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理病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离子辐射可以使CML发生率增高,在广岛和长畸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接受脊椎放疗的强直性脊椎炎患者和接受放疗的宫颈癌患者中CML发病率与其他人群相比明显增高。长期接触苯和接受化疗的各种肿瘤患者可导致CML发生,提示某些化学物质亦与CML发关。CML患者HLA抗原CW3和CW4频率增高,表明其可能是CML的易感基因。尽管有家族性CML的报道,但CML家族性聚集非常罕见,此外单合子双胞胎的其他成员CML发病无增高趋势,CML患者的父母及子女均无CML特征性Ph染色体,说明CML是一种获得性白血病,与遗传因素无关。

  二、发病机制:

1.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其主要证据有:

①CML慢性期可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增多;

②CML患者的红系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巨核细胞均有Ph染色体;

③在G-6-PD杂合子女性CML患者中,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表达同一种G-6-PD同工酶,而成纤维细胞或其他体细胞则可检测到两种G-6-PD同工酶;

④每个被分析的细胞其9或22号染色体结构异常都一致;

⑤分子生物学研究22号染色体断裂点变异仅存在于不同CML患者,而在同一病人的不同细胞中其断裂点是一致的;

⑥应用X-连锁基因位点多态性及灭活式样分析亦证实了CML为单克隆造血。

  2.祖细胞功能异常:

相对成熟的髓系祖细胞存在有明显的细胞动力学异常,裂指数低、处于DNA合成期的细胞少,细胞周期延长、核浆发育不平衡,成熟粒细胞半衰期比正常粒细胞延长。采用3H自杀试验证实仅只有20%的CML集落处于DNA合成期,而正常人为40%,CML原粒、早幼粒细胞标记指数比正常人低,而中、晚幼粒细胞标记指数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别。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发现CML骨髓祖细胞与外周血祖细胞的增殖能力不同,骨髓CFU-GM和BFU-E数与正常对照相比通常增高,但亦可正常或减低,而外周血可升高至正常对照的100倍。Ph阳性CML病人骨髓细胞长期培养研究发现,经几周培养后在培养基中可检测到Ph阴性的祖细胞,现已证实这主要为CML造血祖细胞黏附功能异常所致。

  3.分子病理学:

1960年,Nowell和Hungerfor描述了CML相关的Ph染色体,这是首次发现的与一特异人类肿瘤相关的非随机染色体异常。1973年Rowley采用奎宁和姬姆萨染色技术首次证实CML中发现的Ph染色体(22q-异常)是t(9;22)(q34;q11)染色体易位所致。1982年在9q34断裂区克隆出了ABL基因。1983年证实位于q34的基因片段易位到22号染色体上与22q11断裂区一个称为BCR的基因形成BCR-ABL融合基因。

  1)ABL基因:

原癌基因c-abl定位于q34,在物种发育过程中高度保守,编码在所有哺乳动物组织和各种类型细胞中均普遍表达的一个蛋白质,c-abl长约230kb,含有11个外显子,走向为5端至着丝粒。该基因第一个外显子有两种形式,外显子1a和1b,因而有两种不同的c-abl mRNA,第一种称为1a-11,长6kb,包括外显子1a-11;另一种称为1b,自外显子1b开始、跨越外显子1a和第一个内含子,同外显子2-11相接,长为6kb,这两种ABL的RNA转录编码两种不同的分子量均为145000的ABL蛋白。DNA序列分析发现。c-abl属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除激酶 片断外,该基因还有在信号传导蛋白的相互作用和调节中非常重要的SH2和SH3片断,c-abl的特征是有一个大的C末端非催化片断,该片断含有DNA和细胞骨架结合的重要序列和一个参与该传导信号的区域。正常的p145ABL穿梭于细胞核和胞浆之间,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具有较低的酪氨酸激酶活性。p145ABL的活性和细胞内定位受连接细胞骨架与细胞外间质的整合素(integrins)调控,现有研究表明至少在纤维细胞,ABL激活需要细胞黏附,因此ABL可能通过将整合素信号传递至细胞核从而充当黏附和细胞周期信号之间的桥梁,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控制。

