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病理病因,老年人血栓性疾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血管内皮损伤
当机械、感染、免疫及血管自身病变等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时,通过止血机制可促使血栓形成。
2.血流异常
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血流淤滞、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以下机制参与了血栓形成:①红细胞聚集成团,形成红色血栓;②促进血小板与内皮的黏附及聚集、释放反应;③损伤血管内皮,启动凝血过程。见于高脂血症、红细胞增多、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脱水、各类肿瘤、炎症等所致的高黏滞综合征及循环障碍。
3.抗凝活性减低
人体生理性抗凝活性减低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引起人体抗凝活性减低的常见原因有:①先天性或后天性AT-Ⅲ减少或缺乏;②PC及PS缺乏症;③由FⅡ、FⅤ等结构异常而引起的抗蛋白C现象(APC-R);④肝素辅因子Ⅱ(HC-Ⅱ)缺乏症等。
4.纤溶活力低下
临床常见者有:①纤溶酶原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异常纤溶酶原血症等;②纤溶酶原激活剂(PA)释放障碍;③纤溶酶活化剂抑制物过多。这些因素导致人体对纤维蛋白清除能力下降,有利于血栓形成及扩大。
二、发病机制
血管壁损伤(机械、感染、缺氧、免疫及代谢等)、血液凝固性增高(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因子升高、抗凝功能减弱及纤溶活性降低)及血流异常(缓慢、停滞及旋涡)是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其机制也有所侧重。内皮损伤和血小板功能亢进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而血流缓慢和血液凝固性增高则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先决条件。病情发展阶段不同,病理改变也各异。早期为高凝状态,其血栓形成的能力超过抗血栓能力,体内有形成血栓的倾向,但不一定有体外凝血象的异常。血栓形成阶段是心血管腔内有血栓形成。血栓栓塞阶段是血栓脱落导致远端组织缺血性改变。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鉴别
1.先天性易栓症
这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的某一环节障碍而导致血栓形成的疾病,常首发于青少年。
下列的临床表现往往提示本病可能:①有血栓病的家族史;②无明显诱发因素的多发性血栓形成;③幼年或青少年期发生的血栓;④对常规的抗血栓治疗效果不佳。在可疑对象中可以用凝血酶时间(TT)和优球蛋白溶解试验(ELT)作初步筛选:TT的延长提示纤维蛋白原的缺陷,ELT的延长提示纤溶活力降低;如果2项试验均正常,则可能为抗凝物质的缺陷。为进一步确定缺陷的特异环节,可根据需要依次作ATⅢ、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肝素辅因子Ⅱ、t-PA以及PAI等的检查,结合临床作出进一步的诊断。
2.恶性肿瘤和血栓
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为5%~15%,胰腺癌可达50%。主要由于肿瘤可使促凝活性增高,如因子Ⅱ、Ⅴ、Ⅷ∶C、Ⅸ、Ⅹ都增高,有时还存在异常蛋白血症、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的浸润和破坏,促凝物质释放易引起DIC。另外,化疗药物、激素、感染、手术、创伤性探查也可作为诱发因素,肿瘤患者的抗凝活性减弱,如AT-Ⅲ、蛋白C水平下降。应该承认还有许多机制未阐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3.系统性红斑狼疮
4%~14%患者可发生血栓。该病由自体免疫机制引起,其血中的抗磷脂抗体可使血管内皮损伤,故产生的PGI2和t-PA减少;可增加纤维连接蛋白(FN)释放,激活血小板;各型冷球蛋白的存在可造成高黏滞综合征;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内皮损伤造成局部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沉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可导致SLE患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皮肤坏死性血管炎,心肌梗死,肺栓塞、缺血性骨坏死等。
4.心脑疾病和血栓
冠心病和血栓的因果关系过去尚有争议。究竟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凝血系统而形成血栓,还是冠心病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导致血栓。从大量的尸检研究证实以前者的观点为正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血栓形成的关键,进而发生心肌梗死。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增高,栓塞者一般年龄较轻,由心源性和凝血功能异常引起。中老年人以血栓形成多见,以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原因。机制无非是和血流动力学、血管、血小板、凝血纤溶等有关。
5.糖尿病和血栓
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冠心病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25倍,国内资料统计占38%,其他可引起视网膜病变、四肢坏疽、脑血管意外等。控制高凝状态是防治血管病变的关键。
6.肝、肾病和血栓
重症肝病常易引起微血栓,发生DIC。发生率一般为8.8%~16%。机制主要是凝血因子激活,抗凝因子合成减少,单核-吞噬系统功能不全所致。
肾脏疾病的血栓主要见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微小病变和膜性肾炎。多见的是肾静脉血栓和多发性盆腔静脉血栓,也可表现为微血栓。
7.其他疾病和血栓
肺部疾病和血栓的关系也很密切。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由于局部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流变学改变而导致血栓形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致纤维素微血栓形成;肺栓塞常因血栓栓塞为主,也可有其他物质引起,如羊水、脓性菌团、肿瘤细胞团等。另外血透、腹透、体外循环、人工瓣膜、器官移植等都可以诱发血栓形成。至于外科范围的血栓形成不在此赘述。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症状,尤其是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早期症状,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有什么表现?得了老年人血栓性疾病会怎样?
