铊中毒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铊中毒的病理病因,铊中毒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因:
1.内服或外用铊盐(30%):
大多数铊盐无色无味,溶解性良好,因此内服以及投毒也是铊中毒患者接触铊化合物的途径之一。外用含铊软膏治疗发癣(我国现已不用)所引起,少数病例是由于误服含铊的毒鼠、杀虫、灭蚊药所致。
2.职业因素(30%):
日常接触摄入是导致铊中毒的重要因素。铊化合物可以经由皮肤吸收,或通过遍布体表的毛囊、呼吸道黏膜等部位吸收。有病例显示,暴露于含铊粉尘中2小时,便可能导致急性铊中毒。
3.环境因素(30%):
由于矿山开采等原因造成的土壤和饮用水污染,也有可能导致居民通过饮食摄入含铊化合物,产生急性或慢性铊中毒。根据接触史和病程发展,铊中毒可以分为急性铊中毒和慢性铊中毒,急性铊中毒是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铊所引起的中毒反应,接触途径多为口服。
二、发病机制:
1价铊离子与钾离子化学性质相似,在生物体内会与钾离子发生竞争,影响有钾离子参与的生理活动如神经冲动的传导等。铊与线粒体膜中的巯基结结合,抑制氧化磷酸化,与半胱氨酸巯基结合影响角蛋白的合成,导致毛发、指甲生长障碍,出现脱发和mess纹。铊与核黄素结合,干扰生物氧化的过程,引起外周神经炎。铊会干扰DNA的合成并抑制有丝分裂。铊可以穿过胎盘对胎儿造成损害,还能够穿过血脑屏障。
铊中毒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铊中毒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一、鉴别:
通过调查病人的接触史,脱发、神经症状、白色指甲横纹等特征,以及尿液、血液毒物检测均可达到与其他金属鉴别的目的。
1、实验室检查
1.血铊
由于铊在血中的半衰期甚短,一次接触后4小时即达到峰值,4~5天后明显下降,至5~7天,摄入量的99%已从血中消失,故血铊仅急性接触后短期内进行检测才有参考价值;对慢性接触的应用价值相对更差。
正常人血铊多低于2μg/L(<9 78nmol="" l="">40μg/L (19.nmol/L)多提示有急性铊中毒可能,症状明显者血铊水平多在100μg/L (0.49μmol/L)以上。
2.尿铊
正常人尿铊多在5μg/L(0.0245mol/L,原子吸收光谱法)以下。有研究认为当尿铊超过100μg/24h (0.49μmol/24h)对提示有过量急性铊接触,但临床症状明显者尿铊多在200μg/24h (0.98μmol/24h)以上。故多数学者认为,急性铊中毒的尿铊诊断值下限定为200μg/24h(0.98μmol/24h)较为合适;严重中毒者尿铊可达10mg/24h。
但对职业与环境性铊接触人群,尿铊在20μg/L以下者多无中毒的临床症状,故认为其生物接触限值以20μg/L较为合适。有关慢性铊中毒尿铊的诊断下限值,目前仍有争议,且资料甚少,故目前主张以其生物接触限值为诊断起点,而以临床表现作为诊断分级依据。
铊中毒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铊中毒症状,尤其是铊中毒的早期症状,铊中毒有什么表现?得了铊中毒会怎样?
一、症状:
内服大量铊盐的急性中毒病儿常在数小时到24小时内出现症状。
1.消化道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口炎、腹痛、腹泻,可有出血性胃肠炎(或有便秘)。口服铊盐患者因口服时铊盐与咽喉部位接触可出现舌盐、咽炎食管盐等炎症发应。
2.神经损伤: 神经症状多出现在急性铊中毒的2-5天后。主要有肢端神经痛、肢体感觉障碍、肌肉无力。部分病儿发生急性铊脑炎,出现头痛、嗜睡、精神错乱、幻觉、惊厥、震颤、谵妄、昏迷等。昏迷是大剂量铊中毒的特征表现。慢性铊中毒的特征表现是共济失调、感觉异常,并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引起肌肉无力、肌肉萎缩。
3.皮肤症状: 脱发是铊中毒的显著特征。一般在急性中毒后1~3周出现,表现为斑秃或全秃,也可伴有脱眉。脱发一般属于可逆性的,严重中毒时则可导致永久性脱发,并累及胡须、腋毛、阴毛和眉毛。还可出现皮疹、手掌红斑、痤疮、干皮病、指(趾)甲显现苍白痕横纹或脱落。
4.心血管症状: 中毒患者可有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心绞痛、贫血、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等。
5.眼部症状: 铊中毒患者还可出现视神经损伤,表现为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眼膜炎、眼睑炎、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6.其他症状: 重症病儿还可有肺水肿、呼吸困难以至呼吸衰竭、休克等,可于数日内死亡。肾脏损害,可有血尿、蛋白尿表现。此外,中毒者还可有痴呆、甲状腺功能不全、发育迟钝及睾丸萎缩等。
铊中毒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铊中毒有哪些并发病症,铊中毒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一、并发症:
可发生急性铊中毒性脑炎,出现头痛,嗜睡,昏迷,惊照,震额,呼吸困难,发纶以至呼吸衰竭,重者可致死,也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皮肤干燥呈鳞片状,指甲有Mee’s纹,视力下降,视冲经萎缩。
铊中毒就诊
铊中毒就诊指南针对铊中毒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铊中毒挂什么科室的号?铊中毒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铊中毒要做哪些检查?铊中毒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铊中毒就诊指南旨在方便铊中毒患者就医,解决铊中毒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下肢麻木或疼痛、腰痛、脱发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诊断标准:
1.病史 询问患者的病史也是诊断铊中毒的重要依据。有铊接触史,或有可能接触到铊,且具有铊中毒症状的患者。 2.临床表现 依靠特征症状可以诊断铊中毒。脱发、周围神经炎引起的下肢麻木和疼痛敏感,以及恶心、呕吐、腹部隐痛等症状同时出现,是认定铊中毒的重要线索。此外,铊中毒患者的指甲上还会出现白色横纹,称为米氏线,这是确诊铊中毒的重要依据。 3.辅助检查 对血液、尿液、毛发等生物样本的检测是最终确诊铊中毒的依据。其中尿液的检测最为重要。由于铊在体内几乎完全经肾代谢,故尿液中铊的浓度直接反映了患者与铊接触的状况和中毒状况。尿铊浓度超过0.015mmol/L便可以确诊铊中毒。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急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头痛减少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尿糖缓解后转门诊治疗。重点检查项目:
1.尿液检查
目前公认的铊中毒的确诊方法是去患者24h的尿液,做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尿胆原增高,尿铊升高。尿内还可能出现蛋白、尿糖、血尿、管型等。
2.其他毒物检测途径
呕吐物及胃清洗液可分析出毒物。大便中可检验出铊盐存在。
3.辅助检查
心电图表现为非特异性ST段和T段改变。血液中白细胞、嗜酸性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
铊中毒检查
铊中毒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铊中毒的治疗方法,治疗铊中毒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铊中毒应该吃什么药。
铊中毒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催吐、洗胃、导泻、输液
由于口服铊盐发生的急性中毒,应立即采取刺激催吐或用2~4%盐水或淡肥皂水催吐,并用1%碘化钾或碘化钠100~200ml洗胃,使成不溶性的碘盐,减少自胃肠吸收,随即选用3%硫代硫酸钠溶液或清水洗胃。用硫酸盐盐类泻剂导泻,加快毒物排出;并可口服活性炭0.5g/kg,以减少毒物吸收。以后内服牛奶、生蛋清等。静脉输液可促进排泄并维持体液平衡。
2.解毒剂
在铊中毒的治疗上并没有真正意义的解毒剂。如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的应用方法同汞中毒,但效果不明显。双硫腙可与铊形成无毒的络合物,由尿排出,剂量为每日10~20mg/kg,分2次口服,5天为一疗程。并应每天补给10%葡萄糖溶液100m1。普鲁士蓝具有离子交换剂的作用,铊可置换普鲁士蓝上的钾随粪便排出。治疗量为每日250mg/kg,分4次服用,每次溶于15%甘露醇50ml中口服,同时给盐类泻剂和钾盐加速铊的排泄。慢性铊中毒用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等,可有一定疗效。
3.其他脱毒方法
血液净化:严重中毒可用透析疗法或换血疗法,能在短时间内降低人体内的铊。皮肤沾染时,可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铊中毒辨证论治
1.应在催吐后立即用1%碘化钾或碘化钠100~200ml洗胃,使成不溶性的碘盐,减少自胃肠吸收,随即选用3%硫代硫酸钠溶液或清水洗胃。
2.用盐类泻剂导泻;并可口服活性炭0.5g/kg,以减少毒物吸收。
3.内服牛奶、生蛋清等。(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铊中毒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铊中毒应该如何护理,铊中毒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铊中毒一般护理
一、护理:
饮食和疾病护理:铊中毒患者饮食方面避免损害肝脏等食物,可清淡饮食,多食些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消除患者的焦虑与悲观情绪。多鼓励患者,给予其信心。
专家观点:由于急性铊中毒大多发生突然,且病因隐匿,即使患已有铊中毒的临床表现,但仍很少为医师所知,故及时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难以实现。因此
,加强铊中毒诊治技术的,可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
环境铊中毒与职业性慢性铊中毒相比,发病的潜伏期更长,周围神经损害、视神经损害也较为严重和突出,常呈慢性进行性进展,这与一直生活在高铊地区,长期接触和铊的持续作用有关。由于铊不断在体内蓄积以及其在体内的再分布还可导致部分患者病情呈现多次反复,其预后也更差。
铊中毒饮食
铊中毒饮食原则
一、饮食保健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
二、宜吃食物
1、宜吃消除重金属的食物; 2、宜吃保护胃黏膜的食物; 3、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三、忌吃食物
1、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肥肉、猪油、羊油; 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 3、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鸡、咸鱼、咸蛋。
四、推荐食谱
1、宜吃消除重金属的食物; 2、宜吃保护胃黏膜的食物; 3、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