  2)BCR基因:

BCR基因定位于22q11,长130kb,有21个外显子,起始方向5端至中心粒。有4.5kb和6.7kb两种不同的BCR mRNA转录方式,编码一分子量为160000的蛋白p160 BCR,该蛋白有激酶活性。p160 BCR之C末端与ras相关的GTP结合蛋白p21的GTP活性有关联。

  3)BCR-ABL基因:

位于9q34的c-abl基因易位于22号染色体与位于22q11的bcr基因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迄今CML患者中已发现有3个bcr断裂点丛集区,分别为M-bcr、m-bcr、u-bcl和6种BCR-ABL融合转录方式,与M-bcr相应的有b2a2、b3a2、b2a3,其编码蛋白为p210,与m-bcr相应的有ela2,其编码蛋白为p190,与u-bcr相应的有e19a2,其编码蛋白为p230。

  小鼠模型体内已证实BCR-ABL可导致CML发生,BCR-ABL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浆,具有极高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改变作为BCR-ABL催化底物的一些关键的调节蛋白磷酸化状况激活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如通过激活参与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的Ras信号途径,使祖细胞数量增多,干细胞池减少,干细胞成为增殖池的一部分,从而使未成熟粒细胞不断扩增。BCR-ABL作用的另一种机制是改变正常整合素功能,正常造血祖细胞黏附于细胞外基质,而黏附是由祖细胞细胞表面受体特别是整合素来介导的,BCR-ABL通过干扰β1整合素的功能导致CML细胞的细胞黏附功能缺陷,从而使未成熟细胞释放至外周血并迁移至髓外部位。

  最近,CML发病机制研究又取得了进展:

①体外培养发现,BCR-ABL通过抑制凋亡而延长CML祖细胞的因子非依赖性生长时间;

②用反义寡核苷酸下调BCR-ABL表达后可能通过增加细胞对凋亡的敏感性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特别是减少CML病人早期祖细胞集落形成,降低CML样细胞系的细胞增殖;

③表达BCR-ABL的、转化的、因子非依赖性的、可致瘤的小鼠造血细胞通过上调bcl-2而增加对凋亡的敏感性,当bcl-2表达受抑后,BCR-ABL阳性细胞又变成了因子依赖性和非致瘤性。以上实验结果表明,BCR-ABL抑制细胞凋亡导致髓系细胞不断扩增是CML的又一发病机制。

  4)急变发生机制:

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80%的AP或BP CML患者有继发性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异常依次为 8、 Ph、i(17)、 19、 21和-Y。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变(急粒变)的患者中约80%有非随机性染色体异常,其染色体核型常表现为超二倍体,最常见的异常为 8,且 8常与其他染色体异常如i(17)、 Ph、 19等同时出现,其次为 Ph、i(17)和-Y。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变(急淋变)的患者约30%有继发性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常为染色体丢失,从而表现为亚二倍体或结构异常,常见异常为 Ph和-Y, 8少见,i(17)尚未见报道,-7、14q 与急淋变特异相关。尽管有研究发现急变期CML有N-Ras基因突变和c-Myc基因表达增高,但其发生率极低。Rb基因在急变期CML患者亦极少有改变。Sill等发现p161NK4A基因的纯合子缺失与CML急淋变相关。CML急性变分子机制研究较多的还是p53基因,20%~30%的急粒变的患者存在有p53基因结构和表达的异常,CMLp53基因改变特征为:

①主要改变是基因重排和突变;

②主要见于急粒变,急淋变极少见;

③p53突变常见于有17P-异常患者;