一、症状
血栓形成和栓塞的临床表现及其后果取决于血栓的部位与大小。冠状动脉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颈动脉或脑动脉血栓表现为偏瘫、意识障碍;下肢深层静脉血栓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及淋巴水肿等。
血栓形成由综合性因素引起,故诊断的方法也是多种的。有的指标可预示血栓形成前的高凝危机状态;有的是对血栓形成后的诊断。迄今,尚无一个特异性指标能正确地诊断血栓形成,有时一些指标虽已异常,但该患者也不一定形成血栓,要做到正确地预报血栓形成并不容易,尚需进一步研究。
二、诊断
1.血液学诊断
(1)内皮素-1检测(ET-1):
ET-1是平滑肌强力收缩剂,可显示血管内皮的损伤情况。
(2)血小板激活指标:
当血小板活化后可释放一系列物质,测定这些物质可了解血小板活化情况。如TXB2、β-TG、PE4、GMP-140等。
(3)血小板聚集率:
该项指标增高,表示易形成血栓。
(4)血栓调节蛋白(TM):
正常情况下有抗凝作用,如其作用减弱,有利于血栓形成。
(5)血浆中的抗凝指标:
如AT-Ⅲ、蛋白C、蛋白S、肝素辅因子-Ⅱ。
(6)纤溶指标:
纤溶酶原和纤溶酶活性、t-PA、PAI活性、纤维蛋白肽A、肽B测定。
(7)血液流变学测定:
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等。
2.器械检查
(1)血管造影:
能显示血管内血栓的部位。但由于其是创伤性检查,部分病人碘过敏、检查本身可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栓形成,故此项检查受一定的限制。
(2)超声波:
双显性扫描检查能对血栓精确定位,是一项可取的非创伤性诊断技术。
(3)CT和MRI:
可清晰、精确诊断实质脏器中血栓形成的梗死病灶,但对肢体血管血栓形成的诊断不理想。
(4)其他:
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和电阻抗体体积描记法也可采用,以前者较好。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有哪些并发病症,老年人血栓性疾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并发症
常见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可并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可并发肺梗死等。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就诊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就诊指南针对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挂什么科室的号?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老年人血栓性疾病要做哪些检查?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患者就医,解决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就诊前准备:
常见问诊内容:
建议就诊科室:
最佳就诊时间:
就诊时长:
诊断标准: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重点检查项目: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检查
向您详细介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凝血酶时间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检查
1.动脉血栓性疾病
以选择反映血管壁(PGI2)和血小板(TXB2,β-TG,PF4血小板聚集)指标为主,适当选些凝血(纤维蛋白原,vWF等),抗凝(AIⅢ)及纤溶(tPA,PAI)等指标。
2.静脉血栓性疾病
以选择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为主,亦可做些血小板和血管方面的指标。
3.血管造影
对确定血栓的部位和范围颇有价值,如冠状动脉造影。
4.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
由于正在形成的血栓能摄取Ⅰ125标记的纤维蛋白原,因而对早期血栓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5.电阻抗体积描记法
深吸气使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液郁滞于小腿,导致下肢血容量增加;深呼气有利于静脉回流,使下肢血容量减少,因此本法可测定下肢血容量变化,间接了解有无下肢静脉阻塞,但不能区别血栓与非血栓性阻塞。
6.超声
能发现阻塞血管中血流消失或异常,但不能发现小血栓。
7.CT
对脑血栓及腹腔血管血栓形成有很高的确诊率。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应该吃什么药。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重建血流通路,可采用手术和药物二大措施,本文仅讨论后者。
1.依发展阶段选药
(1)高凝状态:
高凝状态表明体内有形成血栓的倾向,但尚未形成血栓,此阶段应用以下措施。
①抗血小板疗法:
可选用肠溶阿司匹林(50~100mg/d)。用药期间,用血小板聚集试验监护。此类药物对动脉血栓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对静脉血栓性疾病疗效不肯定。阿司匹林对男性有效,而女性疗效较差;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初次发作有一定疗效,而预防再次发作无效;或噻氯匹定对男性与女性初次和再次发作均有疗效。此类药物过量尚无拮抗剂。
②抗凝疗法:
通过影响凝血过程的某个环节,阻止血栓的形成与扩大,但对已形成的血栓无效。肝素在防治急性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周围静脉和肺栓塞有较好的疗效。一般以0.5mg/(kg·d)作为治疗,间歇或持续静滴。治疗中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正常延长1.5~2.5倍)监护。肝素过量用硫酸鱼精蛋白(鱼精蛋白)对抗。华法林和醋硝香豆素(新抗凝)常用于慢性静脉血栓形成,需用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25~30s为宜)作为监护指标,过量用维生素K对抗。
③降低血黏度疗法:
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蝮蛇抗栓酶。
④调节内皮细胞功能:
Defibrofide和蛋白多糖能促使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tPA PGI2,中药脉通灵提取物也能加速tPA的释放,从而发挥抗血栓效应。
(2)血栓形成:
采用溶栓疗法仅适应于新近形成的急性动静脉血栓,其疗效与血栓形成的时间有关。
(3)血栓栓塞:
应用抗血管疗法。
2.依类选药
动脉血栓性疾病发生机制主要是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激活,其治疗可选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小板、溶栓及降低血黏度等措施。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机制是以血流缓慢和血液凝固性增高为主,故治疗选择抗凝、溶栓及降低血黏度等疗法。
二、预后
血栓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应该如何护理,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一般护理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护理
1、患肢注意保暖,并保持干燥,避免患肢受冷、受湿,如冬天穿厚袜子、棉裤,不要赤脚泡在冷水里干活,以免引起血管痉挛,加重肢体缺血缺氧;但也不能用过热的水浸泡患肢,以免增加局部氧的消耗。
2、进行心理护理,讲述病人目前本病的发展状况,减轻其心理负担,解除其精神困扰因素。
3、口腔护理,每天3次。一般选用等渗透水、2%-3%硼酸水、0.02%呋喃西林液,起到清洁口腔,预防感染的作用。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饮食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饮食原则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饮食
1、限制总热能,适当控制每日摄食总量。节制膳食,定时定量进食,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食物种类齐全,营养素比例合理,不挑食偏食。
2、适量蛋白质。应控制食物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选用高生物价优质蛋白,按每日1g/kg掌握,其中植物蛋白质可占50%,动物蛋白选用鱼、鸡、牛肉、鸡蛋白、牛奶、猪瘦肉等。大豆蛋白可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宜多食用。
3、限制脂肪、胆固醇。膳食脂肪不超过40-50g/d,可选豆油、菜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红花油等植物油;应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蛋黄、肥肉、贝类、墨鱼、动物性脂肪的摄入,膳食胆固醇不应超过300mg/d。
4、选用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如淀粉、糙米、标准粉、玉米、小米等,可促进肠蠕动,加速胆固醇排出,对防治高血压病有利。
5、低钠盐饮食,限制食盐可降低血压,一般每日食盐摄入量2-5g为宜;
6、注意选食桔子、大枣、番茄、芹菜叶、油菜、小白菜、莴笋叶等新鲜蔬菜和水果,及时补充维生素C、B6、B1、B2和维生素B12等水溶性维生素。
7、戒烟、慎酒,适量喝茶。
8、具有降血压作用的食物有:芹菜、胡萝卜、番茄、荸荠、黄瓜、木耳、海带、香蕉等;降脂食物有:山楂、香菇、大蒜、洋葱、海鱼、绿豆等;此外草菇、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银耳等蕈类食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对防治高血压病、脑出血、脑血栓具有一定作用。
所有过咸食物及腌制品、蛤贝类、虾类、皮蛋,含钠高的绿叶蔬菜等,烟、酒、浓茶、咖啡,以及辛辣的刺激性食品均在禁忌之列。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