30cm,对于末段回肠腺瘤诊断有帮助。

  3.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对消化道出血的定性及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显示瘤体形态的大小,腺瘤部位的血管走行及排列较规则,肿瘤染色较规则,边界较清楚。

  4.剖腹探查:

对于不能明确诊断而疑为小肠肿瘤的患者,应及时剖腹探查,手术探查勿遗漏较小的腺瘤息肉。如果视诊和扪诊未发现病变,可用强光透照检查,必要时可切开小肠做术中内镜检查,直接观察小肠黏膜,并需注意小肠腺瘤有无多发性的可能。

肠息肉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治疗肠息肉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肠息肉应该吃什么药。

肠息肉一般治疗

  肠息肉西医治疗

 一、治疗:

  1.小肠绒毛状腺瘤有30%~50%的癌变率,管状腺瘤的癌变率为3%~8%,小肠腺瘤亦可发生套叠和出血,故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宜。

  2.带蒂者可做小肠壁楔形切除;较大而无蒂或因肠套叠致肠管血运不良者,可做肠切除吻合术。十二指肠腺瘤可于内镜下行腺瘤切除,十二指肠乳头部的腺瘤局部切除后需做胆总管和胰管的引流,对已经恶变的十二指肠绒毛状腺瘤应考虑做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3.对于PJS的治疗,目前尚有争论。有人主张对于未并发肠套叠及恶变的可不治疗,理由是小肠PJS恶变机会少,小肠切除过多可引起吸收不良,小肠套叠大多数可自行复位。我们认为对较大的腺瘤采取积极治疗为宜,通过纤维胃镜、肠镜可摘除部分息肉,如经腹手术时应果断切除较大的、质地韧或硬、基底广的息肉。

 二、预后:

  1.腺瘤切除后预后良好,十二指肠良性绒毛状腺瘤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率为30%左右,需定期复查。

肠息肉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肠息肉应该如何护理,肠息肉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肠息肉一般护理

 肠息肉护理

 一、护理:

  1.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软质饮食避免摄人过冷、过热、过成、过粘、酸辣、粗糙等带有刺激性的食物。

  2.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

肠息肉饮食

饮食适宜:1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2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3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豆浆 豆浆富含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对肠道具有保护作用,也对人体营养补充有帮助。 譬如牛奶,黄豆等食物也可以多吃点。
土豆 土豆含碳水化合物比较高,对患者的营养补充比较容易吸收,特别对于肠道疾病患者。 一般每周食用6-10次,也可以多吃点燕麦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牛 初 乳 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物质,也就有利尿,通便的作用。 也可以多吃点冬瓜,芹菜等食物。
饮食禁忌:1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2刺激心脏、血管的食物。3产气的食物。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猪油 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容易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脂肪丰富的食物肠道疾病患者都不宜食用。
辣椒 容易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不适,以及影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刺激的食物都不宜食用。
红薯 红薯食用后容易产气,导致胃肠胀气,腹胀,疼痛等不适症状,也影响食欲,也可能加重病情。 属于容易产气的食物不宜食用。

肠息肉饮食原则

  肠息肉饮食保健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小肠腺瘤 肠息肉病因 肠息肉鉴别 肠息肉症状 肠息肉并发症 肠息肉就诊 肠息肉检查 肠息肉治疗 肠息肉护理 肠息肉饮食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