④p53突变能导致CML的急粒变。最近,又有钙调素基因甲基化程度、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改变与CML急变关系的研究报道,但其意义尚待进一步阐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在诊断本病的同时,常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贫血呈轻、中度并与脾肿大不一,白细胞减少或增多,但罕见有超过50×109/L者,骨髓干抽,活检示造血组织为纤维组织取代。无ph1阳性细胞。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临床上以出血为主,白细胞<50×109/L,血小板显著增高,可见异型血小板,骨髓巨核系增生为主,ph1染色体阴性。

  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患者皮肤粘膜呈暗红色、口唇紫暗、红细胞增高显著,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增强,ph1染色体一般均阴性,粒系无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

  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多见于老年人,脾肿大程度不如慢粒,白细胞通常在100×109/L,血象及骨髓分类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偶有原淋、幼淋细胞。

  5.类白血病反应 多有原发病灶,临床上一般无贫血、出血及淋巴结、肝脾肿大,血象中虽见少数幼稚细胞,但以成熟细胞为主,细胞胞浆中有中毒性颗粒及空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伴有核左移现象,无明显的白血病变化,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ph1染色体阴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症状,尤其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什么表现?得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会怎样?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体征:

  以中年最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可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表现。由于脾大而感左上腹坠胀食后饱胀。脾大常最为突出,质地坚实、平滑、无压痛。治疗后病情缓解时,脾往往缩小,但病变发展会再度增大。约半数患者有肝大。部分患者有胸骨中下段压痛。当白细胞显著增高时可有眼底静脉充血及出血。白细胞极度增高时可发生“白细胞瘀滞症”,表现为呼吸窘迫、头晕、言语不清、中枢神经系统出血、阴茎异常勃起等表现,慢性期一般约1~4年,以后逐渐进入到加速期,以至急性变期。

  二、检查:

  咳行血液分析,生化,血象等检查。

  三、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不难得出诊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哪些并发病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症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当白细胞计数大于100×109/L时,可有白细胞淤滞综合征,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脏器梗死、眼底静脉扩张、视神经乳头水肿、眼底出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神经改变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表现。巨脾者可伴脾脏梗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就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就诊指南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挂什么科室的号?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要做哪些检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就诊指南旨在方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就医,解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贫血、反复感染、出血倾向、脾大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7、家中是否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 建议就诊科室:

    血液科
  •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2天,复诊每次预留1天
  • 诊断标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依靠血常规、骨髓穿刺活检来诊断的;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和骨髓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堆积。 慢性期 1.白细胞增多 (一般 >50 × 109/L, 范围 20 to >500 × 109/L))。 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增多。 3.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 <5%,可见大量中晚幼粒细胞。 加速期 1.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10–19% 。 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20% 。 3.持续血小板减少。 4.出现白血病细胞克隆进化的细胞遗传学。 急变期 1.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20%。 2.骨髓外原始细胞侵犯。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逐步拉长复诊周期 乏力减轻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待低热寒假后转门诊治
  • 重点检查项目:

    1.血常规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2.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液离心时表层为灰白色,这部分的细胞即称为白细胞。它是一组形态、功能和在发育与分化阶段不同的非均质性混合细胞的统称,依据形态、功能和来源而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类。仅以白细胞计数判定临床意义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病情,较为确切。

    3.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对人体的骨髓细胞进行分型检查,用于确定诊断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和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查

向您详细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心血管造影尿酸动态心电图凝血酶原时间淋巴细胞计数血清FT4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维生素B12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呼气高峰流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凝血酶时间血糖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沉支气管镜血沉方程K值激发试验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血小板分布宽度痰液免疫学检查下消化道内镜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红细胞电泳时间碱性磷酸酶染色角膜反射血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葡萄糖抑制生长激素试验抗原皮内试验骨髓单核细胞系统血清含甲状腺球蛋白免疫复合物氧化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尿谷草转氨酶过氯酸钾释放试验流速容量胸透颅脑CT乳酸脱氢酶血清降钙素脑垂体CT骨髓显像泪腺检查法嗅神经检查血清卵泡刺激素宫腔镜电子阴道镜钼靶X线检查尿黄体酮淋菌培养泪液乳铁蛋白皮疹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结核菌素皮内试验真菌检查白带常规真菌组织病理学鼻粘膜及鼻腔分泌物鼻甲和鼻道口腔内窥镜国际标准智力测试头颅平片颅底片血涂片脑电图耳鼻咽喉CT婴儿智力测试脑诱发电位间接鼻咽镜甲状腺B超血清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细胞转化试验心电图胸部CT胸部平片痰液细菌涂片痰液细菌培养心肌灌注显像血心钠肽痰液柯什曼螺旋体腹腔镜肾脏B超肾脏MRI尿溶菌酶嗜碱性粒细胞计数血清蛋白电泳骨髓淋巴细胞系统单纯疱疹病毒包皮包茎检查产科B超阴道清洁度阴道病原体阴道细胞学检查外生殖器检查盆腔CT尿17-酮类固醇HCGMRIWBC免疫病理检查染色体血清T3白细胞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总甲状腺素补体结合试验血浆17-羟孕酮3p试验病毒感染免疫检测血清抗巨细胞病毒抗体血液分析仪血清抗着丝粒抗体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X染色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查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1.血象白细胞数明显增高

  常超过20*10^9/L,血片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始细胞一般为1%~3%,不超过10%;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后者有助于诊断。疾病早期血小板多在正常水平,晚期血小板渐减少,可出现贫血。

  2.骨髓

  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粒:红比例可增至10~50:1,其中,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红细胞相对减少。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减低或呈阴性反应。(重要特点,与其他疾病的重要鉴别点)。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改变

  90%以上患者血细胞中出现Ph染色体,t(9;22)(q34;q11),9号染色体长臂上C—abl原癌基因易位至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集中区(bcr)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为P210。P210具有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导致粒细胞转化和增殖,在慢粒白血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3.血液生化

  血清及尿中尿酸浓度增高,主要是化疗后大量白细胞破坏所致。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及维生素B12结合力显著增加,且与白血病细胞增多程度呈正比,与白血病粒细胞和正常粒细胞产生过多的运输维生素B12的钴胺传递蛋白I、Ⅲ有关。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吃什么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般治疗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西医治疗

  一.西医治疗

  1.慢性期治疗

  (1)化学药物治疗

  ①单种药物:

马利兰仍是目前治疗慢粒的首选药物,常用量4~8mg/日,最大不超过12mg,分2~3次服。待白细胞下降后逐渐减量,降至(10~15)?109/L时停用,缓解后以一定量维持白细胞在10?109/L左右。异靛甲,先从小剂量每日50mg开始,以后逐渐增量为每日75~150mg,分2~3次饭后口服。靛玉红每日剂量150~200mg,分3~4次口服。羟基脲对白细胞非常高的病例见效快,每天1.5~3.0g,1次或分次口服。维持量每天约0.5~ 1.0g。二溴甘露醇为马利兰无效时的二线药物,每日0.25~0.5g,分次服用,维持量0.25g/日~0.25g/每周,1,2:5,6-二去水卫矛醇每日5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推,用7天间歇7天为1疗程,视病情重复疗程,直到白细胞降至10?109/L左右。6-疏基嘌呤或6-TG,两药作用相似,剂量每日2.5~3mg/kg,白细胞下降后改为维持量。嘧啶苯芥适用于马利兰复发或无效病例,每日5~10mg,分次口服,5天一疗程,间歇7天,2~4疗程后改用维持量,每天5mg,每月连服5天。三尖杉酯碱,常用量每日4~8mg,静注,待白细胞下降至20?109/ L时剂量减半,下降到10?109/L以内即可停药。

  ②联合化疗:

HT方案:羟基脲0.5~1.0g,2次/日或3次/日,连用7天;6-MP或6-TG 50mg,2次/日或3次/日,连用7天。休息5~7天重复应用,剂量视血象酌情加减直至完全缓解。COAP方案:环磷酰胺400mg,静注第1、4天;长春新碱1~2mg,静注第1天; 阿糖胞苷50mg,静注每12小时一次,连用5~7天或9天;强的松20mg,1次/日,连用5天。停药7~10天后根据病情可重复应用直到完全缓解。HA方案:三尖杉酯碱4mg/日,静注连用3天,阿糖胞苷100~200mg/日,连用7天,静注,休息5~7天重复应用,共2~3疗程,以后三尖杉酯碱1mg/日,静注连用20天。上述方案缓解后改用下列三方案,每半年轮换1次,第一年每月1次,第2年2月1次,第3年3月1次。DA方案:环磷酰胺0.2~0.6g/日,静注,1次/日。连用3天,阿糖胞苷100~200mg/m2,静注,5~7天。HA方案:三尖杉酯碱2~4mg,静注,1次/日连用3天;阿糖胞苷100~200mg/m2,静注,5~7天。DA方案:柔红霉素40~60mg,静注连用3天;阿糖胞苷100~200mg/m2,静注,5~7天。

  (2)干扰素(IFN):

是天然的细胞因子,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免疫调节及诱导分化作用。虽然临床可获得较好疗效,但由于价格昂贵,难以普遍推广。目前临床多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剂量为IFN-α-2b,2?106U/m2~5?106U/m2,也有用2?107U/m2。近年有人提出IFNγ与IFNα。合用,或化疗与IFN合用可以提高疗效。

  2.加速期治疗

多选用羟基脲、6-TG及联合化疗,参照慢性期用法。

  3.急变期治疗

慢性急变的防治仍无理想方法,一旦急变,治疗原则按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方法进行,具体方案根据急变后的细胞类型确定。(二)非药物治疗

1.放射治疗

对病情进行性进展,白细胞数急剧增高,脾及淋巴结显著肿大的病例可进行脾区照射,5rad*开始,随后增至100~150rad,每日或隔日一次,当白细胞下降至20?109/L时停止照射,一般总剂量在1000~5000rad之间。

  2.脾切除

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脾切除:

①巨脾,压迫症状显著;

②继发性脾功能亢进;

③药物控制不理想或发生顽固性血小板减少者;

④脾破裂、出血或栓塞者;

⑤能耐受手术治疗者。

  3.白细胞清除术

适用于白细胞过高者,是防止栓塞的应急办法,在短时间内可使过高的白细胞总数下降。

  4.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唯一能根除白血病细胞株,达到临床治愈的方法。选择慢性期患者,经预处理后,再接受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使临床部分病例长期无病存活。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一般在慢粒慢性期经治疗缓解后,用血细胞分离器自患者本身外周血中分离出白细胞或1次收集足够量的自身骨髓,深低温液氮保存,日后发生急变时经大量化疗和放疗预处理后,再将贮存的自身细胞或骨髓复温后回输给患者,使患者再回到慢粒慢性期。

  5、靶向治疗药物

  在慢粒中,90%患者有ph染色体。该染色体阳性的慢粒患者白血病细胞中BCR-ABL络氨酸激酶持续活化。 格列卫是一种特效地针对BCR-ABL络氨酸激酶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抑制ABL络氨酸激酶ATP的结合位点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ATP与ABL结合。这可以抑制ABL将三磷酸腺苷上的磷酸基转移至含有络氨酸残基蛋白的磷酸化基团的过程,从而可以预防ABL诱导的细胞增生、凋亡所需能量的传递。

  总的来说,就是为了使慢粒维持在慢性期,保持疾病不会进展成急变期或加速期。但费用比较高,而且临床观察来看很容易产生耐药性。

  二.其他治疗

  慢粒为难治性疾病,生存期有限,治疗时先辨别标本所在,进行适宜论治,审其病机,正气不足为病之本,邪毒瘀结为病之标,在早、中期阶段,正气仍存,瘀毒尤甚之时,当祛其标实,祛:“毒”化瘀,以祛邪而达到扶正作用,让正气自然恢复,中、晚期,瘀毒热邪强盛,正气衰败,不宜强攻强泻,注意攻补兼施,对重症合并严重感染、出血、贫血者,应积极采取救治措施,给予足量抗生素、止血药物及输血等支持疗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辨证论治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1)气滞血瘀: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延胡索、乌药、枳壳疏肝理气;红花、当归、莪术、三棱、五灵脂活血化瘀;丹皮、赤芍具有活血止血双重作用,以防活血过量引起出血。可佐以青黛、 雄黄解毒祛瘀;甘草调和诸药。如纳差加砂仁。

(2)正虚瘀结:治法,益气养血,活血散瘀。

  方药:八珍汤加味。八珍汤为益气养血之代表方,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当归、首乌、阿胶补血;三棱、莪术、红花、延胡索活血散瘀;佐以青黛、雄黄解毒祛瘀。如阴血不足,加地黄、麦冬、枸杞子滋阴,出汗多加用五味子敛阴。

(3)热毒炽盛: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加减。方中犀角(以水牛角代替)、生地、丹皮、赤芍、清热凉血;金银花、黄芩、黄连清热解毒,佐以青黛、白花蛇舌草、龙葵以解毒。壮热不退加生石膏、知母、生甘草。便血加用白芨粉、三七粉;尿血选大蓟、小蓟;齿龈出血加藕节、白茅根等。

  中药:

  (1)当归龙荟丸:6~10g,日2~3次。

  (2)青黛:分装胶囊,每次2~4g,每日3次,饭后吞服。

  (3)青黄散:青黛9份,雄黄1份,混匀装胶囊,每次3~5g,一日3次,饭后服,维持量3~6g/日,服药1~3个月后排砷1次,用二巯基丁二钠1.0 溶于4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连用3天。

  (4)六神丸:每次30粒,一日3次口服。

  (5)梅花点蛇丹:每次10粒,一日3次口服。

  (6)牛黄解毒片:每次3~4片,一日3次。

  (7)大黄虫丸:每次1丸,一日2~3次。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应该如何护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般护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护理

  慢粒由于个体差异、加之治疗方法不同,使就诊后生存期长短悬殊,一般21~45.5个月,长期存活7~20年以上病例仅为少数。多因急变而病情加剧恶化,约75%~85%的慢粒在1~5年内由稳定期转入急变期,慢粒一旦急变,预后不良,半数以上病例在3~6个月内死亡,仅极个别病例能超过1年,因此急变是慢粒的终末表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饮食

饮食适宜:1宜吃富含抗癌元素的食物;2宜吃水果类食物;3宜吃优质蛋白类食物。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芦笋 芦笋中含有丰富的抗癌元素硒,阻止癌细胞分裂与生长,抑制致癌物的活力并加速解毒,甚至使癌细胞发生逆转。 每天200-300克为宜。
猕猴桃 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等,可阻断人体内致癌物质的合成。 每天200-300克为宜。
牛奶 牛奶含有植物蛋白质所缺乏的蛋氨酸和赖氨酸,为人体提高营养物质,有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每天300-500ml为宜。
饮食禁忌:1辛辣刺激的食物;2油腻的食物;3霉变的食物。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辣椒 辣椒属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刺激血管导致血管分泌组胺类物质,引起发烧的症状。 避免食用。
猪油 猪油含油脂量比较高,容易滋养细菌,容易导致感染,不利于身体的治疗以及恢复。 尽量避免。
霉豆腐 霉豆腐可能会有制霉菌素的存在,属于致癌物质,可能会加重病情。 尽量避免。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症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就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护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饮食

推荐文章